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1
子们,都被牵连,前后被杀的有几百人……
可见,老子说“多言数穷”,是多么有道理啊!老子不主张多说,有些东西最好别写,比如说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等等,因为说过的话还可以不认账,但写出来的文章,白纸黑字,想抵赖都不行了。
所以,高明的人处世,从不多说话,他们宁愿用某个细微的表情,某种得体的肢体语言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也不愿用语言把不该说的话直白地表述出来。那些动不动就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或者心直口快的人往往会吃大亏。
■ 职场易筋经 ■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内部空虚但永不匮乏,越鼓动就越产生更多的风。用之于社会生活,则与《周易?系辞下》中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异曲同工。
的确,大智之人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才把那些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这句话也提醒身处职场的人士,在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要隐藏自己的才华或真实意图,并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时机成熟,就应“动而愈出”,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革命成功后,领导人之间争权夺利十分激烈,唯独他不图大权,恬淡自若。对于大权在握的纳赛尔,他极为尊敬。对纳赛尔所提的建议,他从不提异议,对于纳赛尔的话,他总是唯唯诺诺。为此,纳赛尔称他为“是是上校”。在日常工作中,萨达特不露声色,表现得平平常常。对于内政问题和外交大事,他从不拿出主见,偶尔自己的公开态度稍有出格,他就会立刻纠正。
后来,纳赛尔考虑隐退,将扎克里亚?毛希丁提名为继任者。但经过再三权衡,考虑到顺从及危险性小等理由,纳赛尔出人意料地选平日不起眼的萨达特为继任者。出于易于控制和为人温和的考虑,埃及军方也支持萨达特。
纳赛尔去世后,埃及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扎克里亚?毛希丁、阿卜杜勒?拉蒂夫?巴格达迪、阿里?萨布里、卡迈里?侯赛因等人,大权在握,相互间展开激烈争夺。后来出于妥协,他们把萨达特推上了总统宝座。
萨达特继任总统后,一反平日之态,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惊人之举。他先是排除异己,将毛希丁、萨布里等潜在对手革职或降职,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接着实行了政治、经济改革。政治上实行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外交上,他下令驱逐了在埃及的2万名苏联专家;向以色列发动了“十月战争”,打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与美国恢复外交关系;亲访以色列,打破埃、以关系的僵局;与美、以签订戴维营协议,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系列外交上的惊人之举,使他成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正所谓“龙蛇之据,以存身也”,藏才华或真实意图,是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的自保之道,时机成熟了就应有所行动。
官场亦职场,只不过官场上的争斗,要比普通的职场竞争更惨烈罢了。其实,无论官场也好,普通的职场也罢,身处其中的人士要想成功运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之术战胜对手,都要先看清形势,了解对手的实际情况,然后隐藏实力,把表象拿给别人看,打消对手的戒备心理,最后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崛起。
实际上,不仅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要隐藏才华来自保全身,即便大权在握、处于优势,也需要“虚而不屈”以调整自己。因为,长期处于高位的人,必然疲于指挥、周旋、应付,其精力、健康、思维都难免受损。这类人很有必要避开一些琐碎事务,退到隐蔽之处来修养身心、恢复精力,拓展心灵的空间,强大灵魂的力量,以便能在必要之时“动而愈出”,发挥作用。
■ 管理般若功 ■
一视同仁地对待下属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没有任何偏爱,将万物当做祭坛上用草扎成的狗,让它们自荣自枯;圣人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做祭坛上用草扎成的狗,让他们自生自灭。
这就提醒我们的管理者,对下属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亲有疏,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要“一碗水端平”。如果下属发现你“偏心眼儿”,可想而知,偏向的一方获得好处无怨言,但另一方则是怨声载道。
一家公司接到了客户赠送的三张旅游券,可是公司却有四个人,怎么办?公司经理自己拿了一张券,发下去了两张。显然有一个人没有得到券,就备感打击,对经理产生了憎恨的心理。在留守上班的日子里,他故意把几笔生意给推了。
且不说这位员工做法对不对,那位经理却犯了错误,他没有一碗水端平。他最好的做法,是去补一张券,或者自己不去旅游,或者对留下的员工进行解释,让他下次优先享受“好处”。
作为一个领导,最好实行“等距外交”,也就是要求你不能与一部分人或个别人过分亲密,又同时过分疏远另一些人。在工作问题上,应该是一律公平,工作上一样支持、一样看待。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能因人而异地“看菜下饭”。
玛丽?凯曾经在一家公司当业务员。有一次,她参加了整整一天的销售训练课。课程结束后,由总裁做激励演讲,然后和大家一一握手。玛丽?凯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排在队伍中。终于轮到她了,但总裁却连正眼都没有瞧她一下,冷漠甚至有些厌烦地从她的头顶望过去,看看后面还有多少人,根本没有觉察到玛丽?凯在和他握手。
总裁冷漠的眼神刺得玛丽?凯心里隐隐作痛。她感觉到,总裁根本就没有将员工真正放在心上,接见和握手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大家只不过是他的赚钱工具而已。
这件事使玛丽?凯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位领导者,在雇员眼中不仅要有权威,更重要的还要有人性。因此,她自创办自己的企业以来,一直以这件事为镜子,并用“我在帮助别人,别人也在帮助我”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尽量做到公平对待雇员,尊重他们的人格,使每个人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重要性。
后来,尽管她的公司拥有20余万员工,尽管她已成为世界工商界的名人,但她每月仍然要抽出时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回到总部来轮训的400名雇员,并且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用亲自烘焙的点心招待他们。她和每一个人热情地握手,并且与他们亲切地交谈。每当她感到疲劳的时候,她总会想起自己当年排队和那位总裁握手时的情景,于是就会立即打起精神。她说:“我将给每一个来到我面前的人全然的注意,不管我自己多么疲劳。”
正是这种对下属“一视同仁”的关爱,使她掌握了打开员工心灵之门的钥匙,看到了他们内心需要的东西并给予呵护,从而也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码。
对下属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领导者处理与下属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赢得下属信任的重中之重。你的下级发现你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他定会心情舒畅,干起活儿来,也必是积极主动、斗志昂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