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年05月27日 00:21
成眷属……”箫若成不满地皱眉:“我前面埋了那么多伏笔你们没看出来吗?其实令狐冲真正喜欢的是东方不败……”
周勇和谢才敬畏莫名,连连拱手:“千户大人到底是读书人,这故事说得好听之极。”
箫若成干笑,前世读《笑傲江湖》还是高中的时候,很多情节都忘了,磕磕绊绊的,大体应该是这么回事吧,反正糊弄两个明朝的百户没问题。
和颜悦色地瞧着两位欲拉拢的目标,箫若成笑道:“两位可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了什么道理?”
周勇和谢才瞠目结舌:“…………”
他们实在没想到听个故事还要交作业。
“学……学好功夫,为千户大人办差办得更扎实。”周勇结结巴巴道。
箫若成表情严肃道:“错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跟东方不败那种阴阳人打架时,猴子偷桃这一招是没用的,因为他无桃可偷,以后跟东厂那帮阉狗干架时切记切记……”
周勇和谢才:“…………”
箫若成重重叹气,通过这两天的观察,二人的品性还是很不错的,可惜悟性差了点,费了半天口水说的故事,他们却领悟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真以为堂堂千户大人给他们解闷呢。
“大……大人,令狐冲和东方不败,这个……他们一个是男人,一个不男不女,这对有情人房中之事……呵呵。”
“这有何难?千万不要小看男人的聪明,咱们男人从来都是无孔不入的,许仙连母蛇都能捅,相比之下,令狐少侠的难度小多了……”
“许仙是谁?”二人愕然。
“白蛇传你们没听过?”
“没有。”
箫若成端盏啜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打算再跟他们说一段被自己编得乱七八糟的白蛇传,刚张嘴,门外有校尉恭谨禀道:“大人,出事了,京师北镇抚司衙门急令。”
箫若成面色一肃:“说。”
“京师一位大臣被拿入诏狱,江南学子士人不明事理,受大臣家人煽动,欲聚集南京吏部衙门,为那位大臣讨说法,大臣其家仆已招供,北镇抚司严令南京东城千户所弹压处置,勿使事态扩大。”
这是箫若成第一次接到京师北镇抚司衙门的直接命令。
事情很简单,被拿入诏狱的大臣名叫李世友,京师礼部主事,虽只是小小六品官,却因天下士子皆出礼部,故而也有不少门生。
李世友的仕途虽然不顺,但其人颇精学问,甚至与昔日的江南同窗和门生私下里组了一个诗社,闲时聚集一处,饮酒吟诗,互畅平生之志,醒时痛饮醉时狂歌,颇得魏晋雅士之风。
锦衣卫拿他是因为他表面卖弄才学诗情,上月还义正言辞地向内阁奏请天下提学官严督考访在学生员,言称“行不逮学或有行而无学者居下”,转过身却暗地里卖鬻国子监贡生名额。
弘治年间,天子刻意压制厂卫权力,再加上这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为人谨慎,以仁善治狱,凭良心说,这些年锦衣卫办的冤假错案很少了,李世友一案,锦衣卫是真真实实拿到了实据,委实没有冤枉他,连他自己都在狱中认了罪,偏偏他的家人为了救他,利用李世友在士林的名气,暗里找了一些江南的学子门生闹事,欲图给南京吏部施加压力,逼锦衣卫放人。
大明内阁制度渐渐成熟,当今天子仁厚,内阁三老贤明,文官集团掌握了大权,这个时期的读书人已渐渐被惯出了脾气,以往畏之如虎的厂卫他们也不怎么害怕了,虽然不敢直接跑到镇抚司衙门指着大门骂娘,但在南京吏部衙门门口闹点动静,读书人表示毫无压力。
事情的过程已不重要了,现在要命的是,这帮读书人若真闹起来,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的面子肯定不好看,而且轻易便给东厂提供了攻讦的借口,大明朝堂之争,争的已不是黑和白,而是派系党群。
接到命令的箫若成不敢怠慢,立马命人召集九位百户手下,十个百户所全部出动,分散南京各周边,严密监视南京街头学子士人的动向。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江南的读书人行动却比较快,箫若成接到命令的第二天上午,南京吏部衙门便神奇地出现了百十个身穿儒衫的读书人,这一手令箫若成有些猝不及防,原来他们竟化整为零,从南京各处慢慢聚集成群。
得报之后,箫若成脸色很不好,领着手下几名千户,急匆匆赶往南京吏部。
南京吏部衙门就在东城千户所不远,一条街的距离,箫若成步行而往,他走得很快,白净英俊的脸庞微微涨红,不知是气是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