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年06月29日 18:05
大气。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玉林刚一开口吟诵李白的这另一首写月的诗,皇上和纳兰容若都看向了她,二人的目光与神情都有些复杂。
只见皇上那双深邃漆黑的眼眸中泛着几丝从没见过的光彩,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他的眼神中又似有似无带着几丝欣喜与温柔,让人十分不解的同时又忍不住遐想。
纳兰容若的眼神也是十分的复杂,玉林顿生迷惑,这是什么情况?他们干嘛要那样看着她?她不就是吟诵了几首她最崇拜的诗人李白的几首诗吗?
猛然想起在二十一世纪时曾在一本小说上看到过康熙最崇拜的诗人是李白,如今看到这般情形,看来那是真的了。玉林这才惊觉,她和她最崇拜的皇帝——康熙之间,无形之中竟有着同一位最崇拜的诗人——李白。
玉林不由自主地回视过去,看到了她突然投过去的目光,皇上猛地收回了视线,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块糕点吃了起来,纳兰容若则端起桌上的一杯酒一饮而尽。
玉林收回目光,又接着吟道:“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玉林吟完,魏东亭又接着吟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晚,如环的满月高悬于空,四个少年在清亮如水的月光下,时而饮酒,时而吟诗,时而望月,时而谈笑。院子里时不时传出鼓掌声,喝彩声,欢笑声……直至五更天。
作为纳兰容若的朋友住进了纳兰府,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对玉林十分热情,尤其是纳兰夫人,果然像纳兰容若所说的那样,十分好客,对玉林极为热情。
在知道了玉林是平西王之女后,府上的人对她又添了几分恭敬。
在纳兰府里,她平时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纳兰夫人还特地派了一丫头伺候她。
那丫头名叫书画,长得清秀,人也机灵,年龄比玉林小一岁。那丫头话特多,在来伺候玉林的头一天晚上,就向玉林问这问那,问玉林喜欢穿什么衣服,喜欢梳什么头发,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做什么事,喜欢去哪玩。
问完之后,书画又拉着玉林给玉林讲她遥远记忆中的家乡是一个多么多么美丽的地方,和她记忆中遥远却也十分深刻的家人。
之后几天,书画见玉林和其他主子很是不一样,不像其他主子一样架子大,对下人苛刻,而是很随和,她便越发放纵自己了,时不时拉着玉林要玉林给她讲玉林家乡的事,讲玉林的阿玛额娘,兄弟姐妹。整天玉林去哪她便跟到哪,有时候搞得玉林真是哭笑不得,真不知道遇到这样一个丫环,是她的不幸还是大幸。
自从住进了纳兰府,纳兰容若一改以前总是对玉林巧言讥讽,恶言相向的态度,而是对她颇为体贴,时不时来关心一下她的生活,唯恐她有任何不适,弄得她甚为感动。
这不,前天纳兰容若怕她闲着无聊,亲手在她所住的这间屋子外搭了个秋千架,昨天又怕她吃不惯府里的食物,给她带来了好多她最喜欢吃的糕点。
纳兰容若为她所做的事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说不感动那是骗人的。其实,对他的感动正如幼苗般在她心里一点点滋长。玉林正这样遐想着,忽听得门外有人说话。
“玉林,你看我给你带回来了什么?”真是未见其人,已闻其声,不是纳兰容若,还会有谁。
玉林和书画齐齐向门口望去,只见纳兰容若一大步跨进门来,手里提着一个鸟笼,笼里蹲着的赫然是一只鹦鹉。
“好好的,你带一只鹦鹉来做什么?”玉林有些明知故问道。
“还不是怕你闲着无聊,给你带只鹦鹉来逗玩取乐。”纳兰容若一边说一边走到她所坐的桌旁将鸟笼放在了桌上,并将它推到了她面前,同时随意坐在了桌旁的一把椅子上。书画上前倒了杯茶递给他,他随手接过一饮而尽。
“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还逗鸟玩?”玉林瞅着笼中的鹦鹉故意说道。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会说话的鹦鹉,没想到今天还让她见到了一只真的。
“你可别小看这只鸟,它可会说很多人话了。”说着,纳兰容若将鸟笼拉到自己面前,对那只鹦鹉说道:“快说‘玉林姑娘可好?’”那只鹦鹉果然鸟声鸟气地说道:“玉林姑娘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