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年03月25日 08:40
一转,拍出一掌,直袭刺客身后。刺客不得已,放弃四海,转身单掌接了太子一掌,却未料及太子功力已非平常,登时被太子击的倒退三步,太子也不由后退一步。
刺客恰被送至四海榻前,刺客见机不可失,半转身一掌劈下,右手剑却直指太子。太子未虞有此一失,想要救护,却早已来不及。
此刻,静室内的护卫才缓过神,纷纷大喊着“抓刺客”,直扑向刺客。太子手无寸铁,平日里和护卫们习练,也不曾见过如此杀气,眼看四海将要毁在刺客手中,心下不由大乱,却强做镇定,怒喝道:“你敢!”话音未落,已全力击出一掌,希望刺客能回身防御。
但刺客显然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右手剑微微挽动,剑花舞动间,已与太子斗在一起,左掌却打实了四海。四海本就头向外仰卧,头下垫了一个靠垫,把头高高撑起利于气血回流。
刺客一掌,不巧正击在四海的头顶百会上。本来四海沸腾在整个上三焦的气血,找不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害的四海将要爆体而亡。
不料刺客这一掌,却是帮了四海一个大大的忙,使得百会在内外夹击下,顿时形成一个通道,四海体内的气血顺通道喷涌而出。四海在不知觉间,心头烦恶一轻,顿时身体一翘,仰头喷出一口血来。
刺客料四海必死无疑,便全力应付太子的进攻。此时旁边的侍卫才加入战团。护卫的加入让刺客顿时增添了许多压力,想要从来路逃走,但怎奈太子追的紧。突然身后一股强劲的真气夹杂着犹如实质一般的气点袭来。
刺客心头一惊:身后明明只有一个死人和一张卧榻,怎么又突然之间出现一个如此的高手,居然自己都没有听到他的脚步,看来,今次凶多吉少啊。
心头忧虑,身手却丝毫不慢,回身就是一剑,将来袭劲气尽数挡住。抬眼看时,那里有什么高手,不过是四海在榻上翻滚罢了。刺客心中一惊:他怎么还没有死?不由一愣。
高手相斗,那里能容他出现如此疏漏。心中疑问还没有想尽,脑后一道拳风,风驰电掣般直取刺客头颅。欲要躲避,却又如何来及,“砰”的一声,头颅便成一篷血雨,散在空中。
而室外的护卫,此刻才匆匆赶来,口中还兀自大喊:“保护太子,抓刺客”之类的示警语言。太子虽亲手杀了刺客,但也在心中暗呼“侥幸”。若不是四海突然喷出一口血,以自己和这几个装门面的侍卫,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刺客的逃离,更不要说将刺客亲毙于拳下。
太子无言的看看自己的拳,毕竟此次是他第一次亲手毙杀一个人,但转瞬他就神态自如,浑然无事。再看刺客,已然面目不清,便挥挥手,让混乱的护卫退去,又命令撤去无天阁的守护,加强太**的警戒。
如再叫刺客如此无声无息的潜入,定要严惩不怠。其实太子也知道,就凭这些护卫,又怎么能挡住这些高来高去的刺客,但蚂蚁多了咬死大象,多些人警惕,刺客就是再如何的艺高人胆大,也不敢太过张扬。
早有人进来打扫了刺客的尸身,交给有司去勘察。四海也已经停止翻转,太医正在给他做检查。侍卫却来禀报,晦明方丈已经醒转,坚持要来看看四海的情况。
太子闻言,心中大喜,道:“快快有请。”片刻之后,晦明方丈在两个徒弟的扶持下,脚步蹒跚的前来,太子见状,心中感慨,道:“方丈实乃大慈大悲之人,令本王着实感动!”
晦明方丈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太子休得如此谦恭,救死扶伤乃出家人本分,何劳太子如此推崇。”言罢,便推开弟子的扶持,来到榻前,查看四海情状。
太医见状,赶快给方丈让开位置,丝毫不敢多说一句。方丈瞑目拿脉半晌,方脸露笑意,道:“施主已经无碍,好好将息,再过几个时辰,就醒了!”却又奇道:“我记得这位小施主出了大事,怎么现在却反而好了?……”
太子笑道:“老禅师千里驰援,冒死相救,再加上这小子福缘深厚,机缘巧合下,自然就好了!”当下,将种种缘由巧合一一讲给了晦明,方丈禅师听罢,大赞太子之后,也感叹四海的好运气。
晦明又根据四海的脉象,开了个方子,也不过是调理之用。随后,便要执意回转,太子在四留之不住,也就同意了。赏赐了许多黄金白银,晦明禅师拒绝不了,便也替菩萨收了下来,说回去替太子立长生牌坊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