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16
梁,此时,极其痛苦的亚比米勒还不至于愚蠢到被一个女人杀死,于是,他命令他的部下亲手结束他的生命。
没过多长时间,一个试图把犹太部落统一成一个单一王国的想法,在一连串霉运中走向了失败。但是边境战争与民族内部矛盾越演越烈,首先是米甸人试图夺取约旦河西岸的所有土地,紧接着,亚扪人也想这么做。
他们焚毁并抢夺了大量犹太人的村庄,犹太人无耐,只好先停止内部纷争,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他们推举玛拿西部落一个叫耶弗他的人作为战争的统帅,耶弗他信仰上帝,没过多长时间就击垮了亚扪人。
但是,即使是犹太人取得了对外的胜利,他们内部的矛盾也没有结束,他们埋怨以法莲部落的军队来得不及时,因为他们是在外敌逃跑的时候才赶到战场的。以法莲人为自己辩解,他们为自己来晚了感到抱歉,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只能从河的另一端赶往战场,路途很遥远。但是耶弗他根本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接受以法莲人的道歉。
于是,他派人守住约旦河的渡口,不让任何人从这里通过。紧接着,他率军包围了以法莲人。如果要区别一个人是不是以法莲人很简单,因为,希伯语中的“河”发音为是“示播列”,而以法莲人只会说“西播列”,他们把“示”说成“西”.所以,所有被怀疑为以法莲的人,就让他说“示播列”,一旦有谁说成“西播列”就被会立刻拉出去裁决,《旧约》中介绍说,按照这种方法被处死的以法莲人高达四万多人。
当耶弗他做完了这件事,立刻返回家中。因为他在击垮亚扪人之前,曾经向耶和华立下誓约,一定要在取得胜利回家时,把自己在家门口看到的第一个有生命的东西献给耶和华。他原本以为会是一条爱犬或是一匹马,可是,他的女儿居然出乎意料地第一个跑到家门口迎接他。
耶弗他信守了誓言。在祭祀上帝的祭坛上,他亲手烧死了自己的女儿,就这样,以色列又一次得到了和平。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没有这么精彩了,但是没过多长时间,腓力斯人就和犹太人再次发生了争端,这次的战争极其残酷,犹太国家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被消灭的。
然而,正在犹太人处于绝望之时,犹太民族一位伟大的英雄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参孙,他像阿喀琉斯一样强大,像罗兰一样神勇,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没有历史上着名的领袖那么聪明睿智。
他是玛抑亚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拥有比其他人都大的力量而出名。他经常蓬头垢面、满脸胡须,从来不讲究穿着,但是,他的双手却像铁锤一样有力量,没轻没重的。
他一直给自己的父亲闯祸。有一次,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深深地爱上了一个腓力斯的女孩,非要娶她当自己的妻子,这个想法把他的本族人吓坏了,因为对于犹太人来说,腓力斯是异族。但是参孙并没有考虑太多,一意孤行,前往亭拿迎娶新娘了。
有一次,他走在路上,恰巧碰到一只表情极其凶猛的狮子,他用双手把狮子举起来,就像普通人举一只小猫一样容易,狠很地把狮子弄死了,然后把它扔到了路旁的丛林里。一会儿,他又看到一群蜜蜂正在狮子的嘴里搭窝,参孙就从狮子的嘴里取出蜂蜜吃,然后继续赶路。
最后,他终于走到了新娘子居住的腓力斯人的村庄,当地人为这对新人举行了隆重的婚宴。宴会中,参孙尽量使自己装成一个幸福新郎的样子,虽然他不适应这种场合,但他尽量不让大家扫兴。有一天晚上,客人们聚在一起猜谜语取乐,参孙也说了一个谜语让大伙猜,他还承诺说如果有人猜出了谜底,就送给他三十件昂贵的衣服,大家冥思苦想,怎么也猜不出来。
参孙的谜语是这样说的:原本是吃别人的凶猛动物自己却变成了别人的食物,强者的嘴里却是甜甜的东西。
亭拿的人绞尽了脑汁,就是猜不出谜底,他们又不想在一个这么愚蠢的犹太陌生人面前丢脸,于是他们鼓动参孙的新娘,对她说:“这个犹太人那么爱你,肯为你做所有的事情,你就求求她,让他告诉你谜底。”于是,在人们的怂恿下,这个本已经想到后果的笨女人去求他,她软磨硬泡,搅得参孙一点没有脾气,并且告诉了她谜底,说是一头死狮子,它的尸体变成了其他的食物,自己的嘴变成了蜂窝。腓力斯人听到这个结果捧腹大笑,他们鄙视参孙,对他说:“你说的谜语太简单了,我们都能猜出来,因为狮子是最强大的动物,蜂蜜是最甜的食物。”
参孙一下子看穿了他们的鬼把戏,他非常气愤,撇下自己的新娘和宴席就走了。他走到了亚宾基伦城,正巧碰到一群腓力斯人,他一下子杀死了其中的三十个人,并把他们的衣物劫走,送给那些猜出谜底的客人当成奖品。然后回到家里生闷气,不和任何人说话。
但是他确实喜欢那位腓力斯姑娘,心里一直想着她,当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两地分居的痛苦时,他就跑回了亭拿,希望像原来一样,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但是已经晚了,他心爱的姑娘就在几天前又嫁给了本族的另外一个人。此时的参孙觉得被人抛弃了,这使他的自尊心了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决定报复腓力斯人。
于是,他跑到山里抓了三百只狐狸,两只两只地放在一起,把它们的尾巴绑在一起,然后在尾巴上捆上一根火把,让它们疯狂地跑。这些可怜的狐狸被火吓坏了,它们痛得拼命地往田野里跑,在即将收割的田地里拼命地打滚。原本干燥的庄稼起火了,大火又蔓延到了周围的葡萄园和橄榄树林,就这样,腓力斯人的土地在一夜之间全被烧毁了。
腓力斯人一气之下,居然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参孙的前任新娘,他们冲进她的家,处死了她和她的老父亲。参孙听到这个噩耗后,召集了所有追随者向腓力斯人进攻,他为了占领腓力斯人的领土,无情地屠杀了当地好几百个腓力斯人。
而这时的边境地区正好处于和平阶段,生活在边境地区的犹太人希望一直能够和腓力斯保持现有良好的关系。所以对参孙发起的私人战争极其不满,他们抓住了参孙,把他捆起来,交给腓力斯人处置。他们可不想落下一个杀害同胞的罪名,所以交给腓力斯人处置。
腓力斯人远远地望见犹太人押着参孙向他们走来,他们非常兴奋。参孙默不作声,静静地等待腓力斯人靠近他,忽然,他一下子挣断了绳索,拿起路边的一块坚硬的死驴颌骨,冲到人群中,奋力拼杀,把围拢过来的腓力斯人全都杀死了。
从那以后,腓力斯人彻底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害死参孙,是绝对不可能的。既然他们不能豪夺,那么只有智取才有可能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很不幸,参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一旦爱上某个女人,深深地陷入自己织的情网中,他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自己的幸福,他宁可牺牲国家的安全。
一天夜里,腓力斯人得到参孙正在迦萨城的一个朋友家里做客,他们兴奋地说:“这回他跑不了。”于是,他们关上城门,静静地等待第二天清晨,因为参孙回家必须会经过城门,这时,已经有五十个受到良好训练的腓力斯人全副武装起来在那里等他了。也许是参孙知道了一些可靠的消息,他在深夜里离开了朋友家,走到城门下,把两扇沉重的城门拆了下来,从迦萨一直扛到希伯伦,竖在那里给敌人警告。
很明显,想打败参孙是不太可能的事了,犹太人尽管不喜欢他鲁莽的性格,但是必须承认,他绝对有能力胜任领袖一职。于是他们顺水推舟,推举参孙做士师,就这样,参孙统治着以色列长达二十年之久。他原本可以当一名强壮而勇敢的战士,列入犹太人的史册,但是他在的晚年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又深深地爱上了一位腓力斯的姑娘。
这位美丽的姑娘叫大利拉,她根本不爱参孙,但她受到了族人的威胁,如果大利拉不嫁给参孙,他们就杀死她。其实,腓力斯人只是想通过大利拉发现参孙拥有巨大力量的秘密。他们还向大利拉保证,如果她肯背叛参孙,她就会得到一千腓力斯银币的奖金,如果她没成功,那么族人就会用石头砸死她。
这两位新人刚在一起过日子,大利拉就不停地奉承参孙,夸他比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强壮。她说:“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有一张这么宽厚的肩膀和一双这么结实的手臂呢。”参孙听后哈哈大笑,随便编了个故事哄骗她说:“其实我也没那么强壮,只要用七根青绳子把我捆住,我就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结果,大利拉信了他的话,于是,趁着夜深人静,参孙熟睡的时候,她偷偷地让腓力斯人到屋里来,用七根青绳牢牢地捆住她的丈夫。他们把参孙吵醒了,参孙一看周围全是敌人,一下子挣脱了绳子,腓力斯人吓得仓皇而逃,当敌人逃走后,参孙继续睡觉了。
这种小游戏接连发生,参孙觉得非常好玩,他觉得自己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可以编造出各种有趣的谎话哄骗大利拉。
如果这时,他离开这个根本不爱自己,为自己族人可以牺牲自己丈夫的女人也不晚,但他已经深深地坠入了情网,根本不会抛弃大利拉,他依然和她生活在一起。最后,参孙实在是扭不过大利拉的软磨硬泡,终于失去了耐心,一天晚上,他把实话说出来了:只要把他的头发全部剃掉,他就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最后,大利拉终于得到了一千腓力斯银币的奖赏。她让腓力斯人悄悄地到自己的屋子里来,这时参孙正在睡梦中,大利拉小心翼翼地剪掉了他头上所有的头发。然后大声喊她的丈夫:“快醒醒,腓力斯人又来了。”
参孙笑了笑,坐起来,因为他听了太多这种话了,他知道,只要他一瞪眼,敌人就会吓得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狼狈地逃跑。但是,这次他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连自己的双臂都抬不起来了,腓力斯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他捆了起来,挖掉他的双眼,关在了迦萨的磨房里,让他为曾经害怕他的人推磨。
就这样,在漫长的黑暗中,参孙开始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鲁莽行为,并向耶和华祈祷。在监狱里,他长出了长长的头发,但是,那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腓力斯人早就忘了这件小事了。
直到有一天,腓力斯人正在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祭祀他们崇拜的神(大衮)。各地的人纷纷涌入城里来参加庆典,这时,忽然有个人想起了那个关在磨房里的犹太人。他大声说:“把那个犹太囚犯带来,一起来参加庆典活动,那该多有意思啊,我们可以尽情地取笑他,往他身上丢泥巴,反正他也没有力气了,肯定会像一只小羊羔一样温驯,把他带过来吧!”
就这样,参孙被带到了神庙中,腓力斯人尽情地咒骂他。当他听到这些叫骂声时,一下子清醒过来,他祈求上帝,希望耶和华能实现他最后一个愿望,他想要重新获得力量,哪怕是一会儿也可以。
腓力斯人让参孙坐在一个位于神庙中央支撑着庙顶的两根石柱中间的椅子上。他的手缓缓地摸到了一根冰冷的石柱。当周围所有的腓力斯人正在兴奋地嘲笑他时,他一把抓住身旁的石柱,从地上连根拔起,把石柱推倒了,地上全是石柱的碎片,这时,屋顶一下子塌了下来。神庙里的人和房顶上站着的人全都死了。
在神庙的废墟下,静静地躺着一位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赎罪。
后来,发生了许多轰轰烈烈的事件,这就促使犹太人凝聚成了一个真正的国家。但是,人民还是不愿意称自己的统治者为国王。而在这时,士师的权力日益激增。如果这时会出现一个像摩西或是约书亚那样伟大的人,他们也会非常愿意尊称这个人为王。
但是,参孙的继承人以利是个胆小怕事、软弱无能的人,而他的两个儿子(非尼哈和何弗尼)也是卑鄙的小人,一直不把耶和华放在眼里,只是想借用父亲的地位享乐,胡作非为。
现在,犹太人确实需要一位真正的领袖了,而这个人也及时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他就是着名的撒母耳。
撒母耳出生在拉玛村,他的父亲叫利加拿,母亲叫哈拿。哈拿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她每年都会去示罗的神庙祈祷,希望神能赐给他一个儿子。没过多久,她就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哈拿非常高兴,便给孩子取名为“撒母耳”,是“喜悦”的意思。当撒母耳可以自己走路的时候,他母亲就带着他去示罗的神庙,请求以利让他的孩子在神庙里做点事,为的是能经常陪伴在耶和华的身边。
以利看到撒母耳后,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孩,再加上他没有对自己的两个亲儿子抱太大的希望,所以精心培养撒母耳做他的继承人。
有一天,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以利去关神庙的大门,正在这时,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撒母耳,还在睡梦中的他一下子就醒过来了,说:“我在这里,主人,您有什么吩咐吗?”以利说没事,是他听错了,并没有叫他。
就这样接连发生了三次,以利忽然意识到,那是耶和华的声音,是耶和华在召唤撒母耳,于是当撒母耳再次听到耶和华的呼唤时,他再也不去打扰他了。耶和华对撒母耳说,以利的两个儿子必须死,要不然他们以后的恶行会摧毁所有以色列人。
第二天清晨,撒母耳把耶和华给他的任务告诉了以利。这件事迅速传开了,人们越来越尊敬撒母耳,他们认为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先知,而且还很可能当犹太人的统治者。在撒母耳当上犹太人领袖之前,以利依然是犹太人的士师,而这时,腓力斯人又开始向犹太民族挑衅了。
犹太人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参加任何战争前,他们必须要携带约柜。以利的两个儿子都是士师和大祭司,他们有义务把约柜送到犹太军营。虽然耶和华不喜欢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但他们依然护送约柜到军营中。
在没有耶和华的保护的情况下,约柜只不过是一个木盒子,根本无法躲避灾难。结果希伯来的军队受到了重创,以利的两个儿子被敌人杀死了,就连犹太人一直守护的约柜也被敌人抢走了。当以利听到这个消息后,长叹一声就离开了人世。撒母耳理所当然地被人们推举为士师。
这被犹太人称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约柜是犹太人历经千辛万若从埃及带到迦南来的,现在却被腓力斯人抢走,摆在了他们的神庙里(这个神庙就是在参孙推倒旧神庙的原址上修建的)。虽然约柜只是一个物品,但它依然能操控一个民族以及个人的命运。腓力斯人把刚俘获来的约柜摆放在自己的神庙里,他们的大衮神像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把它推倒了,摔成了许多碎片。
看到这个场面,腓力斯人非常害怕,他们迅速把约柜迁移到迦特城,结果迦特城的百姓立刻染上了疾病。从那以后,腓力斯人厄运不断,他们抬着约柜转了一大圈,无论放到哪里,都会有灾难降临,最后,腓力斯人实在忍受不了灾难了,他们就在约柜里装满金子,放到牛车上,让牛拉着它,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只要让这个倒霉的东西离开自己的领土就可以。
于是,牛车拉着约柜往东边走。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几个正在地里干活的犹太农民看到这辆载着约柜的牛车停在了马路中间,于是他们立刻建起一座祭坛,人们听说后,纷纷前来祭拜,后来,约柜被安全地送到了利米祭司亚比拿达家里。约柜在那里放了很多年,直到大卫当了国王,才把它带到耶路撒冷的一个着名圣殿里。
约柜的回归似乎预示着犹太人从此可以重新过上幸福的日子了,但是有很多人厌倦了士师制度,他们认为这种形式的政府太松散,于是他们询问撒母耳,想知道他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撒母耳的两个儿子和以利的两个儿子一样,都不想当自己父亲的继承人。
撒母耳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于是他向耶和华请教,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耶和华说犹太民族很快会出现一位国王,他已经厌烦了犹太信徒对他的不忠。犹太人一直嚷着要一个国王,那好吧,就赐给他们一个想要的国王。但是,这个国王会让子民们所有的儿子去参军,女儿全都做奴仆,会拿他们的酒和粮食供养自己的随从,还会拿走他们全部财产的十分之一,还会独裁,采取铁血政策。
当犹太各部落听到耶和华的这个决定后,不但没有怨言,反而欣然接受了。犹太人一心只想使自己的国家变成一个庞大的帝国,可以与埃及、巴比伦和亚述相媲美,他们决心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这个理想。然而,当他们不再是自由的农牧民而变成遥远的城市统治者的奴隶时,他们才后悔当初不应该请求耶和华赐予他们国王并剥夺他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