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15
国一个行省的一个小部分的故事。
在讲述这段故事前,我要说明一下,我在讲述某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时,并不是在写历史书,我是根据最可靠的资料讲述历史,只是在陈述犹太人心目中的事实。
我们都知道,“事实的真相”与“人们相信的事实真相”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每个国家都会记载了许多本国人民相信的历史资料,但是,当你有机会跨出国界,阅读一下邻国的历史资料时,事件和结论就会大大相反,而这个国家的孩子们是绝对不会怀疑这些资料的真实性的。
当然,也许会有某个博学多才的历史学家或是某个怪人会到世界各地查阅历史资料,他很有可能找到些接近事实真相的东西,但是如果他想过上太平的生活,那他最好保持沉默。
犹太人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不管是三千年前的犹太人、一千年前的犹太人还是今天的犹太人,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并不像自夸的那样完美,也不像敌人说的那么恶劣,他们有优点,也有很多正常的缺点。关于犹太人,人们已经讲了很多,有赞美的,有贬低的,也有含糊其辞的,因此,要准确判断出他们的历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于犹太人在与埃及人、迦南人和古巴比伦人的斗争,犹太人也有自己的记载资料。但当我们要准确地判断其价值时,又遇到相同的难题。
后来者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得不到人们欢迎的。犹太人在漫长的漂泊生涯中,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当地人都会视他们为外来人。生活在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两岸、巴勒斯坦山谷的居民们并没有高兴地接纳他们,他们只是说:“就连我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地方住,更何况你们呢,你们还是去别的地方吧。”就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犹太历史学家们在描述这段历史时,总是尽全力美化自己的祖先,当然,我们现代人也会这样做。我们赞美着马萨诸塞州的清教徒们,描述早期的他们被野人当成箭靶子的恐怖场面,但是从来不会提到那些红种人,他们是北美印第安人,后来他们变成了自己手下的火枪靶子。
如果我们尊重历史,站在印第安人的角度来描述这段历史,可能会读起来更加动人。但是非常遗憾,那些北美印第安人已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在过去的许多个世纪中,《旧约》一直是我们祖先惟一能读懂的讲述古代亚洲历史的书籍。但是就在一百年前,人们已经有能力读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五十年前,人们又读懂了古老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里讲述的历史事件与犹太人的截然相反。显而易见,他们犯的是那些爱国历史学家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他们不惜扭曲事实真相也要美化自己的民族。
但是我还要重申一下,这本书是不会存在这种错误的。
我并不是在写犹太人的历史,也没有想为他们辩护或是攻击他们。我只是重申一下他们对亚洲和非洲的看法。我没有必要去精心研究史学家们的大作,只是花几分钱买了一本袖珍版的《圣经》,它完全能提供给我所需要的资料。
公元一世纪的犹太人根本不知道“圣经”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圣经”是个新词,是由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约翰·克里索斯通于公元四世纪创作出来的。
经过了一千年左右的时间,这部着作的篇幅不断增加,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是用希伯来语写的。当耶稣出生的时候,希伯来语就已经不流行了,取代的是一种更加简单的人们熟悉的阿拉米语,《旧约》中某些先知的启示就是用这种阿拉米语写的。但我却不知道《圣经》是什么时候写的。
书中记载了犹太的每一个小村庄和每一座小神庙,虔诚的长老们不厌其烦地把这些内容记录在兽皮或是埃及的草币上。
公元前八世纪,犹太人来到了巴勒斯坦,并在那里定居,关于他们的记载越来越多了。直到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这些记载全部被译成了希腊语,传入欧洲。最后,它被译成了各种文字。
《新约》的历史就简单了。在基督去世后的两三个世纪里,耶稣的信徒们遭到了罗马当局的迫害,对于依靠武力创建的罗马帝国来说,仁爱和宽容的教义是一种强烈的威胁,因此,早期的基督徒不会去书店买基督传和使徒行传。他们只允许传阅手抄的小册子。数以万计的小册子经过很多人之手,导致最后都不知道哪些是事实真相了。
紧接着,教会胜利了,那些遭到罗马当局迫害的基督徒一下子变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彻底铲除三百年来由于遭到长期迫害而造成的宗教着作的混乱。教会的领袖们组织起许多学者,阅读当时盛行的所有版本,废除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只保留了其中的几部福音书和几封信徒的书信。
又经过了长达几百年的辩论,在罗马和迦太基召开了许多宗教会议,直到基督去世后七百年,东方和西方的教会才达成一致,使用现在盛行的《新约》。从那以后,最开始的希腊文本就被译成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版本,内容没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