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圣经的故事

第9章征服迦南

书名:圣经的故事 作者:(美)房龙 著 逸凡 译 本章字数:1154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6


第9章征服迦南

  

  在几位能力过人的领袖领导下,从前属迦南人的土地上,一个犹太民族国家终于建立起来了。

  迦南已经被征服,原来的居民或者被杀害,或者沦为奴隶。但是,犹太人要真正成为巴勒斯坦地区(即我们现在对西亚靠地中海沿岸的称呼)公认的主人,还有很多事有待完成。

  约书亚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各部落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接下来,他们决定不指定继承人。

  眼下,战争已经结束,貌似并没有必要再有一个统帅了。倘若发生争端,示罗的大祭司自然会随时阐释耶和华的律法。而选举一位新的军事统帅,只会重新挑起各家族之间的旧日恩怨。此外,过去数年争战不息,对于战争,人们已经厌倦了。人们企望和平,只想谈论耕作生产。

  但是不久,事情就很清楚:一个四面临敌的国家,尤其是个新国家,至少得有一个名义上的领导,不然这个国家便没办法生存下去。

  对摩西和约书亚训练有素的军队而言,迦南的小国家还好应对。然而,西部边界居住着美索不达米亚的数位强大的国王,其中之一是巴比伦王。从年轻的犹太国家建立之初,他就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当巴比伦王进攻迦南,并攻取了几个偏远地区后,犹太人不得不重新思索是否要领袖这一最初的决定。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国家成为普通的王国,但他们默认称之为"士师"的单一领袖的绝对权威。(两三百年之后,士师的权力与日俱增,由此演变为犹太王国。在后面几章将更多地讲述。)

  犹太人惧怕亚衲人的堡垒第一个士师叫俄陀聂。他以率军攻克亚衲巨人的首府而出名。正是这些亚衲人,几十年前以其身高力大而令摩西的人惧怕。但如今,他们或死或穷,如同我们的印第安人一样微不足道。俄陀聂也因另一事而出名,即他娶了迦勒的女儿。40年前,就是迦勒和约书亚受摩西派遣去以实各地区打探敌情的。

  亚衲巨人之墓俄陀聂成功地将巴比伦军队驱逐出犹太领地。此后30年间,他就是犹太国的无冕之王。

  不过,俄陀聂一死,犹太人又旧态复萌,变成一盘散沙。他们娶邻国异教徒的女儿为妻,也从迦南的残存老居民中娶媳妇。这种婚姻下生育的孩子们,容易学母亲的语言,信奉他们母亲那边的神。总而言之,犹太人忘记了在艰难时期耶和华的教导。如果没有耶和华,他们仅仅是个小小的闪族部落,完全任由强大的异邦摆布。

  结果,他们很快便失去了对共同命运的认同感,而这正是摩西在民族主义纲领中最首要的一点。他们开始内讧。内讧的消息传到了一向虎视眈眈的邻人那里。于是,摩押人、亚扪人和凶猛的亚玛力人结成盟军,短短时间便收复了他们的土地。这些土地几年前被约书亚攻取。

  犹太军队被打败,新的奴役时代又来临了,几乎长达20年之久。在此期间,希伯来各部族都承认摩押人伊矶伦王是他们的主人。

  最后是便雅悯部落一个叫以笏的人,最终使他们的族人解脱了奴役。

  以笏是个左撇子。这竟然让他免受怀疑。他在罩袍的右侧藏了一把匕首,伊矶伦的侍卫当然不会想到去那一侧检查匕首。

  一切准备妥当后,以笏请求面见伊矶伦王。他宣称自己获得一些秘密情报,必须单独会见陛下几分钟。伊矶伦王与所有东方暴君一样多疑,以为是有关叛乱的消息,便令护卫退下。门一关上,以笏便拔出匕首,伊矶伦王从椅子上跳起来,试图自卫,不过太迟了。以笏的匕首刺中伊矶伦王的心脏,他倒地而亡。

  这是他们反抗摩押人的全面起义的信号。当他们被驱逐后,以笏因功被推举为以色列的士师。他的犹太族人再次享受到短暂的和平和相对独立的生活。

  之后,士师换了一个又一个。他们的性格个个坚强,常常同边界的异教徒作战。倘若约翰·史密斯船长 英国的探险家。和丹尼尔·布尔 美国的拓荒者。生逢其时,我相信他们一定也会在伟大的犹太士师之列。

  犹太人与腓力斯人地区间的边界不幸的是,边境战争往往都是非常残酷的。只要腓力斯人烧毁一个犹太村庄,犹太人就会烧毁两个腓力斯村落以示报复。接下来,腓力斯人就会理直气壮地洗劫三个犹太村庄,而犹太人又变本加厉地掠夺四个腓力斯村落。就这样毫无意义地互相残杀,恶性循环,无休无止。

  不过,几乎每一个国家在定居初期,都经历过类似的流血与苦难。所以,谴责犹太人的罪行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我们所有人的祖先也犯过这类错误,而并非某个民族的人所特有。

  由于我们仔细研读过《旧约》,恰好对犹太人的历史比对巴比伦人、亚述人或赫梯人的历史了解得稍多些,这就是主要区别。可以肯定地说,西亚的这些居民比起他们的犹太邻人,并好不了多少。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接着看看《圣经》上的叙述。

  随着时间的流转,边境战争日趋激烈,甚至连妇女都被要求参战。迦南的各个小城被逐个征服和摧毁,不再构成威胁。但是,仍有一个敌人,依然和从前一样威胁着犹太人,那就是可怕的腓力斯人。

  在下文,我们会经常提及腓力斯人。与犹太人及其他西亚居民不同的是,腓力斯人不属于闪族。

  他们是克里特人。在着名的古城诺索斯被毁掉后,他们便离开了故乡。诺索斯曾居世界文明中心长达千年之久。

  至于这座城市为什么被毁,又是如何被毁的,我们不得而知。只知幸存者是从海上逃脱的。最初,他们计划在尼罗河三角洲定居,却被埃及人赶走了。后来,他们又沿亚细亚海岸向西航行,占领了地中海和约书亚刚刚占领的犹大西部山区的一块狭长地带。

  当然,犹太部落希望独占一些港口,而腓力斯人却想占据上至约旦河的全部土地。这就导致了固守内地的犹太人与他们的海上邻居腓力斯人之间的长久战。由于克里特人无论是战争技术还是和平治国策略,都远在其亚洲邻国之上。因此,原始的以色列部落很难抵挡他们的敌人--腓力斯人(以后我们得称该国为巴勒斯坦)。腓力斯人在腓力斯地亚的土地

  《旧约》中所记载的数次着名战役,都发生在800年前两大敌手争夺地中海沿岸的战斗中。腓力斯人(从前的克里特人)装备有铜盾、铁剑和古式装甲车,足以击败犹太人。而犹太人的木盾、石剑和弹石机,只能偶尔打败腓力斯人。

  然而,有那么几次,希伯来部落意识到他们是为耶和华而战,就获得了胜利。其中一次胜利发生在女先知底波拉活着的时候。

  当时,士师珊迦刚刚离世。耶宾王的士兵随即越过边界侵犯。他们偷牛、杀人、抢掠妇女儿童。这种偷袭应该反击,但是由谁来当犹太人的统帅呢?

  耶宾军队由一个外国人西西拉率领。他好像是埃及人,到北方来谋求发展。像多数职业军人一样,他非常熟悉新战术。他建立了一支铁甲队,用马拉动,冲破犹太人的队伍,轻而易举。据说西西拉的装甲车至少有900辆。这个数字或许有点夸张。但这个强大的埃及人具备了足以彻底消灭年轻犹太国家的实力,约旦河两岸的山区和平原充满了巨大的恐慌。

  当时,伯特利村附近住着一个女子,名叫底波拉。她天生具有一种同约瑟幼年一样出名的独特禀赋,能未卜先知。难怪西亚各地的人,无论是远行、出征、经商还是婚嫁等,都纷纷前来求教于她。

  女先知底波拉孤寂的居所犹太人也来向她求教该如何是好。幸好底波拉是个勇敢的女子,她没有劝他的同胞投降,相反,她让他们去战斗。

  她给拿弗他部落捎去口信,请一个叫巴拉的人来见她。巴拉在当地以善战闻名。而当底波拉让他大胆地向西西拉进攻时,他却犹豫了。他说:"我们注定要战败,我们的队伍没办法打过他们的铁甲车。"

  底波拉说,只要他们进攻,耶和华将与犹太军队同在,还会让敌军看不到他们。可是,巴拉依然惧怕那900辆装甲车,不愿意当统帅。

  底波拉极其绝望,提出与他同去,给他鼓气,同时告诉他,这样一来,战争获胜的荣誉将不属于他,而属于一个女子。最后,巴拉做出让步,命令他的士兵离开他泊山的安全堡垒。

  西西拉在耶斯利平原上摆开战车,准备攻击犹太人。然而,耶和华站在犹太人一边。耶宾的军队虽经一番鏖战,但也难逃失败的厄运。少数残兵逃走,甚至连强大的西西拉也被迫弃甲而逃。他向西逃跑,但由于不经常做类似的运动,一会儿就筋疲力尽,走到路边的一座小屋去讨些吃的。

  这儿是基尼人希百的家。希百外出,他妻子雅亿在。她听说了这次战事,断定眼前此人定是西西拉。他看上去像个外国人,他的头盔是金制的,而且对他说话的口气很像一位惯于发号施令者。于是,雅亿让这位不速之客吃饱喝足,见他极为疲累,就让他在地毡上休息,她还答应说,如果有犹太兵前来,她会发出警报让他逃跑。

  西西拉相信了雅亿的话,很快就进入梦乡。然后,雅亿拿起一颗用来钉帐篷的铁钉,刺入西西拉的眼睛,将敌人杀死在她家中。然后,跑到巴拉的军队那里,骄傲地向他们汇报了自己的举动。

  战事结束了,耶宾人失去了可以信赖的将领,不得不求和。犹太人再次获得了自由,他们为雅亿和底波拉的功劳而自豪,给了她们极高的荣誉。

  但是,这种相对安全的日子,似乎对人的精神世界不利。就像摩西所阐释的,信奉耶和华就需时时警醒。可是,当人们生活舒适,对大千世界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怎么尽情挥霍和享乐时,对宗教事务感兴趣是不容易的。

  流传至今的有关打败西西拉之后的故事,清楚地表明:在沙漠风暴中显灵的伟大的上帝已被彻底遗忘。他的律法被年轻人轻视,他们只知吃喝玩乐,根本不考虑将来。

  倒霉的米迦就是个例子。他是个富孀的独子,住在以法莲村。他偷取了母亲的金银,而他母亲发现后,不仅宽宥了他,还将金银熔化,铸成偶像,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宠儿。

  米迦修了一座神堂,供奉异神偶像这金光闪闪的玩意儿让米迦很是喜欢,他为此在家设了个小神堂,雇了个利未人(他们世世代代护卫真正的圣所)作私人祭司,为他主持礼拜仪式。如此一来,当他想去教堂时,就不必出家门了。

  这些举动大大冒犯了自古以来由耶和华向摩西启示过的律法。也使其他犹太人大为震惊,尽管他们已不那么虔诚。但是米迦有钱,可以随心所欲。

  不过,有一天,几个正在西行寻找新牧场的但部落的人,闯进了米迦的家,把米迦的偶像偷走了,并带回到自己的村庄。那个给米迦当祭司的利未人一听说偶像没了,主动逃到但部落来当祭司。

  耶和华自然发怒了,不久就显示了他的愤慨。

  他派米甸人来侵犯犹太人的领土,而且每年夏天准时来犯,偷走犹太人田间的农作物。他们在犹太村庄大肆掳掠,吓得村民一看到米甸团伙出现,便逃往山洞,躲藏整个冬季。最后,犹太人彻底绝望,他们不再种庄稼。没过多长时间,这块土地出现饥荒,人们开始饿死。

  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勇者仍然种地,其中一个是基甸的父亲,叫约阿施。约阿施不大信奉本国的律法,而信仰当地居民尊奉的异神。然而,他的儿子基甸坚持信奉耶和华。就像约瑟和底波拉一样,能未卜先知。

  基甸的父亲约阿施为异教神巴力修筑了一座祭坛。年轻的基甸梦见天使用一块石头毁灭了他放在石头上的祭品。受此启发,他半夜起来捣毁了父亲那座难看老朽的偶像,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供奉耶和华的祭坛。

  基甸捣毁巴力祭坛次日清晨,该村的邻居们发现了碎石,知晓了事情的经过,便跑到约阿施的家里,吵嚷着要约阿施一定惩罚他儿子的这种亵渎神灵的举动。

  幸亏约阿施明辨些事理。他说如果巴力真像人们所宣称的那么神灵,基甸自然会由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惩罚。可是,过了几个星期,基甸仍若无其事地活着。村民们转变了他们的观念。如此一来,基甸被称为耶路巴力,即捣毁巴力祭坛的人。他成了大众英雄,声誉远播。

  米甸人的骚扰变本加厉,终于迫使犹太人做出反抗,不然他们就会灭亡。他们自然请基甸作统帅。基甸在古老的耶斯列平原上召集队伍,严格训练,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不过,士兵们士气不高,对战斗并不感兴趣。他们越来越软弱,只想回到自己的安乐窝去,宁愿挨饿也不愿体力受苦。

  当基甸当面问他们是否想返乡时,大多数人都喊道:"是的,越快越好!"

  基甸让他们走了。只留下几千名貌似可靠的士兵。即使这些人,他仍不能信任。他求耶和华赐他一个信物,以表明支持他日后的行为。他在帐篷外铺些羊毛。次日早晨,他拾起羊毛,发现羊毛上面沾着露水,而羊毛下面的草却是干的。这意味着耶和华将与基甸同在,他可以继续备战。

  基甸率领士兵长途行军,等他们渴了,就带他们到河边。3 000人中只有300人熟悉战事:他们一边用手撩水喝,一边注视着河对岸。其余的则像口渴的牲畜一样,俯身到河里喝水,完全不顾周围的境况。基甸留下了那300人。其他人则解散。不然,打起仗来,那些人只会添麻烦。

  这300名忠义志士,接受了战斗任务。基甸给他们每人一支羊角号和一束火把。火把藏在陶罐内,这样火光就看不见了。午夜,基甸率领军队进攻米甸人。

  基甸率军进攻他们边进攻边吹号,随着一声令下,他们打破了陶罐。顿时数百支火把骤然闪亮,令米甸人眼花缭乱。他们顿时惊慌失措(东方人常常这样),四下逃散,死伤者不下数千人。

  基甸战后被公认做犹太人的无冕之王,担任士师数年。

  然而,他死后,麻烦更多了。基甸结婚数次,留下一个庞大的家庭。葬礼一结束,儿子们便争起了继承权。其中一个叫亚比米勒的,野心勃勃,他企图当全部犹太人的大王,并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这种年轻人很少为亲友所欣赏。于是,他逃往母亲的老家--示剑,在那里密谋夺取王位。他没有资金,但是示剑人看到如果他成功对自身有好处,便借钱给他。他用这笔钱雇佣了一些职业杀手,去刺杀他的兄弟们。

  就在那天晚上,基甸的儿子们全部被杀害,只有最小的儿子约但得以幸存。

  约但逃跑到山里躲藏了起来。示剑人拥立亚比米勒为王,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

  在以后的4年中,亚比米勒和他的得力助手西布勒地位稳固,还迫使其他几个城市接受他的统治。偶尔,他也听到一些有关约但的讯息:这男孩经常在一些集市上露面,谴责他不仁不义的哥哥。然而,亚比米勒并不在意。他认为约但身无分文,没有追随者,他虽然痛斥哥哥嗜血成性,但只是徒劳,惹众人一笑而已。

  但是,示剑荣耀的日子没维持多长时间。亚比米勒自以为是、愚蠢透顶。不久,他的臣民就变得不满了。一个名叫迦勒的人,领导了一次暴乱。在随后的战斗中,亚比米勒和西布勒获胜,迦勒及其部属被驱逐到一座高耸的石塔中。

  亚比米勒火烧示剑亚比米勒攻塔不成,便派人从森林砍来大堆木柴,堆在塔下点燃,迦勒及其部属全被烧死。

  但是几年后,提备斯又发生暴乱。亚比米勒再次击败叛乱者。叛军也退至一座塔中。但是,当亚比米勒傲慢地

走向前,想点燃这活人的火葬堆(就如同他上次对付示剑的叛乱者那样)时,一位妇人从塔上掷下一块石头,砸断了他的脊梁。愚蠢的亚比米勒,不愿死于一个妇人之手。他命令一个手下在他死于背伤之前,提早结束掉他的生命。

  此后,短时间内,有人想把以色列各部落结成统一王国,但都运气不佳,就没有人再做诸如此类的努力了。但是,部落内乱与边境外战日趋激烈。最初是米甸人企图征服约旦河两岸,几年后,亚扪人也有一样的企图。

  犹太人看着米甸人离开他们烧毁、洗劫了很多犹太村庄,犹太人便暂停内部的争执,一致对付外敌。他们推举玛拿西部落的耶弗他为统帅。耶弗他是个敬畏耶和华的人,不久,就战败了亚扪人。

  不过,即便在胜利之际,犹太人内部旧有的纷争依然很激烈。有些人指控以法莲部落的人没能尽职。以法莲人不巧是在敌军开始溃逃时才抵达战场的。他们解释说很抱歉来晚了。但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得从河对岸远道而来。可是耶弗他很顽固,不接受任何道歉,也不听任何解释。他派兵把守约旦河的全部渡口,下令不容许任何人通过。

  然后,他将所有被认为是以法莲部落的人集中起来。要分辨他们很容易,普通希伯来语中"河"的发音是"shibboleth",以法莲人读作"sibboleth",因为他们不会发"sh"这个平滑音。凡被认为是以法莲部落的人,就让他们说"shibboleth"这个词。一旦说成是"sibboleth",马上带去绞刑架处决。以法莲人奉命说"shibboleth"这个词

  据《旧约》记载,就这样处死的以法莲人有4万多。此事完毕,耶弗他就骑马回家。他曾在击败亚扪人之前许下诺言,要把回家后碰到的第一个活物献给耶和华。他本以为会是一条爱犬或是一匹马,没想到,第一个冲出家门迎接他的居然是独生女儿!

  女儿迎接耶弗他回家耶弗他遵守诺言。他把女儿献在耶和华的祭坛上,焚烧了她的躯体。和平再次降临以色列土地。

  故事越来越乏味。但是不久,腓力斯人再次与犹太人刀剑相向。战斗比以前更凶残,一个个犹太村落被销毁。

  这时,犹太人的伟大民族英雄--参孙现身了。他强壮得像赫克里士,勇敢得像罗兰,但在智谋方面,相较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领导者,还略欠一筹。

  他是玛挪亚的儿子,少年时就以力大无穷而出名。

  他其貌不扬,头发凌乱,胡须不齐,衣冠不整。但双手却像铁锤一样坚硬,从不知道危险是什么。

  他没少给父母惹麻烦。大约在十八九岁时,他爱上了一个腓力斯女人,坚持娶她为妻。当然,他要娶一个外族人的念头,吓坏了本族人和邻居们。但是,参孙固执己见,独自前往亭拿村迎娶新娘。

  参孙在西行的路上,遭到一头狮子的袭击。他赤手空拳举起这一庞然大物,就像举只小猫。他杀死狮子之后,就把它丢弃在路旁的树丛中。不久,当他经过同一地点时,看到狮子嘴里有蜜蜂在筑巢酿蜜。于是,参孙取了些蜜吃掉,继续上路。

  参孙终于抵达新娘所住的村庄,人们为新婚夫妇举行了盛大宴会。参孙竭力表现得像个快乐的新郎。尽管他不喜欢这种场合,宁愿上战场也不愿待在家里。但他极力不让众人扫兴。一天晚上,全部客人们都在猜谜做游戏。参孙也出了个谜语,并答应如果客人猜中了,便送给他30套衣服。客人们猜来猜去,都没有猜中。

  参孙的谜语是:"食物来自吃食者,甜蜜出自强大者。"

  亭拿的人猜了又猜,还是猜不中参孙的谜底。他们不愿在这位来自敌对方的犹太男子面前丢丑,就去对新娘说:"这小子爱你,为了你,他什么事都肯做,想办法让他把谜底告诉你。"

  这个女人不够聪明,不然她就会预料到后果。她软磨硬缠,令参孙不耐烦了,终于厉声告诉她谜底是死狮子。它的尸体成了其他动物的食物,它的嘴变成了蜂窝。

  腓力斯人听完后哈哈大笑。他们对参孙嚷嚷到:"你这谜简单,我们当然猜得着,还有什么比狮子更强,比蜂蜜更甜呢?"

  参孙这才知道他们在开自己的玩笑,他怒不可遏。一言不发地离席而去,丢下了新娘。

  参孙来到亚实基伦城,碰到一群无辜的腓力斯人,将他们30个人统统杀死,剥下他们的衣物,附上敬辞送给猜中谜语的客人。然后,便返回父母家中,成天怏怏不乐地坐着。

  因为他深爱着那位腓力斯姑娘,几乎离不开她。当他再也忍受不了离别的痛苦时,便跑回去希望重修旧好。

  可是,他来晚了。几天前,那姑娘嫁给了本部落的另一个人。参孙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自尊心大受打击。他决定要报复。

  他跑到山上,捕猎了300只狐狸,把狐狸一对一对的尾巴扎在一起,然而在它们的尾巴上插一支点燃的火把,放它们四处乱跑。这些可怜的小动物当然疼痛难忍,便在田野里到处乱窜。它们大痛之下,为了扑灭火把,在即将收割的谷地里打滚。

  干燥的谷子起火了,火势蔓延到葡萄园和橄榄林。一夜之间,一场大火把腓力斯人的所有庄稼烧毁了。

  人们在盛怒之下容易做蠢事。腓力斯人把全部的罪孽都推到参孙原来的新娘头上。他们袭击了她家,并处死了那位女子和她的父亲。

  参孙听说这一消息,便召集了所有支持者攻打腓力斯人。仅仅是为了杀人取乐,他们就杀死了好几百腓力斯人。

  此时,边境恰好处于和平状态。参孙的小小私人战争,使得一些住在边界的犹太部落的一些人很是不满。他们希望同腓力斯人和睦共处。为此他们抓住了参孙,并捆住他,把他交给腓力斯人。他们并不想承担杀害同胞的罪名,所以,决定让腓力斯人采取措施,自己则袖手旁观。

  当腓力斯人看到犹太部落的人押着参孙从路上走过来时,他们欢欣雀跃。参孙静静地等着,直到他们几乎都包围上来。然而,他突然挣脱绳子,捡起路旁的一块死驴的下颌骨,冲向人群,左打右劈,把他们全部打死了。

  从那时起,这位伟大犹太英雄的敌人们都意识到:企图杀害参孙是一件无望的事情。

  他们没有办法在公开战斗中击败他。

  他们必须靠阴谋来毁灭他。

  这似乎也很难。

  但是,唉!最可怕的敌人却是参孙自己!

  他不时地与一个又一个女人恋爱。一旦坠入情网,他便会变得鲁莽行事。为了自己快活,他不惜代价,甘冒任何危险,甚至牺牲本国安全。

  一天晚上,腓力斯人听说参孙到迦萨城去拜访一位朋友。

  他们想:"这回我们总算抓住他啦!"

  他们关闭城门,等待天亮。参孙回家必然经过这里,50名士兵全副武装,严阵以待。

  参孙扛走城门参孙一定是听到了风声,半夜就起来离开了友人家,卸下沉重的城门,并将其从迦萨扛回了希伯伦,竖在那里,警告他所有的敌人。

  显然,参孙天下无敌。犹太人尽管不喜欢他的鲁莽行为,却不得不承认他有权做本族的领导者。他们选他为士师,统治整个以色列几乎达20年之久。他本来能以壮士和边境战士的盛名而光荣辞世。然而,他在暮年又爱上了一位腓力斯女人,这次可是致命的。

  这个女人叫大利拉,她一点都不喜欢参孙。但她的族人威胁要杀死她,除非她嫁给参孙,并找出他力大无穷的奥秘。

  他们答应,如果她肯出卖她的丈夫,就会得到1 000腓币;否则,就会被乱石砸死。

  她和参孙一结婚,她就开始奉承他,夸他比谁都强大。只是有件事,她一直想知道:她亲爱的丈夫为什么会有那么宽敞的肩膀,为什么会有那么强壮的手臂?参孙笑了笑,编了个谎言。他说:只要用七根新藤绑住他,他的力气就会消失。

  大利拉信以为真。等参孙睡着了,她便让腓力斯邻人用七根绿藤绑住了他。

  参孙被他们的吵嚷声弄醒了。他看了看四周,看到了他的敌人,便挣脱了绿藤。然后,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而那些腓力斯人都逃跑了。

  日复一日,类似的游戏一再重演,参孙觉得腓力斯人总也抓不到他似乎很好玩,便抱着一个年轻新郎的恶作剧心理,对大利拉说着自己力量的各种荒唐来源。

  要是他就此离开这个爱本族人胜过爱自己丈夫的女人,那就好了。但他爱得太深,没有这么做。他留了下来,自然最后被大利拉磨得失去了耐心,一天晚上,他终于告诉了大利拉实情:如果剃掉他的头发,他就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参孙终于让大利拉得到了那1 000个银币。她招来腓力斯人,悄悄进屋,等参孙熟睡了,大利拉剃掉了参孙的头发。

  突然,她呼喊参孙。

  她嚷嚷道:"醒醒,醒醒,腓力斯人来了!"

  参孙笑了笑,起身。类似的叫声他以前经常听到。每次仅仅皱皱眉头,敌人便如老鼠见猫一般逃窜。

  哎,这一次他的力气消失了。他的双臂无力地耷拉着,被人抓住绑了起来。腓力斯人把他关起来,并把他的双眼挖去。他被扔进迦萨的磨房,为那些昔日对他闻风丧胆的人磨玉米。

  参孙在磨房干活在不见天日的磨房里,参孙这才有时间为自己的轻率鲁莽而忏悔,常常向耶和华祷告。

  被囚禁在磨房期间,参孙的头发又开始变长。不过,腓力斯人由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细节。

  这天,正是腓力斯人向他们的神(大衮)献祭的日子。

  人们从各处来到城里。突然,有人想起磨房中的犹太犯人参孙,就叫嚷:"把他带来,带到这儿来!肯定非常有趣,我们可以嘲笑这老头,朝他扔泥巴。他曾杀害了我们几百人,现在没有一点力气啦,像羊羔一样软弱,快把他带来!"

  参孙被带到神庙,在场的所有腓力斯人看到他都肆意辱骂。

  从一片喧闹声中,参孙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祈求耶和华准许他作最后一次祈祷,让他恢复力量,只需一小会儿。

  他们把参孙放在神庙中央的一把椅子上,让他坐在两根顶梁石柱中间。慢慢地,他的手指触摸到了冰冷的石头。

  当人群围着他又叫又嚷时,他双手抓起花岗岩石柱。他宽阔的肩膀突然用力一推,石柱立即断成千百个碎片。屋顶轰然坍塌。

  神庙里、屋顶上的人,全都死了。参孙之死

  废墟之下,躺着一位英雄的残躯,他以死来为自己年轻的愚蠢错误而赎罪。

  但在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的同时,另一些微妙的因素也起了作用,从而使分散的犹太部落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国家。犹太人民仍不情愿称统治者为国王。但是,士师的权力在稳步增长。如果真有一个人,具备摩西或约书亚那样的魄力和品格,犹太人一定乐于请他当自己的君王。

  然而,继参孙之后作士师的以利,是个软弱的人。他的两个儿子,非尼哈和何弗尼,人品卑劣。他们心里从来不想耶和华,只知享受世间的乐趣,利用父亲的职权,为所欲为。

  这时候,需要一位截然不同的领袖。有个人应时而生,他就是着名的先知撒姆耳。

  撒姆耳出生在一个叫拉玛的小村,父亲是以利加拿,母亲叫哈拿。哈拿多年没能生育子女,她每年都前往示罗的神庙,祈求神赐给自己一个儿子。当孩子生下后,她非常欣喜,取名叫撒姆耳。等儿子长大会走路了,她就带他到示罗,请求以利给儿子在神庙找个差事做,让他永远陪在耶和华左右。

  由于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失去了信心,聪明的撒姆耳很惹以利喜爱。以利开始培养小撒姆耳当继承人。

  一天晚上,以利关上了神殿的大门,他听到有人呼喊撒姆耳的名字。撒姆耳正在睡觉,被惊醒了。撒姆耳问:"主人,我在这儿,您有什么指示?"

  以利说没什么事,他没叫过他。

  撒姆耳又躺下了,但是一会儿又听到呼喊声:"撒姆耳!"

  这样连续发生了3次,以利顿悟,那是耶和华在召唤。他让撒姆耳单独留下。耶和华随即告诉撒姆耳,以利的儿子必须处死,不然的话,他们的恶行将把所有以色列人毁灭掉。

  第二天早上,撒姆耳告诉以利头天晚上得到的神的启示。

  很快所有人都知晓了这件事。此后,撒姆耳备受人们尊敬,相互传言撒姆耳这个孩子长大后必将成为伟大的先知,也许会当他们的统治者。

  但那一天尚未到来。目前,以利仍是士师,腓力斯人又再次前来侵犯。

  现在犹太人有个习俗,每逢打仗,都要抬上约柜。

  以利身兼士师和大祭司两职。他命令两个儿子护送圣柜到犹太营地。

  非尼哈和何弗尼遵令而行。尽管他俩曾犯遍了犹太国的所有法律,使得耶和华极为不悦。约柜,如果没有耶和华的神灵同在,只不过是个木箱子。在这种情形下自然不能消灾免祸。这场战争以希伯来军的惨败而告终。不但以利的两个儿子被杀,约柜也被敌人夺走。消息传到以利那里,他长叹一声便与世长辞了。然后,犹太民众推举撒姆耳为继任士师。

  约柜被抢的那天是犹太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

  这"至圣之物",从埃及带到迦南,现在却被放在腓力斯人的新庙中。这庙建在被参孙推倒的古庙废墟上。约柜是件战利品,但仍可影响国家的福祉和人民的生死。腓力斯人刚把约柜放在他们的神"大衮"面前,那神像好似被无形的手一下砸倒,碎成千百块。

  约柜回来了腓力斯人大为恐惧,移走约柜,送到迦特城。该城的全部居民马上都病倒了。此后,可怜的腓力斯人霉运不止。他们把约柜从东移到西,从南抬到北。但是约柜到哪儿,哪儿就遭殃。最后,在绝望之际,腓力斯人将约柜盛满金子,抬到车上,用两头牛拉着,任凭牛拉着车子随意走动,只求能把这个可怕的不祥之物赶紧送离本国。

  无人看管的牛车向东行进。一个美好的清晨,一些正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望见一辆载着圣约柜的牛车停靠在路的中央,随即修起祭坛。四面八方的人纷纷前来祭拜。然后,约柜被送到一个叫亚比拿达的利未祭司家里。约柜始终放在那里。多年以后,大卫成为国王。他的儿子所罗门实现了大卫的梦想--建造着名的圣殿。之后,约柜才被运往耶路撒冷。

  约柜的回归,似乎预示着美好时光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厌烦士师统治的松散的政府形式。而这恰是士师统治的特色。于是,他们就找到撒姆耳,问他要是他死了怎么办?撒姆耳也有两个儿子,但他们与以利的那两个逆子一样卑鄙,没有人愿意让他们继承父位。

  撒姆耳去祈求耶和华,让耶和华来启示自己该采取何种措施。

  耶和华谈到了即将到来国王。耶和华不堪忍受犹太信徒一次又一次背叛他。好长时间,犹太人嚷嚷着要有自己的国王。那好,耶和华就给他们一位与之相配的国王。但是,这个国王必须让他们的儿子去当兵,让他们的女儿做奴婢,拿走他们的粮、油、酒去供养随从,还得把百姓所有东西的百分之十上交给他。他将用强硬手段统治犹太人。

  所有犹太部落听闻这个讯息后,均欢呼雀跃。他们野心勃勃,想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以便和埃及、巴比伦及亚述平起平坐。当他们想到自己不惜任何代价时,已经晚了。他们从自由的农夫、牧羊人,变成了远方城市一位国王的奴隶。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当初祈求耶和华立王时,带走他们的自由,代价是多么大!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圣经的故事》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