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年02月28日 21:31
了41个。然而在他的第二年,人们就开始不怎么笑得出了。他热情的犯规、爆跳、抢前场篮板,在17分钟时间里有超过1个盖帽和接近1个抢断。他几乎不笑,对手望着他时,他就挥舞起胳膊,像驱赶飞鸟一样呼呼生风。盖一个帽,他就张开嘴怒吼。他知道吓唬对手的方法,知道如何让对方害怕。这些是查尔斯 奥卡利在夏季教给他的不传之秘,曾经令许多NBA球员恨得咬碎牙齿的伎俩。
1998年的下半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乔丹退役,工会向联盟发难。资本家和工头吵得不亦乐乎。有积极训练的,如格兰特 希尔;有胡吃海塞的,如肖恩 坎普;有厉兵秣马的,如马刺队;有到处求薪的,如斯科特 皮彭。而本 华莱士一如即往的锻炼身体,在举重房终日奋战。克里斯 韦伯转会去了国王,他知道他的机会到了。底层出身的球员了解机会的可贵。对没有天才的他们而言,拼命是唯一的出路。
他果然就找到了机会,缩水赛季的50场常规赛,他打了46场。平均27分钟,得到6分8个篮板——以及漂亮的2盖帽1抢断。虽然罚球依然只有36%命中率,他却开始树立起了风格。他不再只是每场比赛打一节的板凳球员。他在许多场合下是首发,许多场合下是对方教练必须看两眼,皱起眉头仔细应对的因素——奇才依然不强大,但那有什么关系?他还没有到必须考虑以自己的能力来影响球队的时刻。他贪婪的抓下每个篮板、飞身盖帽:统计表上的数据和他的合同、薪水是挂钩的,他了解这点。
功成
1999年夏天他去了魔术队。奥兰多人满意的看到了鲨鱼之后,他们又一次有了粗壮的内线。和奥特洛一起,本担当了清道夫的角色,把魔术队的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81场首发,他是魔术的王牌内线了。当时还不像如今这么被万人痛恨其弱智的道格 里弗斯说:“他是内线球员里的杰森 基德啊。”
然而这位“内线杰森 基德”在2000年夏天被打包,派发去了底特律。奥兰多人空出了大笔金额,打算同时转入蒂姆 邓肯——未能成行——格兰特 希尔和麦蒂。本是用来交换希尔的筹码。奥兰多人显然没有注意到当年夏天的一个巨大事件,直接影响到了NBA未来的趋势:2000年夏天,湖人队取下总冠军。奥尼尔在总决赛前两场都拿到40分20个篮板以上的成绩。在这个中锋霸王统治世界的时刻,大卫 斯特恩大手一挥:从2000-01季开始,NBA允许联防。
夏天在皮特 纽维尔长人训练营挥汗如雨的本也许不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已经到来。奥尼尔的伟大反而使其他中锋的作用受到了影响。联防的实行使得中锋在一对一内线单打时受到了莫大拘束,而协防能力突出的球员势必如鱼得水。实际身高201、虚报206的本,从来不是——现在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一对一防守者。但他的盖帽、协防、篮板球能力却是天分所在。当联防对内线单打加以限制时,全联盟开始鼓励外围选手的个人攻击。而阻截外围切入者的投射,恰好是本的拿手好戏。”优秀的防守使得他成为了最让人们尊敬的球员。
冠军?已经不远了。
“在活塞的第一年,本 华莱士打了80场比赛,场场首发。平均6分13个篮板,2.3个盖帽。全季抓下联盟最多的1052个篮板,包括749个防守篮板……他的激情没有随赛季时间的流逝而消退,赛季结束前三天,他还在多伦多拿下了28个篮板。底特律人惊讶极了,他们曾经看到过兰比尔的狠辣手肘、萨利的凶恶盖帽和罗德曼的疯狂篮板,如今这一切在这个粗壮的大个身上合一了。不仅如此,他还有主教练乔 杜马斯的拼斗精神。没有进攻?没关系。这是外围攻击手进攻的年份——在联防实行的当季,科比第一次和鲨鱼就投篮出手数字争吵,而艾佛森作为得分王拿到了MVP——1996年的人们各得其所,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命定点。
之后的三年枯燥无味——至少对于观众来说是如此。底特律活塞队找到了80年代坏孩子的精神,钢筋水泥一般铸起了他们的墙壁。欢迎来到奥本山宫,人们嘶声呐喊,对你的每次进球咆哮不已。蓝领工人穿着蓝领球衣,织起了底特律商标字号的蜘蛛网。最中间的那个是3号,本 华莱士。
1996年入行的两个3号在2001-02季达成了奇妙的极致。状元3号得分王,不入流的3号成了最佳防守球员——以及篮板王——以及盖帽王。历史上达到过同年度双王的人是谁呢?记录湮灭的60年代不必提起了,NBA历史册说:贾巴尔、比尔 沃顿和奥拉朱旺。
事隔6年,那个渴望一份合同的家伙,终于登上了NBA的某一个颠峰——虽然不是最高的那个。他有资格回过头去,看一眼丹尼斯 罗德曼,看一眼威斯 昂塞德。
他成功的让底特律活塞成为NBA最让人讨厌的球队之一。球迷并不爱他们,因为他们枯燥强悍,屡屡把拥有绚丽进攻技巧的天才击败。2003年夏天,他又是篮板王。NBA第一防守阵容,以及第二个最佳防守球员奖项。他甚至在2002年11月20日打了个三双——12分,19个篮板,10次火辣辣的封盖。2004年时,篮板跌到了第三,盖帽到了第二,抢断却升到NBA第7,并列于那些小个子神偷们……这一年,他没拿到最佳防守球员:阿泰斯特接过了这个奖杯。但命运给了本更多的东西。
2004年2月,辗转波特兰、老鹰的拉希德 华莱士来了。这两个在华盛顿子弹队先后效力的同姓之人,命运使然一样在底特律会齐。全世界都在怀疑拉里 布朗是否能够解决好这支队伍。拉希德对一支球队的破坏力和建设力同样巨大。而本?他是否会介意身边多一个同姓的队友?
似乎这是拉里 布朗的惯用模式:一个古朴稳定的后卫(比如斯诺和比卢普斯),一个高大拥有防守力的小前锋(乔治 林奇和普林斯),高大、投射准,一对一防守优秀的大前锋(科尔曼和拉希德),一个内线协防天王(本和穆托姆博)。2004年的活塞复制了2001年的体系。本不擅长的一对一单防任务交给了拉希德,活塞唯一的短板被补上了。
于是完整的活塞带着巨大得令人不快的噪音逼近了总决赛。他们像老式机械的绞肉机,执行着拉里 布朗那古板而富有效率的战术。在相对羸弱的东区出头不算出奇,但在总决赛遇到F4聚首的湖人队,仿佛大卫遇到了歌利亚巨人。拉里 布朗是否想到了2001年?那时执掌费城的他,拥有穆托姆博和艾佛森,却被湖人铁蹄轻松碾过。
这一次,命运倒转了。第一场,活塞87比75获胜。湖人除了OK组合,没人拿到10分以上。第三场,OK组合合计25分,湖人68比88败北。第四场,活塞88比80。最后一战,底特律人没让比赛回到洛杉矶。本拿到18分22个篮板,100比87解决了湖人。总冠军。
几乎很少人能料到,是不是?
集体主义、防守至上、意志坚韧……这些事后诸葛亮的形容词,还是无法完全使人平息对2004年总冠军的诧异。总决赛MVP是比卢普斯,而举起冠军奖杯、任队友喷洒香槟的是年满30岁的本。人们都知道他是这支队伍的脊梁,但作为一支团队至上的学院派篮球队范本,他们不应该有过于突出的领袖。本即活塞?至少冠军在手时,他还没有如此的表现欲。”】
不会进攻,防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