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年10月09日 15:52
便多瞧了几眼,没想到,越瞧越觉得不对劲。
强烈的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促使是她敲开了苦楝树下这户人家的门。
面对愠怒于色的李大田的父亲,老尼姑非常严肃地说:“施主,此树居高临下,煞气凝结,于家宅恐有不利,宜砍掉,越快越好。”
大田父亲当时年轻气盛,上山能打老虎,下山能捉鳖,哪里肯相信老尼姑的“鬼话”?自然一口拒绝。他本来就不信鬼神之说,况且他打心底喜欢这棵苦楝树,因为那时它伸展开了枝叶,可以遮挡住屋顶上的炎炎烈日,自家的房子因此比别人家的房子要凉爽很多。
后来李氏家族的老族长也戳着拐杖,上门找过大田父亲几次。说梅村自古只种梅树,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这棵苦楝树太刺眼了,连尼庵的老师太都说不吉利,你还是赶紧弄掉吧。倔强的大田父亲由此认定是老族长搞鬼,为了抱残守缺维护什么祖宗陈规,专门弄了一个什么尼姑来糊弄他,便偏偏不吃这一套。
于是这棵树保存了下来。
劫后余生,这些年此树简直迎风疯长,一天一个样,很快就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那时,蒋曼妮的肚皮皮球一般一天比一天鼓胀。她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大肚皮,宽慰李大田说:“你放心,我们很快就会有自己的儿子,也会有自己的女儿。到时再砍下给女儿做嫁妆吧。”
她已粗略算了一下,砍下这棵苦楝树,给女儿做个十抬八抬应该没啥问题呢。
“梅花村,夫夷边,各家各户石板连。梅雨下,浪花喧,家家户户梅子甜。村西口,大树掩,年年岁岁落苦楝。”一天,一群小女孩门前的石板路上跳绳,口里反复吟唱着一首奇怪的童谣。朗朗上口的童谣给女孩们提供了很好的节拍,她们边跳边唱,非常投入,小小脸蛋上洋溢着快乐。
“小姑娘,是谁教你们唱的?”蒋曼妮走了过去,问道。
“我姐姐教的!”,
“我妈妈教的!”,
“是我爸爸教的!”,
“是我爷爷教的!”……小姑娘们抢着回答,答案千奇百怪,没有一个版本相同的。
“你们谁唱得最好?”蒋曼妮故意问道。
“我!”
“我!”
……
这些天生好强的女孩子,互不相让。
最后两个胆大的女孩,自告奋勇给蒋曼妮即兴唱了一遍:“梅花村,夫夷边,各家各户石板连。梅雨下,浪花喧,家家户户梅子甜。村西口……”
这是蒋曼妮平生第一次听到这首童谣。
外行看热闹,同行看门道。蒋曼妮乃大家闺秀,熟稔诗词歌赋,能隐隐地听出这首童谣的弦外之音。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一下子又说不明白。
她宽慰自己忐忑不安的心:这是一首反映梅村地域风貌的普通的童谣而已,没什么好计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