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0:20
贸易优先于发展国内贸易。
3.鼓励那些将原材料加工成可供出口的制造品的工厂。
4.鼓励生育,因为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而一个农业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人。
5.实行国家监督,必要时随时进行干涉。
16世纪至17世纪的人们并没有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而是努力通过政府政令、国家法律和财政资助来规范贸易的运作。
16世纪,查理五世接受了这种"重商主义"理论(当时还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并推广到自己统治的欧洲广大领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效仿这种做法。法国的波旁王朝,尤其路易十四是这一主义的狂热追随者。他的财政大臣柯尔伯特成更是"重商主义的先知",整个欧洲都把他视为指路明灯,都满怀景仰地寻求他的点拨。
海上势力在克伦威尔执政时期,他的外交政策其实就是对重商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而且始终针对其富有的对手荷兰共和国。因为承运大部分欧洲日常商品的荷兰船主们具有自由贸易的倾向,所以英国要不惜一切代价加以摧毁。
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样一种体系对殖民地会造成多么大的灾难性的影响。在重商主义之下,殖民地无非是黄金、白银和香料的源源不断地出产地,只能为宗主国的利益进行开采。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贵金属以及这些热带国家的原材料,完全被宗主国所垄断,而它们不过是刚好拥有这块特殊的殖民地。外人不得进入这个辖区,当地人也不允许和悬挂外国国旗的商船进行贸易。
欧洲如何征服了世界不可否认,重商主义刺激了那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发展新兴工业。它为这些国家在修建道路,开挖运河,改善交通工具等方面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它要求工人掌握更熟练的技巧,让商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它还大大削弱了贵族地主的势力。
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它使得殖民地土著居民遭受最无耻、最残酷的剥削。它把宗主国的普通人民置于更可怕的生存环境中。它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世界变成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大兵营,它把世界分割成许多小块的领土和属地,每一块领地都为自己的直接利益服务,随时想方设法要摧毁邻居们的势力,夺取它们的财富。他们如此强调财富的重要性,以致每一个普通人都把致富当作唯一的美德。经济制度也像外科手术和女性的时装一样千变万化。在19世纪,重商主义终于被抛弃,人们开始推崇一种自由而公开的竞争体制。至少我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