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0:20
,哥伦布造访了冰岛(如果我们对他所说的话确信无疑的话),但更可能的情形是,他好像只到了法罗群岛。因为在每年2月,此地地冻天寒,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冰岛。哥伦布在这里遇到了强悍勇敢的北欧人的后裔,他们从10世纪开始就已在格陵兰岛定居。在11世纪,他们还访问过美洲。当时利夫船长的船遭到狂风巨浪的袭击,被风刮到了美洲的文兰岛,也就是拉布拉多半岛。
至于那些遥远的西部殖民地后来结果如何,我们无从得知。利夫的兄弟托尔斯坦因的遗孀后来嫁给了托尔芬?卡尔斯夫内,他于1003年建立了托尔芬?卡尔斯夫内殖民地。遗憾的是,由于爱斯基摩人的敌意与反抗,该殖民地只维持了3年就被推翻了。至于格陵兰岛,从1440年开始就再也没有了当地居民的任何音讯,很可能所有定居格陵兰的北欧人都死于黑死病,这种病曾经夺走了挪威一半人口的生命。不管怎么样,关于"远西地区的大片土地"的传闻依然在法罗群岛和冰岛的居民那里广为流传,哥伦布想必也听说过这样类似的消息。从苏格兰北部群岛的渔民那里,哥伦布进一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然后,他来到葡萄牙,娶了一位曾为亨利王子(航海家亨利)工作的船长的女儿为妻。
从1478年起,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西行航线的探索中。他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皇室分别递交了自己航行计划。当时,葡萄牙人对他们的东行计划自信十足,哥伦布的计划根本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至于西班牙,阿拉贡的斐迪南大公和卡斯蒂尔的伊莎贝拉于1469年结婚。这桩婚姻使阿拉贡和卡斯蒂尔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新国家——西班牙王国。此时,他们正忙于攻打摩尔人在西班牙半岛的最后一个堡垒——格拉纳达,战争耗资巨大,需要把每一个比塞塔(西班牙货币单位)用来养活士兵,他们缺乏足够的钱资助这一冒险的远征。
哥伦布是一位勇敢而坚强的意大利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命奋斗。不过有关哥伦布的故事你们早已耳熟能详,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1492年1月2日,困守格拉纳达的摩尔人终于投降了。同年4月,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及王后达成协议。8月3日,一个星期五,哥伦布率领3只小船和88名船员挥别帕洛斯(这些船员大多是关在监狱里的罪犯,为了减轻罪行而参加这次远征的),开始了向西寻找印度和中国的伟大航行。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凌晨2时的时候,哥伦布首次发现了陆地。1493年1月4日,哥伦布踏上返乡之旅,命令44名船员(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些人)留守在拉?纳维戴德要塞。2月中旬他到达了亚速尔群岛,在那里,葡萄牙人差点儿将他投进监狱。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帕洛斯岛,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带着他所发现的印第安人(他坚信他发现的是印度的外围群岛,因此将他带回的土著居民称为红色印第安人)赶往巴塞罗那,告诉他的赞助人他大获成功。他兴致勃勃地宣称,国王陛下已经成为通往富饶的中国和日本航线的主人,将会有享之不尽的财富。
不过,哥伦布到死也没悟出事实的真相。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当他在第四次航行中到达南美大陆时,他也许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发现有点不太对劲。不过,他至死还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即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并无一个单独的大陆,通往中国的直接路线已经被他找到了。
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一直坚持他们的东方航线,运气比西班牙人好多了。1498年,达?伽马成功到马拉贝尔,并满载着一船香料安全返航,全欧洲都为之震动。1502年,达?伽马又一次到达印度,感慨颇多。相比之下,西航线的探索工作却令人十分失望。1497和1498年,约翰?卡波特和塞巴斯蒂安?卡波特兄弟试图找到通向日本的道路,但是他们只看到纽芬兰岛白雪皑皑的海岸和嶙峋突兀的岩石。其实早在5个世纪之前,北欧人就已经到达过这里了。佛罗伦萨人阿美利哥?维斯普奇后来成为了西班牙首席领航员,新大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探索了巴西海岸,连东印度群岛的踪影都没有见过。
1513年,即哥伦布去世7年以后,欧洲的地理学家们终于明白了新大陆的真相。华斯哥?努涅茨?德?巴尔波沃穿越巴拿马峡谷,登上著名的达里安高峰,他极目远眺,难以置信地看到眼前竟还有一片无边无际的辽阔海洋,这似乎暗示着另一个新大洋的存在。
最后,在1519年,一支由5只西班牙小船组成的舰队,在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率领下,向西航行,寻找盛产香料的群岛(向东的路线完全掌握在葡萄牙人手中,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与之竞争)。麦哲伦渡过非洲与巴西之间的大西洋,继续向南航行,到达了巴塔戈尼亚最南端的一个狭窄的海峡,对面就是"火地岛"。 巴塔戈尼亚的意思是"大脚人的土地"。火地岛是水手们命名的,因为某天晚上他们看到了岛上燃起的火光,表明岛上有土著居民活动。在那里,整整5个星期,麦哲伦的船队遭到狂风和暴风雪的袭击,随时都可能发生灭顶之灾。惶恐不安的船队中发生了动乱,麦哲伦以极其严厉的手段镇压了叛乱,并把两名船员留在荒芜的海岸上,让他们在孤岛上"忏悔罪过"。
最后,风暴终于停息,海峡也变得宽阔了。麦哲伦驶入了一个新的大洋。这里风平浪静,他称它为Mare Pacific,即太平洋。然后他继续向西航行,但是经过了98天的航行,没有看见一丝一毫陆地的影子,船员的数量急剧减少。饥寒交迫的船员只能吞噬船舱里大群的老鼠。老鼠吃光了,他们就咀嚼船帆布来解决饥饿之苦。
1521年3月,他们终于看见了陆地。麦哲伦将此地命名为兰德罗纳斯(意思是强盗),因为当地的土著人见什么偷什么。接着,他们继续西行,越来越接近他们朝思暮想的香料群岛。
麦哲伦陆地再次出现。这是一群孤独的岛屿。麦哲伦称为菲律宾群岛,这是以他的主人查理五世的儿子菲利普的名字命名的,不过这位菲利普二世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太好,很快被人们遗忘。在菲律宾,麦哲伦一开始受到当地居民友好热情的接待,可当他准备用大炮强迫当地居民信奉基督教时,遭到了强烈反抗。土著居民杀死了麦哲伦,一同被杀死的还有他手下的几个舰长和水手。幸存的海员焚毁了残余的三艘船只中的一艘,然后继续向西航行。后来,他们最终抵达摩鹿加,即著名的香料群岛。同时,他们还发现了婆罗洲(今印尼加里曼丹岛),并到达了蒂多尔岛。在这里,剩余的两艘船中的一艘由于漏水严重,无法继续航行,只能连船员一起留在当地。唯一幸存的"维多利亚"号在船长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的率领下,开始穿越印度洋,遗憾地与澳大利亚擦肩而过(此地于17世纪初期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发现)。最后,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返回了西班牙。
新大陆这次环球航行是所有航行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它耗时3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金钱才获得了成功。这次航行充分地证明了一个事实,即地球确实是圆的,以及哥伦布发现的新土地并不是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全新的大陆。从那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开发印度群岛及对美洲的贸易之上。为防止这对竞争对手最终以流血冲突的方式解决争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唯一登上教皇神圣宝座的异教徒)规定以西经50度子午线为分界线,将世界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这就是所谓的1494年的《托尔德西亚分界约定》。根据条约,葡萄牙人拥有在这条经线以东地区建立殖民地的权力,而西班牙人获得了经线以西地区。这就可以解释一个事实:整个美洲,除巴西之外的整个南美大陆都是西班牙殖民地,而全部的印度群岛及非洲大部分地区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和荷兰(他们无视教会权威)把它们据为己有。
当哥伦布发现中国和印度的消息传到中世纪的"股票交易所",威尼斯的利奥尔托时,引发一场大恐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狂跌了40%~50%。不久之后,当威尼斯的商人感觉到哥伦布并未真正找到通往中国的海路时,人们才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可紧接的达?伽马与麦哲伦的航行有利证实了,向东由海路航行到印度群岛并非不可能。这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大著名商业中心——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统治者们追悔莫及,当初就是他们拒绝听取哥伦布的建议的,可为时晚矣。令他们发财致富、令他们骄傲无比的地中海现在成了一片内陆海,与东印度群岛和中国的陆路贸易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意大利往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大西洋开始成为新的贸易与文明的中心,从那时一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发生过变化。
你已经看到,从5000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居民有了文字的历史以后,文明以多么奇特的方式在前进啊!从尼罗河流域,文明转移到美索布达米亚之间的土地,然后是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兴起。接下来地中海这个内陆海变成了全世界的贸易中心,地中海沿岸的城市成为了艺术、科学、哲学及其他知识的发源地。到16世纪,文明再次向西迁移,使得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又一次成为世界的主人。
有人断言,世界大战和欧洲民族的自相残杀已经大大降低了大西洋的重要地位。他们期望文明跨越美洲大陆,在太平洋找到新的家园。对此,我保持沉默。
随着西行航线的不断发展,船只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航海家们的知识和视野也在不断增长。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平底船被腓尼基人、爱琴海人、希腊人、迦太基人及罗马人的老式帆船所取代。这些老式帆船随后又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横帆船所取代,再后来英国和荷兰的全帆船又取代了横帆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船只又被赶出了海洋。
如此,文明的发展已经不再依靠船只了。飞机将取代帆船和蒸汽船的位置。下一个文明中心将依赖于飞机与水力的发展。海洋将再次成为小鱼们自由自在的宁静家园,一切仿佛又回到他们和人类的祖先共同分享过的深海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