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3:46
意想不到的状况,例如用假象迷惑敌人,故意激怒敌人,故意恐吓敌人,然后趁敌人军心涣散之际将他们击败。这才是兵法制胜的奥妙所在。因此,防守之时,一味地考虑架势,是绝对不可取的。所以,在我的兵法中,我曾提到“无位之位”,意思就是没有架势的架势。
在合战兵法中,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关注:敌人的兵力,战场的地形,自己军队的状态,如何调整到最佳状态等等。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先发制人与受制于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面对这些情况,心态也是不一样的。在被动防御时,要尽力施展刀技闪躲,就好像你的刀剑变成了防御的栅栏;主动进攻时,要斗志高昂,即使武器是一根柱子,也要将其当作刀剑来使用。这些都必须好好体会。
流派眼法之别
不同的流派强调不同的眼法。有的要求注视敌人的刀;有的要求凝视敌人的脸或是脚。实际上,如果将眼神固定在某一个点上,会导致心神不宁,这是兵法的弊病所在。
踢足球的时候,人们的眼睛虽然没有盯在球上,但是一样能够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将一项运动做得非常娴熟之后,他根本不需时刻注视一个点。在杂耍中,同样如此。对于一个技艺高超的杂耍师而言,即使不去刻意观察,也能将一扇门放在鼻子上,并且让它在上面保持平衡。因为他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时刻感觉到即将发生的状况,这已经成为一种本能的感官反应。
在兵法中,同样如此。战斗经验逐渐丰富,你也就掌握了敌人的招式,以及心理动向。总之,兵法中的眼法就是细腻的观察力与敏锐的感官。
在合战兵法中,同样需要明察敌军的状态。
观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观”,一是“看”.观和看都需要极强的眼力,要能够洞悉敌人的心神,明辨战争的形势,认清敌我双方的强弱,同时视野一定要开阔;然后通过精确的判断,制定有效的策略,赢取胜利。
在合战或是个人决斗中,一定要视野开阔。目光短浅,只局限于某一点,势必会受到细节的干扰,扰乱心智,从而失去获胜的机会。只有顾全大局,才能胜利。这一原则,需要仔细揣摩,并不断在实践中练习。
流派步法之别
有些流派注重快速移动步法,例如浮步、跳步、跃步、踏步等等。其实,在我看来,这些步法都有着严重的缺陷。
正确的步伐应当坚定沉稳,一旦采用浮步,脚步就会漂浮,不够稳定。我不喜欢浮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不喜欢跳步,因为跳步表现得过于激动、盲目而偏激。在不需要一再跳跃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跳步。
而跃步则向敌人展示了自己的不安与骚动,踏步则是一种防守的消极之态,都是不可取的。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的步法,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作战场所不同,所采用的步伐也不相同。也许你会在湿地或者沼泽中与敌人交战,也会在山川或者河流中与敌人交战,也可能在石原上与敌人作战,当然也会在窄道上作战;而这些地形,是绝对不能采用跳步、跃步或其他快步的。
在我的兵法中,并不存在步法的不同。我认为像平时走路一样是最佳的选择。重点在于:跟随敌人的节奏,调整自己的姿势,或快或慢,或退或进,步调要井然有序,沉稳而矫健。
在合战兵法中,也要注意步伐的节奏。但是不要盲目的进攻,在了解敌人的意图之后,选择有效的步调。
流派速度之别
有些流派非常注意速度,事实上,速度与物体移动的快慢相合拍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真正掌握了兵法之后,你就绝对不会盲目求快。例如,一个训练有素的邮差,一天可以走五六十里路,并且经常休息;而缺乏训练的邮差,整天一路狂奔,却只能走上少许的路。
在舞蹈表演中,技艺高超的歌手能够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假如笨拙的新手也想这么做,那他只会手忙脚乱,无法适从。同样的道理,一个高明的鼓手,可以轻松地演奏一首曲子;如果是一个没有经验的鼓手,那他绝对无法正确掌握乐曲的旋律。
有一句古语“欲速则不达”,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有自己的节奏的。
内行的人做事的时候,总是从容不迫。因此,我们也能洞察兵法的原则。
在兵法中,片面强调速度是绝对不可取的。速度必须依情况而定。例如,在沼泽里作战,就不能像在平地上一样移动太快;用太刀作战,速度也不同于用短刀那样敏捷,假如砍得过快,根本不能伤及要害。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在交战中,绝对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以压制之术来控制敌人。
另外,敌人过于急躁,你所要做的正好相反。此时你一定要保持镇定,不急不躁,千万不能被敌人所影响。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只能刻苦修炼,才能从容地掌握局势。
其他流派之绝门功夫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绝门功夫,并不教授于人;但是,既然已经作为战斗的准则,也就无所谓“秘招”了。
我所教授的兵法,首先是让初学者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技巧,把容易理解的道理传授给他们。至于那些难以理解的深刻道理,我会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领悟程度,由浅至深逐步教给他们。既然我所教的都是适合他们的知识,也就无所谓秘不授人的绝门功夫了。
当你经历了种种山峰之后,还会想去更远的地方。所谓兵法,并没有秘不授人的绝门功夫;但是,想要掌握这些兵法道理,就必须刻苦修炼。
所以,我在传授兵法理论时,不喜欢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从而摒弃所谓“五道”、“六道”的刻板方式。释放心智,挖掘潜能,自然也就参悟了武士的真义--这正是我教兵法之道。总之,勤勉和实践是修行必不可少的。
结语
本卷将各个流派的兵法归纳为九条大纲记述在风之卷中,虽然我不得不论述这些流派的弊端,但是我特意没有提到它们的名字,以及他们所涉及的绝技。
同一流派中,由于各人的思想不同,也就存在些微的差异。所以,我没有指明我所论述的流派的名字。
我将这些流派倾向分为九类。以直心观之,可以知道他们有些偏爱长刀或是短刀,有些偏爱力量或是利益,有些过分考虑剑术巧妙与否,这些都是偏道。所以,尽管我没有注明他们是哪个流派,但是相信大家也应该知道这其实是不对的。
在我的兵法中,并没有“基本技巧”和“高级技巧”之说。我所唯一强调的是,在你的心中细细体会兵法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