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建国方略

孙文年谱

书名:建国方略 作者:孙中山(孙文) 本章字数:709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3:39


孙文年谱

  1866年 丙寅 1岁

  11月 12日(农历十月初六日)孙文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为家中季子,幼名帝象,十岁时取学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孙家贫寒,孙文的大哥孙眉于 1871年远赴海外,到夏威夷经营牧场,方使孙家家境好转.

  1875年 乙亥 10岁

  进入私塾,接受国学启蒙教育,闲暇之余常听太平军老兵讲述太平天国故事,心生佩服向往.

  1876年 丙子 11岁

  秋,接其长兄孙眉从檀香山来信,讲那里物产丰富,垦殖业发达,遂产生出国念头.

  1877年 丁丑 12岁

  私塾学习结束.读私塾期间因常听太平军老兵讲述太平天国故事,遂对洪秀全及其事业甚为赞赏,尝以洪秀全第二自命.此时他开始厌恶蓄奴、缠足、崇拜偶象等旧俗,并对其进行抨击.

  1878年 戊寅 13岁

  5月,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6月,到檀香山茂宜岛爱槐镇,在其兄所开的商店当学徒,很快学会了记账、珠算和当地人的方言.

  1879年 己卯 14岁

  秋,于英国圣公会主教韦礼士(Alfred Willis)主持、全英语授课的意奥兰尼书院内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正式认识基督教.

  1882年 壬午 17岁

  7月,从伊奥兰尼学校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夏威夷国王卡拉卡瓦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

  1883年 癸未 18岁

  春,进入夏威夷最高学府--美国公理会教会学校奥阿厚书院(相当于中学)继续学业.然而入学仅三个月,由于孙文受洗成为基督徒的意向不减,并且经常劝说工人不要膜拜关帝君神像,孙眉遂将孙文送回家乡.

  秋,孙文回到家乡.冬,与同乡友人陆皓东一起"捣毁偶像",破坏村中北帝庙神像,不为乡人所容,来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到基督教纲纪慎会接受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喜嘉理博士(Charles Hager)的洗礼,并就读于拔萃书室(今拔萃男书院).

  1884年 甲申 19岁

  4月,进入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5月,奉父命返乡娶卢慕贞为妻.10月,孙眉获知弟弟受洗的消息后,将其召回夏威夷,试图切断孙文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可惜徒劳无功.

  1885年 乙酉 20岁

  3月,由檀重返香港,几个月后在基督教友人的帮助下返回香港.7月,入中央书院学习,对政治非常关心.由于中途辍学的关系,孙文并未取得中央书院的毕业文凭.

  1886年 丙戌 21岁

  到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学堂习医,结识日后的革命伙伴郑士良.

  1887年 丁亥 22岁

  转学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即香港大学的前身),入校后认识了教务长英人康德黎,师生关系甚密.就读香港西医书院的五年期间,孙文结识许多日后对其革命囊助甚多的友人,包括陈少白、杨鹤龄、尢列等.

  1892年 壬辰 27岁

  7月,孙文以首届成绩第一名毕业,并获时任香港总督威廉 ·罗便臣亲自颁奖,深得康德黎器重.

  秋,在澳门镜湖医院行医.因医术高明、态度认真,颇受群众欢迎.

  1893年 癸巳 28岁

  春,迁往广州行医.在广州沙基开设东西药局,对贫病者一概施医赠药,业务较澳门尤为繁荣.

  在就学和行医期间,孙文都常与尢列、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畅谈、批评国事,也常谈革命.

  1894年 甲午 29岁

  春,断然弃医,回到翠亨村草拟一篇《上李鸿章书》,请陈少白为其修改.然后邀陆皓东同行,北上途中,在上海访问王韬、郑观应等早期改良主义政论家.

  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李鸿章拒绝与其面会,请愿书后来刊载于上海《万国公报》.

  11月 24日,赴夏威夷檀香山欧胡岛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 乙未 30岁

  1月,由檀香山到香港,与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尢列等人商议,联合革命志士,扩大兴中会组织.

  2月 18日,召集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讨论筹备"香港兴中会总会". 香港总会 21日成立,兴中会选出杨衢云为会长,孙文为秘书.

  3月 16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分工开展革命活动,孙文主持前方发难任务,杨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

  10月,因为事先泄密,首次起义失败,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文则被清廷通缉.11月,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2月,组织横滨兴中会,后由横滨乘轮赴夏威夷岛,寓于火奴鲁鲁.

  1896年 丙申 31岁

  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3月 4日 在清政府的要求下,港府颁发放逐令,不准孙文进入香港,为期五年.6月,自旧金山登陆,乘火车横过美洲大陆至纽约.沿途经沙

  加、芝加哥等城市,向华侨宣传革命的意义.10月 1日,抵伦敦,寄宿于斯屈朗之赫胥旅馆.10月 11日,被清政府驻英使馆官员绑架,拟秘密押送回国处决,

  消息曝光后成为国际事件.10月 23日,清政府驻英使馆迫于压力将孙文释放,后孙文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并因此而名声大噪,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

  1897年 丁酉 32岁

  春,居伦敦,常去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读书,对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颇感兴趣.他不仅注意书本知识,还到德、比、法等国实际考察,研究欧洲的社会政治制度.

  7月,乘轮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孙文经加拿大,转往日本.8月,到达横滨,结识犬养毅、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大隈重信和山田良政等人.

  1898年 戊戌 33岁

  秋,寓于横滨,与康梁接触,但康有为态度顽固,合作无果.12月,清驻日公使李盛铎力劝孙文放弃反清运动,归国效命,被拒绝.

  1899年 己亥 34岁

  8月,与李鸿章的幕僚刘学询在东京会谈,幻想运动李鸿章在华南独立.秋,由毕永年介绍,在横滨与来到日本的唐才常商量合作事宜.

  1900年 庚子 35岁

  5月,运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筹划南方诸省独立,李鸿章答应与其会面.但后来因李鸿章北上协调庚子条约之事,两人会面无疾而终.9月,孙文与日本友人及原香港兴中会核心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10月,发动惠州起义.

  1901年 辛丑 36岁

  春,在横滨帮助留日广东学生组织广东独立协会,要求广东官吏脱离清廷独立.

  12月,香港当局五年内禁止他入境的期限已满,为了解《中国日报》出版状况,由日本赴香港居留一周.离港后,香港当局再次下令禁其入境.

  1902年 壬寅 37岁

  春,和章太炎在日本定交,共同商讨"开国的典章制度"和中国

  的土地赋税问题.4月,率华侨数十人自横滨到东京,以聚餐名义举行集会.冬,赴越南河内,参观河内博览会,结识华侨多人,成立河内兴中会.

  1903年 癸卯 38岁

  春,化名杜嘉诺,漫游越南、暹罗等地.8月,由越南至横滨,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训练干部,入学誓词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9月,认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委托廖在日本物色志士,结为团体.离日再赴檀香山,发展革命力量.

  1904年 甲辰 39岁

  春,孙文在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成为致公堂"洪棍".

  3月底,由檀香山赴美,宣传革命思想,并用半年时间整顿改造洪门.

  10月,在纽约撰写《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

  1905年 乙巳 40岁

  春,由美国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活动宣传革命,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

  7月,由欧洲重返日本,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与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

  8月,联合兴中会、华兴会、爱国学社和青年会等组织,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文被推为同盟会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

  11月,将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激烈论战.随后由日本到西贡、新加坡等地筹款.

  1906年 丙午 41岁

  春 ,由南洋返回日本,停轮吴淞时,法国驻华武官布加卑来相见,表示愿意赞助中国革命.6月,到新加坡,和当地已有的革命党人成立新加坡同盟分会.9月,在河内西贡等地开展革命运动,印发《革

命军》以鼓动

  群众.10月 9日,由西贡返回日本.12月 2日,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介绍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

  1907年 丁未 42岁

  3月,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以 15000元请孙文离开日本.孙文收款后离开日本.5月,发动潮州黄冈起义.6月,发动惠州七女湖.7月,徐锡麟起义于安庆,失败殉难.9月,发动钦州、防城起义.12月,发动镇南关起义.起义失败后,孙文被越南法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

  1908年 戊申 43岁

  3月,在新加坡设立南洋支部,使南洋各处革命团体联成一体.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4月,黄明堂起义于云南河口.10月,为了加强南洋各地的组织和筹集军饷,由新加坡到芙蓉、巴罗、庇能等地,将各地组织作了调查,然后加以整顿.

  1909年 己酉 44岁

  4月,在新加坡出版的《中兴报》宣传革命,因经费不足、负责人意见不和,决定改组、注册,成立有限公司,以维持、扩充该报业务.5月,由于日本、越南、香港等地都有驱逐令,难以活动,决定往欧洲一游,到英、法、荷等国,解决财政、外交两项任务.6月,抵达巴黎,希望得到法国资本家的借款,但毫无结果.10月,抵达美国,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组织起同盟分会.

  1910年 庚戌 45岁

  2月,倪映典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4月,由旧金山到檀香山,当地华侨积极要求入盟.于是简化入盟手续,将盟书印就,入盟者只填写籍贯、姓名、日期即可.6月,由檀香山秘密进入日本,住在东京.7月,到新加坡.8月,去庇能(即槟榔屿).10月,在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等开会策划继续举行起义.12月,由于日本和南洋各地政府拒绝其前往或下令驱逐,遂再赴欧美各国.

  1911年 辛亥 46岁

  1月,孙文则经欧洲到美国纽约、芝加哥和加拿大的温哥华等地筹备军饷.

  4月,黄兴、赵声发动黄花岗起义.

  6月,抵旧金山,促同盟会和致公堂实行联合.

  7月,在旧金山设洪门筹饷局,宣布筹饷章程,然后和筹饷局其他成员三名,分途游美国南北各埠演说筹饷.

  10月 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1月 2日 ,从纽约出发,前往伦敦、巴黎活动.

  11月 24日 ,从法国马赛启程,乘"狄凡哈"号邮轮,经停槟城、新加坡,香港.

  12月 25日,抵达上海,并于 29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 壬子 47岁

  1月,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任命黄兴等为各部总长,组织内阁.发布《告各友邦书》.各省代表会也改组为临时参议院.

  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次日孙文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以自代.

  4月 1日,亲自去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8月,孙文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会见,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建设中国铁道,出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理.经宋教仁从中斡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

  10月至 12月,先后至上海、江阴、南京、安庆、九江、南昌、芜湖、杭州等地游历,视察沪杭、南浔铁路.

  1913年 癸丑 48岁

  2月,自上海东渡日本,希望得到日本政界和资本家的帮助,以实现他的铁路建设计划.3月,宋教仁被暗杀,袁世凯疑为元凶.孙文回国,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由上海逃至福州,之后转往台湾,随即赴日本寻求援助.

  1914年 甲寅 49岁

  6月,在日本召开中华革命党总理选举会,到会者有八省同志,孙文被选为总理.7月 8日,中华革命党正式宣告成立,孙文就总理一职,黄兴等人拒绝加入.

  1915年 乙卯 50岁

  10月 25日,孙文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

  12月 12日,袁世凯称帝.

  1916年 丙辰 51岁

  3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5月,从日本回到上海,发表《讨袁宣言》,号召推翻袁世凯.

  1917年 丁巳 52岁

  2月 21日,完成《民权初步》着述.6月 10日,和章太炎联名致黎元洪等电,必须铲除北洋军阀复辟势力,7月张勋复辟,孙文号召护法.时任广东省长的朱庆澜邀孙赴

  粤.孙文、唐绍仪、汪兆铭、伍廷芳等人南下广州.8月,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9月,军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孙文当选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章太炎被任命为护法军政府秘书长.11月,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旧桂、滇系军人控制.

  1918年 戊午 53岁

  5月,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改为七总裁合议制,孙文辞去大元帅职务,权力被架空.6月,东渡日本.8月,由日本返回上海.12月,写成哲学着作《孙文学说》,论述知难行易.

  1919年 己未 54岁

  2月 20日,北洋政府与广州军政府开始议和.6月,《孙文学说》公开出版.5月 1日,命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创办的《建设》月刊出版,亲自撰写发刊词,以"激发新文化,灌溉新思想".

  8月,因军政府投靠北洋军阀,私下议和,践踏护法旗帜,正式辞去军政府总裁职务.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 庚申 55岁

  8月,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文重回广州,9月,派徐季龙等去争取冯玉祥站在革命方面,以分化军阀势力.组织湘军、赣军、滇军进取广东,与粤军共同讨伐桂系军阀.11月,与伍廷芳、唐绍仪等从上海回到广州.12月,恢复军政府,自任内政部长,唐绍仪为财政部长,唐继尧为交通部长,陈炯明为陆军部长.

  1921年 辛酉 56岁

  4月,广州非常国会决议取消军政府,改总裁制为总统制,并选举孙文为大总统(习惯上称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5月,就职大总统后力主军事北伐,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发生激烈冲突.8月,复信苏俄外交部部长齐契林,表示中国人民和革命政府愿和苏联人民及苏联政府建立友好关系.11月,击败桂系军阀在广西的统治后,巡视梧州、南宁、昭平、阳朔等地,然后赴桂林.

  12月,在桂林接见苏联专使马林.

  1922年 壬戌 57岁

  4月,16日到梧州,致电要求陈炯明赴梧面谈,未果.19日免除陈炯明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但保留陆军部长一职.陈炯明退居惠州,孙文回到广州,决定移大本营于韶关,由江西北伐.

  5月,直奉战争爆发,孙文即在韶关誓师北伐,进军江西.

  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文离粤退居上海.

  8月至年底,与苏俄、中共接触,商讨改组国民党适宜,并联络滇、桂各军,讨伐陈炯明.

  1923年 癸亥 58岁

  1月,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声明引入外援改造中国国民党、建立党军.16日,陈炯明部被拥护孙文的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和倒戈粤军联合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击败,退守东江.

  2月,回广州,不再称呼大总统,而是设立大元帅府,任大元帅.随后组成新政府.

  9月,派张太雷等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时任大本营参谋长的蒋介石亦前往.

  11月,击退陈炯明部对广州的进攻.在广州召集改组特别会议,聘鲍罗廷为顾问,发表改组宣言及国民党党纲草案,以苏共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

  1924年 甲子 59岁

  1月 20日至 30日,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实行联俄容共的政策.3月,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组建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4月,发表《建国大纲》,把建设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随后又发表《建国大纲宣言》.9月,江浙战争爆发,孙文在广州组建北伐讨贼军,联合张作霖、段祺瑞等,准备北伐.10月 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推倒大总统曹锟,邀孙

  文北上共襄国事,此时健康已急转直下.11月,从广州经香港、上海,取道日本赴京津.12月,4日抵达天津,31日发表《进京宣言》.

  1925年 乙丑 60岁

  1月,1日抵达北京后病发,住进协和医院治疗.20日后,病势严重,不能饮食,经西医诊断为肝癌晚期.2月,18日自协和医院移居铁狮子胡同行辕,改以中医治疗,情况有所好转.26日停止服用中药,继续用西医治疗.3月,11日孙文在汪兆铭执笔的《政治遗嘱》和《家事遗嘱》上签字,次日病逝,享寿 60岁.4月 2日,孙文安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1929年 6月 1日,孙文灵柩永久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建国方略》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