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3:38
者,此港实为最近门户,且以由此行旅为最廉矣.
兹港所在,距深水至近,去大河至远,而无河流滞淤,填积港口,有如黄河口、扬子江口时需浚渫之患.自然之障碍,于焉可免.又为干燥平原,民居极鲜,人为障碍丝毫不存,建筑工事,尽堪如我所欲.至于海港、都市两者之工程预算,当有待于专门技士之测勘,而后详细计划可定. (参观第一图并北大港详图)
北大港详图
第二部西北铁路系统
吾人所计划之铁路,由北方大港起,经滦河谷地,以达多伦诺尔,凡三百咪.经始之初,即筑双轨,以海港为出发点,以多伦诺尔为门户,以吸收广漠平原之物产,而由多伦诺尔进展于西北.第一线,向北偏东北走,与兴安岭山脉平行,经海拉尔,以赴漠河.漠河者,产金区域,而黑龙江右岸地也.计其延长,约八百咪.第二线,向北偏西北走,经克鲁伦,以达中俄边境,以与赤塔城附近之西伯利亚铁路相接,长约六百咪.第三线,以一干线向西北,转正西,又转西南,沿沙漠北境,以至国境西端之迪化城 1,长约一千六百咪.地皆
1迪化城:即今乌鲁木齐.
平坦,无崇山峻岭.第四线,由迪化迤西以达伊犁,约四百咪.第五线,由迪化东南,超出天山山峡,以入戈壁边境,转而西南走,经天山以南沼地与戈壁沙漠北偏之间一带腴沃之地,以至喀什噶尔;由是更转而东南走,经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以北,与沙漠南边之间一带沃土,以至于阗,即克里雅河岸.延长约一千二百咪,地亦平坦.第六线,于多伦诺尔、迪化间干线,开一支线,由甲接合点出发,经库伦,以至恰克图,约长三百五十咪.第七线,由干线乙接合点出发,经乌里雅苏台,倾北偏西北走,以至边境,约六百咪.第八线,由干线丙接合点出发,西北走,达边境,约四百咪.(参观第二图)
兹所计划之铁路,证以"抵抗至少"之原则,实为最与理想相符合者.盖以七千余咪之路线为吾人计划所定者,皆在坦途.例如多伦诺尔至喀什噶尔之间,且由斯更进之路线,延袤三千余咪,所经均肥沃之平野,并无高山大河自然之梗阻横贯其中也.
以"地位适宜"之原则言之,则此种铁路,实居支配世界的重要位置.盖将为欧亚铁路系统之主干,而中、欧两陆人口之中心,因以联结.由太平洋岸前往欧洲者,以经此路线为最近;而由伊犁发出之支线,将与未来之印度、欧洲线路(即行经伯达,以通达马斯加斯及海楼府 1者)联络,成一连锁.将来由吾人所计划之港,可以直达好望角城.综观现在铁路,于世界位置上无较此重要者矣.
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言之,此为第一需要之铁路.盖所经地方,较诸本部十八行省尤为广阔.现以交通运输机关缺乏之故,丰富地域,委为荒壤,而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份,麇聚之贫民无所操作,其弃自然之惠泽而耗人力于无为者,果何如乎?倘有铁路与此等地方相通,则稠密省区无业之游民,可资以开发此等富足之地.此不仅有利于中国,且有以利世界商业于无穷也.故中国西北部之铁路系统,由政治上经济上言之,皆于中国今日为必要而刻不容缓者也.
吾人所以置"必选有利之途"之第一原则而未涉及者,非遗弃之也,盖将详为论列,使读者三致意焉耳.今夫铁路之设,间于人口繁盛之区者其利大,间于民居疏散之地者其利微,此为普通资本家、铁路家所恒信;今以线路横亘于荒僻无人之境,如吾人所计划者,必将久延岁月,而后有利可图.北美合众国政府于五十年前,所以给与无垠之土地于铁路公司,诱其建筑横跨大陆干路,以达太平洋岸者,职是之故.余每与外国铁路家、资本家言兴筑蒙古、新疆铁路,彼辈恒
1伯达、马斯加斯、海楼府:今译为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
有不愿.彼将以为兹路之设,所过皆人迹稀罕,只基于政治上军事上理由,有如西伯利亚铁路之例,而不知铁路之所布置,由人口至多以达人口至少之地者,其利较两端皆人口至多之地为大.兹之事实,盖为彼辈所未曾闻.请详言其理.夫铁路两端人口至多之所,彼此经济情况大相仿佛,不如一方人口至多、他方人口至少者,彼此相差之远.在两端皆人口至多者,舍特种物产此方仰赖彼方之供给而外,两处居民大都生活于自足经济情况之中,而彼此之需要供给不大,贸迁交易,不能得巨利.至于一方人口多而他方人口少者,彼此经济情况,大相径庭.新开土地从事劳动之人民,除富有粮食及原料品,以待人口多处之所需求而外,一切货物,皆赖他方之繁盛区域供给,以故两方贸易必臻鼎盛.不特此也,筑于两端皆人口至多之铁路,对于人民之多数无大影响,所受益者惟少数富户及商人而已;其在一方人口多而他方人口少者,每筑铁路一咪开始输运,人口多处之众必随之而合群移住于新地,是则此路建筑之始,将充其量以载行客.京奉、京汉两路比较,其明证也.
京汉路线之延长八百有余咪,由北京直达中国商业聚中之腹地,铁路两端之所包括,皆户集人稠之所;京奉路线长仅六百咪耳,然由人口多处之京、津,开赴人口少处之满洲.前者虽有收益,则不若后者所得之大.以较短之京奉线,方诸较长之京汉线,每年纯利所赢,其超过之数有至三四百万者矣.
故自理则上言之,从利益之点观察,人口众多之处之铁路,远胜于人口稀少者之铁路.然由人口众多之处筑至人口稀少之处之铁路,其利尤大.此为铁路经济上之原则,而铁路家、资本家所未尝发明者也.
据此铁路经济上之新原则,而断吾人所计划之铁路,斯为有利中之最有利者.盖一方联接吾人所计划之港,以通吾国沿海沿江户口至多省份;又以现存之京汉、津浦两路,为此港及多伦诺尔路线之给养,他方联接大逾中国本部之饶富未开之地.世界他处,欲求似此广漠腴沃之地,而邻近于四万万人口之中心者,真不可得矣.
第三部蒙古、新疆之殖民
殖民蒙古、新疆,实为铁路计划之补助,盖彼此互相依倚,以为发达者也.顾殖民政策,除有益于铁路以外,其本身又为最有利之事业.例如北美合众国、加拿大、澳洲及阿尔然丁 1等国所行之结果,其成绩至为昭彰.至若吾人之所计划,不过取中国废弃之人力,与夫外国之机械,施于沃壤,以图利益昭着之生产.即以满洲现时殖民言之,虽于杂乱无章之中,虚耗人工地力,不知凡几,然且奇盛;假能以科学上方法行吾人之殖民政策,则其收效,将无伦比.以此之故,予议于国家机关之下,佐以外国练达之士及有军事上组织才者,用系统的方法指导其事,以特惠移民,而普利全国.
土地应由国家买收,以防专占投机之家置土地于无用,而遗毒害于社会.国家所得土地,应均为农庄,长期贷诸移民.而经始之资
1阿尔然丁:今译阿根廷.
本、种子、器具、屋宇应由国家供给,依实在所费本钱,现款取偿,或分年摊还.而兴办此事,必当组织数大机关,行战时工场制度,以为移民运输居处衣食之备.第一年不取现值,以信用贷借法行之.
一区之移民为数已足时,应授以自治特权.每一移民,应施以训练,俾能以民主政治的精神,经营其个人局部之事业.
假定十年之内,移民之数为一千万,由人满之省徙于西北,垦发自然之富源,其普遍于商业世界之利,当极浩大.靡论所投资本庞大若何,计必能于短时期中,子偿其母.故以"有利"之原则论,别无疑问也.
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夫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殖民政策于斯两者,固最善之解决方法也.兵之裁也,必须给以数月恩饷,综计解散经费,必达一万万元之巨.此等散兵无以安之,非流为饿殍,则化为盗贼,穷其结果,宁可忍言.此弊不可不防,尤不可使防之无效.移民实荒,此其至善者矣.予深望友好之外国资本家,以中国福利为怀者,对于将来中国政府请求贷款以资建设,必将坚持此旨,使所借款项第一先用于裁兵之途;其不然者,则所供金钱,反以致祸于中国矣.对于被裁百余万之兵,只以北方大港与多伦诺尔间辽阔之地区,已足以安置之.此地矿源富而户口少,倘有铁路由该港出发以达多伦诺尔,则此等散兵可供利用,以为筑港、建路及开发长城以外沿线地方之先驱者.而多伦诺尔将为发展极北殖民政策之基矣.
第四部开浚运河以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此计划包含整理黄河及其支流、陕西之渭河、山西之汾河及相连诸运河.黄河出口,应事浚渫,以畅其流,俾能驱淤积以出洋海.以此目的故,当筑长堤,远出深海,如美国密西悉比河口然.堤之两岸,须成平行线,以保河幅之划一,而均河流之速度,且防积淤于河底.加以堰闸之功用,此河可供航运,以达甘肃之兰州.同时,水力工业亦可发展.渭河、汾河亦可以同一方法处理之,使于山、陕两省中,为可航之河道.诚能如是,则甘肃与山、陕西省,当能循水道与所计划直隶湾中之商港联络,而前此偏僻三省之矿材物产,均得廉价之运输矣.修理黄河费用或极浩大,以获利计,亦难动人.顾防止水灾,斯为全国至重大之一事.黄河之水,实中国数千年愁苦之所寄.水决堤溃,数百万生灵、数十万万财货为之破弃净尽.旷古以来,中国政治家靡不引为深患者.以故一劳永逸之策,不可不立,用费虽巨,亦何所惜,此全国人民应有之担负也.浚渫河口,整理堤防,建筑石坝,仅防灾工事之半而已;他半工事,则植林于全河流域倾斜之地,以防河流之漂卸土壤是也.
千百年来,为中国南北交通枢纽之古大运河,其一部分现在改筑中者,应由首至尾全体整理,使北方、长江间之内地航运得以复通.此河之改筑整理,实为大利所在.盖由天津至杭州,运河所经皆富庶之区也.
另应筑一新运河,由吾人所计划之港,直达天津,以为内地、诸河及新港之连锁.此河必深而且广,约与白河相类,俾供国内沿岸及浅水航船之用,如今日冬期以外之所利赖于白河者也.河之两岸,应
备地以建工厂,则生利者不止运输一事,而土地价格之所得,亦其一端也. 至于建筑之计划预算,斯则专门家之责,兹付阙如.
第五部开发直隶、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
本计划所举诸业,如筑北方大港,建铁路统系由北方大港以达中
国西北极端,殖民蒙古、新疆,与夫开浚运河、改良水道以联络北方
大港,之四者所需物料当极浩大.夫煤铁矿源,在各实业国中累岁锐
减,而各国亟思所以保存天惠,以遗子孙.如使为开发中国故,凡夫
物料所需,取给各国,则将竭彼自为之富源,贻彼后代患.且以欧洲
战后,各国再造所费,于实业界能供给之煤铁,行将吸收以尽.故开
发新富源,以应中国之特别需求者,势则然也.
直隶、山西无尽藏之煤铁,应以大规模采取之.今假以五万万或
十万万元资本,投诸此事业.当中国一般的开发计划进行之始,钢铁
销场立即扩大,殊非现时实业界所能供给.试思铁路、都市、商港等
之建筑,与夫各种机械器具之应用,所需果当何若.质而言之,则中
国开发,即所以启各种物品之新需要,而同时不得不就附近原料,谋
相当之供给.故制铁、炼钢工厂者,实国家之急需,亦厚利之实业也.
此第一计划,皆依据前此所述之四原则而成.果如世论所云,"一需要即以发生更新之需要,一利益即以增进较多之利益",则此第一计划,可视为其他更大发展中国计划之先导,后当继续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