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建国方略

第一计划

书名:建国方略 作者:孙中山(孙文) 本章字数:899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3:38


第一计划为廖仲恺所译,其第四之一部分及第六计划及结论为林云陔所译,其第五计划为马君武所译.特此志之.

  民国十年十月十日孙文序于粤京 1

  1粤京:指广州.

  篇首

  世界大战最后之一年中,各国战费每日须美金二万四千万元.此中以极俭计,必有一半费于药弹及其他直接供给战争之品,此已当美金一万二千万元矣.如以商业眼光观察此种战争用品,则此新工业乃以战场为其销场,以兵士为其消费者,改变种种现存之他种实业,以为此供给,而又新建以益之.各交战国民,乃至各中立国民,日夕缩减其生活所需至于极度,而储其向日所费诸繁华及安适者,以增加生产此种战争货品之力.今者战事告终,诚可为人道庆.顾此战争用品之销场同时闭锁,吾人当图善后之策.故首当谋各交战国之再造,次则恢复其繁华与安适.此两项事业,若以日费六千万元计之,只占此战争市场所生余剩之半额,而所余者每日仍有六千万元,尚无所用之地.且此千数百万军人,向从事于消费者,今又一转而事生产,则其结果必致生产过多.不特此也,各国自推行工业统一与国有后,其生产力大增,与前此易手工用机器之工业革命相较,其影响更深.吾人欲命以第二工业革命之名,似甚正确.若以其增加生产力而言,此次革命之结果,实较前增加数倍.然则以世界战争而成此工业统一与国有之现象者,于战后之整理,必多纠纷.今夫一日六千万,则一年二百一十九万万也,贸易如是其巨也,以战争而起者,乃忽以和平而止.试问欧美于此世界中,将向何处觅销场,以消纳战争时储节所赢

  1该文曾于1918年单独发表,原文为英文,中译名为《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书--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篇首"二字为编者所加.

  之如许物产乎?

  如当整理战后工业之际,无处可容此一年二百一十九万万之贸易,则其工业必停,而投于是之资本乃等于虚掷,其结果不惟有损此诸生产国之经济状况,即于世界所失亦已多矣.凡商业国,无不觅中国市场,以为消纳各国余货之地.然战前贸易状态,太不利于中国,输入超过输出,年逾美金一万万.循此以往,中国市场不久将不复能销容大宗外货,以其金钱、货物俱已枯竭,无复可持与外国市易也.所幸中国天然财源极富,如能有相当开发,则可成为世界中无尽藏之市场;即使不能全消费此一年二百十九万万之战争生产剩余,亦必能消费其大半无疑.

  中国今尚用手工为生产,未入工业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欧美已临第二革命者有殊.故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其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然而消纳机器之市场,又正战后贸易之要者也.造巨炮之机器厂,可以改制蒸汽辘压,以治中国之道路;制装甲自动车之厂,可制货车以输送中国各地之生货;凡诸战争机器,一一可变成平和器具,以开发中国潜在地中之富.此种开辟利源之办法,如不令官吏从中舞弊,则中外利益均沾,中国人民必欢迎之.

  欧美人或有未之深思者,恐以战争时之机器、战争时之组织、与熟练之技工开辟中国利源,将更引起外国工业之竞争.故予今陈一策,可使中国开一新市场,既以销其自产之货,又能销外国所产,两不相妨.其策如下:

  (甲)交通之开发.

  子 铁路一十万英里.

  丑 碎石路一百万英里.

  寅 修浚现有运河:

  (一)杭州、天津间运河.

  (二)西江、扬子江间运河.

  卯 新开运河:

  (一)辽河、松花江间运河.

  (二)其他运河.

  辰 治河:(一)扬子江筑堤、浚水路,起汉口,迄于海,以便航洋船直达该港,无间冬夏. (二)黄河筑堤、浚水路,以免洪水. (三)导西江. (四)导淮. (五)导其他河流. 巳 增设电报线路、电话及无线电等,使遍布于全国. (乙)商港之开辟. 子 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 丑 沿海岸建种种之商业港及渔业港. 寅 于通航河流沿岸建商场船埠.

  (丙)铁路中心及终点并商港地设新式市街,各具公用设备.

  (丁)水力之发展.

  (戊)设冶铁、制钢并造士敏土 1之大工厂,以供上列各项之需.

  (己)矿业之发展.

  (庚)农业之发展.

  (辛)蒙古、新疆之灌溉.

  (壬)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

  (癸)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如使上述规划果能逐渐举行,则中国不特可为各国余货消纳之地,实可为吸收经济之大洋海,凡诸工业国其资本有余者,中国能尽数吸收之.不论在中国抑在全世界,所谓竞争、所谓商战者,可永不复见矣.

  近时世界战争,已证明人类之于战争不论或胜或负,均受其殃,而始祸者受害弥重.此理于以武力战者固真,于以贸易争者尤确也.威尔逊总统今既以国际同盟防止将来之武力战争,吾更欲以国际共助中国之发展,以免将来之贸易战争.则将来战争之最大原因,庶可从根本绝去矣.

  自美国工商发达以来,世界已大受其益.此四万万人之中国一旦发达工商,以经济的眼光视之,何啻新辟一世界?而参与此开发之役者,亦必获超越寻常之利益,可无疑也.且此种国际协助,可使人类普爱之情益加巩固,而国际同盟亦得借此以巩固其基础,此又予所确

  1士敏土:水泥.

  信者也.

  欲使此计划举行顺利,余以为必分三步以进:第一,投资之各政府,务须共同行动,统一政策.组成一国际团,用其战争时任组织、管理等人材及种种熟练之技师,令其设计有统系,用物有准度,以免浪费,以便作工.第二,必须设法得中国人民之信仰,使其热心匡助此举.如使上述两层已经办到,则第三步即为与中国政府开正式会议,以议此计划之最后契约.而此种契约,吾以为应取法于曩者吾与伦敦波令公司所立建筑广州重庆铁路合同,以其为于两方最得宜,而于向来中国与外国所结契约中为人民所最欢迎者也.吾人更有不能不预为戒告者,即往日盛宣怀铁路国有之覆辙,不可复蹈也.当时外国银行家不顾中国之民意,以为但与中国政府商妥,即无事不可为;及后乃始悔其以贿成之契约,终受阻于人民也.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得中国人民之信仰,然后与政府订契约,则事易行,岂复有留滞之忧?然则于此国际计划,吾人不可不重视民意也.

  如资本团以吾说为然,吾更当继此有所详说.

  第一计划

  中国实业之开发应分两路进行,(一)个人企业、(二)国家经营是也.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今欲利便个人企业之发达于中国,则从来所行之自杀的税制应即废止,紊乱之货币立需改良,而各种官吏的障碍必当排去;尤须辅之以利便交通.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今兹所论,后者之事属焉.此类国家经营之事业,必待外资之吸集、外人之熟练而有组织才具者之雇佣,宏大计划之建设然后能举.以其财产属之国有,而为全国人民利益计以经理之.关于事业之建设运用,其在母财、子利尚未完付期前,应由中华民国国家所雇专门练达之外人任经营监督之责;而其条件,必以教授训练中国之佐役,俾能将来继承其乏,为受雇于中国之外人必尽义务之一.及乎本利清偿而后,中华民国政府对于所雇外人当可随意用舍矣.于详议国家经营事业开发计划之先,有四原则必当留意:

  (一)必选最有利之途以吸外资.

  (二)必应国民之所最需要.

  (三)必期抵抗之至少.

  (四)必择地位之适宜.

  今据上列之原则,举其计划如下:

  (一)筑北方大港于直隶湾 1.

  1直隶湾:指渤海湾.

  (二)建铁路统系,起北方大港,迄中国西北极端.

  (三)殖民蒙古、新疆.

  (四)开浚运河,以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五)开发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

  上列五部,为一计划,盖彼此互相关联,举其一有以利其余也.北方大港之筑,用为国际发展实业计划之策源地;中国与世界交通运输之关键,亦系夫此,此为中枢,其余四事旁属焉.

  第一部北方大港

  兹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中国该部必需此港,国人宿昔感之,无时或忘.向者屡经设计浚渫大沽口沙,又议筑港于岐河口.秦皇岛港已见小规模的实行,而葫芦岛港亦经筹商兴筑.今余所策,皆在上举诸地以外.盖前两者距深水线过远而淡水过近,隆冬即行结冰,不堪作深水不冻商港用;后两者与户口集中地辽隔,用为商港,不能见利.兹所计划之港,为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该地为直隶湾中最近深水之一点,若将青河、滦河两淡水远引他去,免就近结冰,使为深水不冻大港,绝非至难之事.此处与天津相去,方诸天津、秦皇岛间少差七八十咪.且此港能借运河以与北部、中部内地水路相连,而秦皇、葫芦两岛则否.以商港论,现时直隶湾中唯一不冻之港,惟有秦皇岛耳.而此港则远胜秦皇、葫芦两岛矣.

  由营业上观察,此港筑成,立可获利,以地居中国最大产盐区域之中央故也.在此地所产至廉价之盐,只以日曝法产出;倘能加以近代制盐新法,且可利用附近廉价之煤,则其产额必将大增,而产费必将大减,如此中华全国所用之盐价可更廉.今以本计划遂行之始,仅能成中等商港计之,只此一项实业,已足支持此港而有余.此外直接附近地域,尚有中国现时已开最大之煤矿(开滦矿务公司),计其产额,年约四百万吨.该公司现用自有之港(秦皇岛),借为输出之路.顾吾人所计划之港,距其矿场较近,倘能以运河与矿区相联,则其运费,方诸陆运至秦皇岛者廉省多矣.不特此也,兹港将来必畅销开滦产煤,则该公司势必仰资此港为其运输出口之所.今天津一处在北方为最大商业之中枢,既无深水海港可言,每岁冬期,封冻数月,亦必全赖此港以为世界贸易之通路.此虽局部需要,然仅以此计,已足为此港之利矣.

  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与纽约等大.试观此港所襟带控负之地,即足证明吾人之理想能否实现矣.此地西南为直隶、山西两省与夫黄河流域,人口之众约一万万.西北为热河特别区域及蒙古游牧之原,土旷人稀,急待开发.夫以直隶生齿之繁、山西矿源之富,必赖此港为其唯一输出之途.倘将来多伦诺尔、库伦 1间铁路完成,以与西伯利亚铁路联络,则中央西伯利亚一带皆视此为最近之海港.由是言之,其供给分配区域,当较纽约为大.穷其究竟,必成将来欧亚路线之确实终点,而两大陆于以连为一气.今余所

  1库伦:外蒙古首府,即今乌兰巴托.

  计划之地,现时毫无价值可言.假令于此选地二三百方咪置诸国有,以为建筑将来都市之用,而四十年后,发达程度即令不如纽约,仅等于美国费府,吾敢信地值所涨,已足偿所投建筑资金矣.

  中国该部地方,必需如是海港,自不待论.盖直隶、山西、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奉天之一半、陕甘两省之泰半,约一万万之人口,皆未尝有此种海港.蒙古、新疆与夫煤铁至富之山西,亦将全恃直隶海岸,为其出海通衢.若乎沿海、沿江各地稠聚人民,必需移实蒙古、天山一带从事垦殖

者,此港实为最近门户,且以由此行旅为最廉矣.

  兹港所在,距深水至近,去大河至远,而无河流滞淤,填积港口,有如黄河口、扬子江口时需浚渫之患.自然之障碍,于焉可免.又为干燥平原,民居极鲜,人为障碍丝毫不存,建筑工事,尽堪如我所欲.至于海港、都市两者之工程预算,当有待于专门技士之测勘,而后详细计划可定. (参观第一图并北大港详图)

  北大港详图

  第二部西北铁路系统

  吾人所计划之铁路,由北方大港起,经滦河谷地,以达多伦诺尔,凡三百咪.经始之初,即筑双轨,以海港为出发点,以多伦诺尔为门户,以吸收广漠平原之物产,而由多伦诺尔进展于西北.第一线,向北偏东北走,与兴安岭山脉平行,经海拉尔,以赴漠河.漠河者,产金区域,而黑龙江右岸地也.计其延长,约八百咪.第二线,向北偏西北走,经克鲁伦,以达中俄边境,以与赤塔城附近之西伯利亚铁路相接,长约六百咪.第三线,以一干线向西北,转正西,又转西南,沿沙漠北境,以至国境西端之迪化城 1,长约一千六百咪.地皆

  1迪化城:即今乌鲁木齐.

  平坦,无崇山峻岭.第四线,由迪化迤西以达伊犁,约四百咪.第五线,由迪化东南,超出天山山峡,以入戈壁边境,转而西南走,经天山以南沼地与戈壁沙漠北偏之间一带腴沃之地,以至喀什噶尔;由是更转而东南走,经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以北,与沙漠南边之间一带沃土,以至于阗,即克里雅河岸.延长约一千二百咪,地亦平坦.第六线,于多伦诺尔、迪化间干线,开一支线,由甲接合点出发,经库伦,以至恰克图,约长三百五十咪.第七线,由干线乙接合点出发,经乌里雅苏台,倾北偏西北走,以至边境,约六百咪.第八线,由干线丙接合点出发,西北走,达边境,约四百咪.(参观第二图)

  兹所计划之铁路,证以"抵抗至少"之原则,实为最与理想相符合者.盖以七千余咪之路线为吾人计划所定者,皆在坦途.例如多伦诺尔至喀什噶尔之间,且由斯更进之路线,延袤三千余咪,所经均肥沃之平野,并无高山大河自然之梗阻横贯其中也.

  以"地位适宜"之原则言之,则此种铁路,实居支配世界的重要位置.盖将为欧亚铁路系统之主干,而中、欧两陆人口之中心,因以联结.由太平洋岸前往欧洲者,以经此路线为最近;而由伊犁发出之支线,将与未来之印度、欧洲线路(即行经伯达,以通达马斯加斯及海楼府 1者)联络,成一连锁.将来由吾人所计划之港,可以直达好望角城.综观现在铁路,于世界位置上无较此重要者矣.

  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言之,此为第一需要之铁路.盖所经地方,较诸本部十八行省尤为广阔.现以交通运输机关缺乏之故,丰富地域,委为荒壤,而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份,麇聚之贫民无所操作,其弃自然之惠泽而耗人力于无为者,果何如乎?倘有铁路与此等地方相通,则稠密省区无业之游民,可资以开发此等富足之地.此不仅有利于中国,且有以利世界商业于无穷也.故中国西北部之铁路系统,由政治上经济上言之,皆于中国今日为必要而刻不容缓者也.

  吾人所以置"必选有利之途"之第一原则而未涉及者,非遗弃之也,盖将详为论列,使读者三致意焉耳.今夫铁路之设,间于人口繁盛之区者其利大,间于民居疏散之地者其利微,此为普通资本家、铁路家所恒信;今以线路横亘于荒僻无人之境,如吾人所计划者,必将久延岁月,而后有利可图.北美合众国政府于五十年前,所以给与无垠之土地于铁路公司,诱其建筑横跨大陆干路,以达太平洋岸者,职是之故.余每与外国铁路家、资本家言兴筑蒙古、新疆铁路,彼辈恒

  1伯达、马斯加斯、海楼府:今译为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

  有不愿.彼将以为兹路之设,所过皆人迹稀罕,只基于政治上军事上理由,有如西伯利亚铁路之例,而不知铁路之所布置,由人口至多以达人口至少之地者,其利较两端皆人口至多之地为大.兹之事实,盖为彼辈所未曾闻.请详言其理.夫铁路两端人口至多之所,彼此经济情况大相仿佛,不如一方人口至多、他方人口至少者,彼此相差之远.在两端皆人口至多者,舍特种物产此方仰赖彼方之供给而外,两处居民大都生活于自足经济情况之中,而彼此之需要供给不大,贸迁交易,不能得巨利.至于一方人口多而他方人口少者,彼此经济情况,大相径庭.新开土地从事劳动之人民,除富有粮食及原料品,以待人口多处之所需求而外,一切货物,皆赖他方之繁盛区域供给,以故两方贸易必臻鼎盛.不特此也,筑于两端皆人口至多之铁路,对于人民之多数无大影响,所受益者惟少数富户及商人而已;其在一方人口多而他方人口少者,每筑铁路一咪开始输运,人口多处之众必随之而合群移住于新地,是则此路建筑之始,将充其量以载行客.京奉、京汉两路比较,其明证也.

  京汉路线之延长八百有余咪,由北京直达中国商业聚中之腹地,铁路两端之所包括,皆户集人稠之所;京奉路线长仅六百咪耳,然由人口多处之京、津,开赴人口少处之满洲.前者虽有收益,则不若后者所得之大.以较短之京奉线,方诸较长之京汉线,每年纯利所赢,其超过之数有至三四百万者矣.

  故自理则上言之,从利益之点观察,人口众多之处之铁路,远胜于人口稀少者之铁路.然由人口众多之处筑至人口稀少之处之铁路,其利尤大.此为铁路经济上之原则,而铁路家、资本家所未尝发明者也.

  据此铁路经济上之新原则,而断吾人所计划之铁路,斯为有利中之最有利者.盖一方联接吾人所计划之港,以通吾国沿海沿江户口至多省份;又以现存之京汉、津浦两路,为此港及多伦诺尔路线之给养,他方联接大逾中国本部之饶富未开之地.世界他处,欲求似此广漠腴沃之地,而邻近于四万万人口之中心者,真不可得矣.

  第三部蒙古、新疆之殖民

  殖民蒙古、新疆,实为铁路计划之补助,盖彼此互相依倚,以为发达者也.顾殖民政策,除有益于铁路以外,其本身又为最有利之事业.例如北美合众国、加拿大、澳洲及阿尔然丁 1等国所行之结果,其成绩至为昭彰.至若吾人之所计划,不过取中国废弃之人力,与夫外国之机械,施于沃壤,以图利益昭着之生产.即以满洲现时殖民言之,虽于杂乱无章之中,虚耗人工地力,不知凡几,然且奇盛;假能以科学上方法行吾人之殖民政策,则其收效,将无伦比.以此之故,予议于国家机关之下,佐以外国练达之士及有军事上组织才者,用系统的方法指导其事,以特惠移民,而普利全国.

  土地应由国家买收,以防专占投机之家置土地于无用,而遗毒害于社会.国家所得土地,应均为农庄,长期贷诸移民.而经始之资

  1阿尔然丁:今译阿根廷.

  本、种子、器具、屋宇应由国家供给,依实在所费本钱,现款取偿,或分年摊还.而兴办此事,必当组织数大机关,行战时工场制度,以为移民运输居处衣食之备.第一年不取现值,以信用贷借法行之.

  一区之移民为数已足时,应授以自治特权.每一移民,应施以训练,俾能以民主政治的精神,经营其个人局部之事业.

  假定十年之内,移民之数为一千万,由人满之省徙于西北,垦发自然之富源,其普遍于商业世界之利,当极浩大.靡论所投资本庞大若何,计必能于短时期中,子偿其母.故以"有利"之原则论,别无疑问也.

  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夫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殖民政策于斯两者,固最善之解决方法也.兵之裁也,必须给以数月恩饷,综计解散经费,必达一万万元之巨.此等散兵无以安之,非流为饿殍,则化为盗贼,穷其结果,宁可忍言.此弊不可不防,尤不可使防之无效.移民实荒,此其至善者矣.予深望友好之外国资本家,以中国福利为怀者,对于将来中国政府请求贷款以资建设,必将坚持此旨,使所借款项第一先用于裁兵之途;其不然者,则所供金钱,反以致祸于中国矣.对于被裁百余万之兵,只以北方大港与多伦诺尔间辽阔之地区,已足以安置之.此地矿源富而户口少,倘有铁路由该港出发以达多伦诺尔,则此等散兵可供利用,以为筑港、建路及开发长城以外沿线地方之先驱者.而多伦诺尔将为发展极北殖民政策之基矣.

  第四部开浚运河以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此计划包含整理黄河及其支流、陕西之渭河、山西之汾河及相连诸运河.黄河出口,应事浚渫,以畅其流,俾能驱淤积以出洋海.以此目的故,当筑长堤,远出深海,如美国密西悉比河口然.堤之两岸,须成平行线,以保河幅之划一,而均河流之速度,且防积淤于河底.加以堰闸之功用,此河可供航运,以达甘肃之兰州.同时,水力工业亦可发展.渭河、汾河亦可以同一方法处理之,使于山、陕两省中,为可航之河道.诚能如是,则甘肃与山、陕西省,当能循水道与所计划直隶湾中之商港联络,而前此偏僻三省之矿材物产,均得廉价之运输矣.修理黄河费用或极浩大,以获利计,亦难动人.顾防止水灾,斯为全国至重大之一事.黄河之水,实中国数千年愁苦之所寄.水决堤溃,数百万生灵、数十万万财货为之破弃净尽.旷古以来,中国政治家靡不引为深患者.以故一劳永逸之策,不可不立,用费虽巨,亦何所惜,此全国人民应有之担负也.浚渫河口,整理堤防,建筑石坝,仅防灾工事之半而已;他半工事,则植林于全河流域倾斜之地,以防河流之漂卸土壤是也.

  千百年来,为中国南北交通枢纽之古大运河,其一部分现在改筑中者,应由首至尾全体整理,使北方、长江间之内地航运得以复通.此河之改筑整理,实为大利所在.盖由天津至杭州,运河所经皆富庶之区也.

  另应筑一新运河,由吾人所计划之港,直达天津,以为内地、诸河及新港之连锁.此河必深而且广,约与白河相类,俾供国内沿岸及浅水航船之用,如今日冬期以外之所利赖于白河者也.河之两岸,应

  备地以建工厂,则生利者不止运输一事,而土地价格之所得,亦其一端也. 至于建筑之计划预算,斯则专门家之责,兹付阙如.

  第五部开发直隶、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

  本计划所举诸业,如筑北方大港,建铁路统系由北方大港以达中

  国西北极端,殖民蒙古、新疆,与夫开浚运河、改良水道以联络北方

  大港,之四者所需物料当极浩大.夫煤铁矿源,在各实业国中累岁锐

  减,而各国亟思所以保存天惠,以遗子孙.如使为开发中国故,凡夫

  物料所需,取给各国,则将竭彼自为之富源,贻彼后代患.且以欧洲

  战后,各国再造所费,于实业界能供给之煤铁,行将吸收以尽.故开

  发新富源,以应中国之特别需求者,势则然也.

  直隶、山西无尽藏之煤铁,应以大规模采取之.今假以五万万或

  十万万元资本,投诸此事业.当中国一般的开发计划进行之始,钢铁

  销场立即扩大,殊非现时实业界所能供给.试思铁路、都市、商港等

  之建筑,与夫各种机械器具之应用,所需果当何若.质而言之,则中

  国开发,即所以启各种物品之新需要,而同时不得不就附近原料,谋

  相当之供给.故制铁、炼钢工厂者,实国家之急需,亦厚利之实业也.

  此第一计划,皆依据前此所述之四原则而成.果如世论所云,"一需要即以发生更新之需要,一利益即以增进较多之利益",则此第一计划,可视为其他更大发展中国计划之先导,后当继续论之.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建国方略》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