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3:37
之重要种类有三,即淡气类、炭轻类、脂肪类;此外更有水、盐、铁、磷、
、锰各质并生机质(此质化学家尚未考确为何元素),皆为人生所不可少也.淡气类一格廉有四零一热率,炭轻类一格廉有四零一热率,脂肪类一格廉有九零三热率.淡气质以蛋白为最纯,而各种畜肉及鱼类皆涵大部分淡气,植物中亦涵有淡气质,而以黄豆、青豆为最多.每人每日养身材料之多少,生理学家之主张各有不同,有以需蛋白质一百格廉为度者,有主张五十格廉便足者.至于所用热率多少,奥国那典氏所考得凡人身之重,每一
1格廉:重量单位,今译克(gram).
基罗 1
(中国二十四两)轻工作时当需三十四至四十热率,重工作时当需四十至六十热率.如是其人为七十基罗重者,于轻工作时当需食料二千八百热率,于重工作时当需食料三千五百至四千热率.有奥国学者佛列查氏曾亲自试验彼身重八十六基罗,而每日所食蛋白质四十五格廉(中国一两一钱七分)、燃料一千六百热率,其后体质虽减少十三基罗有奇,然其康健较前尤胜;后再减少食料至三十八格廉蛋白、一千五百八十热率,而其身体健康继续如常.各生理学家为饮食度量之试验者多矣,而其为身体材料所需之淡气质,总不外由五十格廉至一百格廉,即中国衡一两三钱至二两六钱之蛋白质也.其为身体之燃料所需者,不外三四千热率之间耳.其间有极重之工作,有需热率至五六千者,此则不常见也.
人间之疾病,多半从饮食不节而来.所有动物皆顺其自然之性,即纯听生元之节制,故于饮食之量一足其度,则断不多食.而上古之人与今之野蛮人种,文化未开,天性未漓,饮食亦多顺其自然,故少受饮食过量之病.今日进化之人,文明程度愈高,则去自然亦愈远,而自作之孽亦多.如酒也、烟也、鸦片也、鹄肩 2也,种种戕生之物,日出日繁,而人之嗜好邪僻亦以文明进化而加增,则近代文明人类受饮食之患者,实不可胜量也.
作者曾得饮食之病,即胃不消化之症.原起甚微,尝以事忙忽略,渐成重症,于是自行医治稍愈,仍复从事奔走而忽略之.如是者数次.其后则药石无灵,只得慎讲卫生,凡坚硬难化之物皆不入口,所食不出
1基罗:重量单位,今译公斤(kilogram). 2鹄肩:海洛因.
牛奶、粥糜、肉汁等物.初颇觉效,继而食之至半年以后,则此等食物亦归无效,而病则日甚,胃痛频来,几无法可治.乃变方法施以外治,用按摩手术以助胃之消化.此法初施,亦生奇效,而数月后旧病仍发,每发一次,比前更重.于是更觅按摩手术而兼明医学者,乃得东京高野太吉先生.先生之手术固超越寻常,而又着有《抵抗养生论》一书,其饮食之法与寻常迥异.寻常西医饮食之方,皆令病者食易消化之物,而戒坚硬之质.而高野先生之方,则令病者戒除一切肉类及溶化流动之物,如粥糜、牛奶、鸡蛋、肉汁等,而食坚硬之蔬菜、鲜果,务取筋多难化者,以抵抗肠胃,使自发力,以复其自然之本能.吾初不之信,乃继思吾之服粥糜、牛奶等物已一连半年,而病终不愈,乃有一试其法之意.又见高野先生之手术,已能愈我顽病,意更决焉.而先生则曰:"手术者乃一时之治法,若欲病根断绝,长享康健,非遵我抵抗养生之法不可."遂从之而行,果得奇效.惟愈后数月,偶一食肉或牛奶、鸡蛋、汤水、茶、酒等物,病又复发.始以为或有他因,不独关于所食也.其后三四次皆如此,于是不得不如高野先生之法,戒除一切肉类、牛奶、鸡蛋、汤水、茶、酒,与夫一切辛辣之品;而每日所食,则硬饭与蔬菜及少许鱼类,而以鲜果代茶水.从此旧病若失,至今两年,食量有加,身体康健胜常,食后不觉积滞,而觉畅快.此则十年以来所未有,而近两年始复见之者.余曩时曾肄业医科,于生理卫生之学,自谓颇有心得,乃反于一己之饮食养生,则忽于微渐,遂生胃病,几于不治.幸得高野先生之抵抗养生术,而积年旧症一旦消除,是实医道中之一大革命也.于此可见饮食一事之难知有如此.
且人之禀赋各有不同,故饮食之物宜于此者不尽宜于彼,治饮食之病亦各异其术,不能一概论也.惟通常饮食养生之大要,则不外乎有节而已,不为过量之食即为养生第一要诀也.又肉食本为构成身体之材料及补充身体之材料,元气所赖以存,为物至要,而不可稍为亏缺者也;然其所需之量,与身体之大小有一定之比例.如上所述者,所食不可过多,多则损多益少.故食肉过量而伤生者,独多于他病也.夫肉食之度,老少当有不同,青年待长之人肉食可以稍多,壮年生长已定之人肉食宜减,老年之人则更宜大减.夫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所共认矣.而中国人之素食,尤为适宜.惟豆腐一物,当与肉食同视,不宜过于身体所需材料之量,则于卫生之道其庶几矣.
虽然,饮食之物审择精矣,而其份量亦适合乎身体之需要矣,而于饮食之奥义,犹未能谓为知也.饮食入口之后,作如何变化?及既消化之,而由肠胃收吸入血之后,又如何变化?其奥妙,比之未入口之物品更为难知也.食物入口之后,首经舌官试验之,若其不适于胃肠之物,即立吐而出之;若其适合于胃肠之消化也,舌官则滋其味而欢纳之.由是牙齿咀嚼之,口津调和溶化之,粉质之物则化之为糖,其他之物则牙齿磨碎之,舌尖卷而造之以入食管,食管申舒而送之下胃脏.食物入胃之后,则胃之下口立即紧闭,而收蓄食物于胃中,至足度之时,则胃之生元报告于脑,而脑则发令止食,而吾人觉之,名之曰饱.此胃脏作用之一,所以定全体每度所应需物料之多寡也.食饱之后,当立停止,如再多食则伤生矣.食物蓄满于胃之后,胃津则和化肉质,如口津之化粉质焉.而胃肌则伸缩摇磨,将食物化为细糜,始开下口而送之入于小肠.到小肠上部时,则细糜与甜肉汁和合,凡口津、胃津所不能化之物,而甜肉汁可以补而化之,令之悉成为糜浆.而经过二十余尺之小肠,辗转回旋,而为小肠之机关收吸之,由回管而入于肝.其适于养生之料,则由肝管而导入心脏,由心脏鼓之而出脉管,以分配于百体,为生元之养料及燃料也.其不适于身体之物,则由肝脏淘汰之,不使入血,而导之入胆囊,再由胆管导之出小肠,而为利大便之津液.其小肠所吸余之物,则为渣滓而入于大肠,在大肠时,仍有收吸机关补吸小肠所遗余之养料,遂由大肠而推入直肠,则纯为渣滓不适于身体之用矣.直肠积满渣滓之后,则送之出肛门,而为大便.此饮食之终始也.
惟食物既入血之后,尚多种种之变化,此非专从事于生理学者则不能知之;而虽从事于生理学者,亦不能尽知之也.此饮食之事之关于体内之组织者,为天然之性,吾人本属难知;则就饮食之未入人身之前之各种问题,如粮食之生产、粮食之运输、粮食之分配及饥馑之防备等问题纯属人为者,亦正不易知之也.
近代国家之行民生政策者,以德国之组织为最进步.而此次欧战一开,则德国海面被英封禁,粮食时虞竭乏,社会忽起恐慌,人民备受种种之痛苦.至两年以后,乃始任巴特基氏为全国粮食总监.巴氏乃用科学之法以经理粮食,而竭乏之事始得无虞,恐慌之事渐息,而人民之痛苦亦渐减.由是德国乃能再支持二年之久,否则,早已绝粮而降服矣.按巴氏未经理粮食之前,民间之买食物者常千百候于店门之外,须费多少警察之约束,始能维持秩序.店伙按序分配,先到者先得,及至卖尽,则后至者常至空手而回矣.故欲得食物者,多有通宵不睡,先一夕而至,候于粮食店之门外,以待黎明买物者.当时德国有医学博士讽之云:"使买油之妇在家多睡六小时,则身体中所涵蓄之油,较之彼从油店所买得者多矣."此可想见其当时困苦情形也.而巴氏之法,亦不外乎平均节用而已.考德国未战以前,其自产之粮食可足全国八成以上之用,其输入之粮食不过二成左右耳.然而民家厨中及饭店厨中,每日所虚耗者已不止二成;而个人所食不需要于养生之品及过食需要之品,亦不止二成.故巴氏于厨中则止绝虚耗,于个人则限口给粮,而每人以若干热率为准.如是一出入之间,粮不加多,而食则绰有余矣.其后更从事于推广生产,凡园庭、花圃、游场与及一切余地荒土,悉垦为农田,并多制各种之化学田料,从此粮食无竭矣.前此两年之久,人民备受多少之痛苦,视为无可挽救者;而巴氏之法一行,则能使家给人足,贫而能均,各取所需,无人向隅者,非行之艰,实知之艰也.
括而言之,食物入口之后,其消化工夫、收吸工夫、淘汰工夫、建筑工夫、燃烧工夫,种种作为,谁实为之?譬有人见原料之入工厂,经机器之动作,而变成精美之货物以供世用者,谓为机器为之,可乎?不可也.盖必有人工以司理机器,而精美之货物乃可成也.身内饮食机关有如此之妙用者,亦非机关自为之也,乃身内之生元为之司理者也.由此观之,身内饮食之事,人人行之,而终身不知其道者,既如此;而身外食货问题,人人习之,而全国不明其理者,又如彼.此足以证明行之非艰,知之实惟艰也.
或曰:"饮食之事,乃天性使然,故有终身行之而不知其道者.至于其他人为之事,则非可与此同日而语也."今作者更请以人为之事于下章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