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年02月07日 17:26
耀。可等到殿试的试题发下来,都傻眼了。
这是什么题目呢?这个题目超长。具体试题名字是:“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可差可募之说杂而役法病,或东或北之论异而河患滋,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或,惟当之为贵,圣人亦可有必焉!”
用现代语言解释这个试题就是“这些年恢复了诗词歌赋等考试内容,选出来的人才只会唱歌不懂业务;废除了青苗法,常平仓等惠民设施也没完善,搞得农民很穷;争论差役法好还是募役法好,一直没结果,实际实行的役法效果一团糟;黄河改道了,是向东导回还是北顺它去,争来争去定不下来,水灾越来越大;割让土地去讨好外族,希望边境安宁,没想到适得其反,异族人气焰嚣张,胃口更大了;放弃税收利润给老百姓方便,商业活动反而滞迨衰弱。世界上的事,行得通的可以沿袭下去,结果操蛋的一定是哪里出了错,必须改,只有眼下最实用的才是正确的,圣人做事又哪有一定之规呢!”
这次赵煦做的够绝,他授意李清臣出了这么个题目,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让选出来支持新法的新科举子。赵煦是向天下人发出一个信号,他要恢复新法,恢复他父皇做过的一切。
举子们看到这样的题目都懵了,这以后不考诗词歌赋了?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就这样不被认可了?天下士子都是以精通诗词歌赋闻名,策论那东西九年前就扔进废纸篓了。
举子们怒了,皇上怎么可以这么搞呢?读书人不去学诗词歌赋还算什么读书人?有一个叫尹焞的举子看过试卷题目,二话没说,直接交了白卷走人,走的时候还对在场的举子说道:“诸位难道可以这样去博取功名吗?”场内一片哗然,举子们纷纷竖起拇指称赞,不过愿意效仿的却没有。毕竟十年寒窗都在今日。
考试完毕,主考官审阅过考卷,选出来了今科的入榜举子送给赵煦看,赵煦一看大是不满意。这些主考官还是一副旧脑子,将哪些赞同诗词歌赋,文章写得华丽的举子取中。
赵煦马上发话,重考!题目不变,重新考过,将原来的考官全部换掉。换上一批变法派的官员做主考官。
这次终于选出来了赵煦想要的举子。他现在需要一批追随者,他要继承父皇的遗志,去改革,去变法,去实现百年的富国强兵之梦。
这次的科考,让大臣们都明白了赵煦的志向,他们再次确认了一点,太皇太后的日子是一去不返了。
面对着新法将再次实施的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选择观望。次相苏辙便出来反对。他上书给赵煦。奏折大意是人哪能不犯错,先皇在施政时有错误,皇上再前些年已经帮助先皇改正过来了,这是皇上对先皇最大的孝敬,皇上已经做得不错了。是在不该再想着恢复先皇在时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