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年01月31日 08:49
日,如今朝中都是些坚持废掉新法的人,我既然无力阻止还不如去地方上为百姓做些实事。”苏轼又道。
“师傅真是这么想吗?”赵佶疑惑的问。
“自然如此,要不老夫也不会自请外调,老夫不自己提出来,他人即使看老夫不顺眼也是无法。”苏轼捋捋胡须道。
“师傅能这么想那是最好,如今皇祖母主政,她是最厌恶新法的,新法当会一点不保留的被去除,若是师傅还继续留在朝堂之上免不得会受到殃及。”赵佶想了想道。
“你能想到这些也不枉为师教你一场。只是临别了为师还是要劝告你一句。作为一个郡王只要好好做做学问就好了,之前开了聚意轩也算是为士人有所帮助,可我听说你又准备开酒楼?堂堂一个王爷如何竟沦为商贾?”苏轼突然话锋一转,教训起赵佶来了。
赵佶一愣,缓过神来笑道:“师傅不忙发火。小子对商贾之事另有一番见解。”
苏轼没想到赵佶还有自己的看法,说道:“你且说来听听”
赵佶道:“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国之柱石。无商则货物不得流通,生活无情趣。想想若没有商人,农夫的粮食卖予何人?农夫卖不得粮食又如何交的了税赋?交不了税赋则国家又如何养士?再说这酒楼,没有酒楼士子们如何饮酒作赋?外地的客人如何饮食?人们交际就会少很多场合。所以本王打算以后的人生以商为主,做个陶朱公,挣来的钱财可以用来周济天下的寒士。“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你毕竟是个王爷,从事这等事情,世人会如何看?太皇太后会如何看?皇上会如何看?”苏轼担忧道。
“太皇太后不过是觉得我是小孩胡闹,等到我做大的时候他们会理解我的。”赵佶道。
“也许会是如此,也许不是如此,作为一个王爷,今生的荣华富贵已经有了,何必再折腾这许多呢?”苏轼又道。
“师傅,正因为我是王爷,今生与仕途无缘。做好学问不过是为了充实自己,若是商业做得好则能真正的有利于民。所以本王才决定从事商业。本王不想再这王府里舞文弄墨,了此一生。”赵佶慷慨激昂一番,虽说他的本意并不是如此,但为了说服苏轼不得不故作如此。
“为师也了解你的处境,生在帝王家是你的幸运也是你的不幸。王爷是我生平仅见的奇才,若是只能终老于王府为师也会为你可惜。既然你意已决,为师就不再说什么了。为师只希望你能记得初衷,以后若有获利当记得天下寒士。”苏轼叹口气道。
“本王当谨记师父教诲!师傅既然已经理解小徒还当帮帮小徒才是,我可是听说苏杭二州乃人间天堂,师傅既然去杭州当太守徒儿,就将酒楼和聚义轩都开到杭州,方便师傅吃饭和欣赏名画,当然也免不了让师傅照拂一二。”赵佶笑嘻嘻的道。
“这那是我的徒儿,这是地地道道的商贾啊!”苏轼苦笑不得,只得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