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年01月20日 10:14
少人向太后娘娘提议立皇上的兄弟为太子。此事并非空穴来风。大人当心中有数才是,到时当多联络朝中大臣,共同拥立,太后才回重视。”赵佶在旁提醒道。
“皇子提醒的是,微臣记下了,当会谨慎行事!”王圭道
三人又是计议一番,王圭回去操办此事不提。
兄弟二人拜别神宗回到赵佣寝宫,忙让太监请来朱妃。赵佣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跟朱妃一讲,朱妃脸色顿时大变,她一直身居后宫,一切以神宗和高太后的主意为尊,从没有自己拿过什么主意,加上生性谨慎,甚至有些懦弱,故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赵佣看到此处,便安慰朱妃:“母亲不必惊慌,此事儿臣已同王圭大人商议过了,他已答应儿臣力保儿臣为太子。”
朱妃听到此处心里才踏实了些,她知道王圭身为宰相的分量。便道:“皇儿,母亲本乃无知妇人,没得什么主意,此事事关重大,你和王大人商议便是,若是有什么母亲能做的,尽管给母亲说,母亲便是赴汤蹈火也没什么怨言。”
“孩儿已联系了太后娘娘身边最得宠的张茂,等他来了,母亲只许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说就可以了”赵佣把他们兄弟俩事先商量好的话跟朱妃说了一遍。朱妃点头应承了下来。
待到晚上,小桂子不负众望果然将张茂请了过来。之前赵佶没少通过小桂子贿赂张茂他们这些太后身边的红人,但一直没要他们帮过什么忙,所谓拿人手短,如今果然一叫就来。朱妃和赵佣很是客气的接待了张茂,此时赵佶到时躲在屏风的后面了,他不想高太后知道都是他在背后弄鬼。
张茂行过礼,落座以后,朱妃便道:“张公公乃宫中老人,皇上常在本宫面前提起张公公,说自己年幼的时候多是张公公照顾他。皇上还总说张公公不比寻常宫人,于皇上有教导之情。”朱妃上来夸奖了张茂一番,还抬出神宗的名号,是想让张茂重视起来,毕竟他们母子在宫人们的眼里分量不那么够。顺便打打感情牌。
张茂赶忙起身:“皇上如此待老奴真是羞煞老奴了,老奴一直跟随太后娘娘,皇上那是老奴从小就伺候着得。当不得皇上如此惦记!”
朱妃道:“张公公不必过谦,皇上如今卧病在床,太后也是悬心,还望公公多多开解太后娘娘才是。”朱妃说完瞥了张茂一眼。
张茂心中一动,忙道:“照顾太后娘娘是老奴的本分,老奴自当尽力。”
“本宫听说最近常有些宵小之辈,心存妄念,在太后面前胡言乱语,想夺个用力之功,不知张公公听没听到?”朱妃声音有些颤抖,赵佣让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要严厉些,她还不习惯如此威严的说话。
张茂听到此处还以为朱妃因愤怒而声音颤抖。忙道:“微臣是听说有些不知量力之徒心存妄想,在太后娘娘面前进言,意欲在雍王和曹王两人中间选一个立为太子。但太后娘娘并未应允。”赵佣听到此处,心中一震,虽说一直在揣测,但现在坐实了是这样,心中的冲击还是很大。看来十一弟果然猜中了。
“皇上之前多次在本宫面前说过要立佣儿为太子,只是因为病情来的太快而没来得及行册封礼而已,这居然给了宵小之徒机会。皇上有六子,怎么着也轮不到外人。张公公在太后身边多年。本宫和佣儿对公公也甚为看重,还望公公在太后面前多劝劝,莫为宵小之徒所乘。”朱妃说道
张茂忙道:“贵妃娘娘尽管放心,老奴自当尽力劝解太后娘娘,不过老奴人为言轻,怕是太后娘娘不肯听。还望贵妃娘娘早作打算。”张茂的意思是帮忙我可以,但你要量出你们的底牌,看看有多大胜算,我在说帮到什么程度。
赵佶早就想到这些,这些宫里混了几十年的老油子,都成精了,不见兔子是不会撒鹰的。早就和朱妃商量好对策:“除了一些宵小之辈,满朝大臣那个不是心向皇上,愿意拥立佣儿为太子,不瞒张公公,这几日王圭王大人,章惇章大人,曾布曾大人都向本宫表示近日将向太后进言拥立佣儿为太子。”
张茂一听心里便有底了。说道:“如此老奴便放心了。”
朱妃道:“张公公只需在群臣进言后,太后犹豫之时加以劝说便可,不需可以提及,以免太后娘娘怀疑公公的忠心。本宫和佣儿都会记得公公近日的功劳”
张茂一听,放下心来,不需要打头阵,还能得拥立之功,忙表忠心道:“为娘娘和郡王效力奴才万死不辞.”
又商议了一番,张茂怕太后疑心便告辞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