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年01月20日 10:05
一脸严肃,现在看着脸上的焦急和慈爱,看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无论孩子多大,总是让母亲担心,也无论母亲有多高贵,爱子之情都是一般无二。见到两个孙辈行礼,嘴里说道“罢了,都起来吧!”脚下却是未停,直走到神宗榻前。“我儿,这是怎么了?”神宗尴尬的笑了笑“都是这些奴才多事,让母后担心了,儿臣没什么,只是偶有不适罢了!”
原来高太后从劝阻神宗变法以来,母子的关系便不是那么融洽,神宗作为一个想有所为的皇帝,知道现在的宋朝虽看起繁荣,实则危机重重,不变法早晚有国破家亡的危险,故而虽为天下人不理解,但仍是坚持.
高太后从一开始就不赞成变法,她崇尚老子,认为一动不如一静,大宋历朝以来祖宗的法度实行的好好的,实在没有改变的必要,只是徒增变数罢了。
不过高太后知道儿子才是皇帝,虽然不满,但也未加阻挠。后来变法几年,由于地方官员的急功近利和王安石的固执己见,使一些地方负担更重了,也除了不少的乱子,再加上皇亲国戚的利益受损,不时有人来宫里向太后诉苦,所述的新法简直一无是处,把自己的处境说的听者伤心闻者落泪。才有了后来的高太后和曹太皇太后的哭谏,使神宗罢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
虽然高太后心愿得以实现也使得母子更是疏离!基本除了礼仪上的问安,难再说交流。这次神宗的病情反而将母子的心再次拉近。神宗也知道,若是自己真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孩子的依靠只能是高太后,向皇后无意朝政,对政事可以说所知有限,朱妃陈妃更不必说,而高太后身份尊贵,对政事也颇有见地,虽说远见不足,至少抱住大宋的江山是没有问题。思及此处,神宗的态度更是恭敬,一时母子关系甚是融洽,在福宁殿里拉起了家常。赵佣赵佶看到此处,赶忙告退。
回来的路上,兄弟俩一路无话,都在默默担心着神宗的身体,回到赵佣的宫中,赵佶知道神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虽是伤心,但更清楚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对他已经赵佣命运的影响。
现在的高太后将是掌握他们命运的关键人物,能否抓住高太后的心。毕竟将来高太后的选择是在儿子和孙子之间,儿子可是亲生。
想及此处,赵佶便说“六哥,皇太后那里我们要常去看望,多尽尽为孙儿的孝心。”“十一弟,我们是孙儿,自该是多尽孝心,只是祖母太过严厉,每次去了都是很不自在。”赵佣皱着眉道。“呵呵,原来六哥也是怕祖母呢,我也怕呢,不过我们作为孙儿,不能为了怕祖母就减少孝道,多去几次就不怕了,以后就我们俩独自去,以前母亲在,祖母那面要依规矩,我们去说不定祖母会通融呢!”
赵佶笑着做了个鬼脸,赵佶不好说我们的父皇命不久矣,不抱紧皇祖母的大腿,你我的皇帝帽子都怕没了踪影,只得极力鼓动赵佣去和高太后联络感情,赵佣知道父亲和祖母之间嫌隙的由来,他是支持父亲的,觉得祖母太过守旧,对大宋无益。但架不住赵佶用孝顺的帽子压他,只得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