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5日 07:01
臣此来是为天可汗送上本国降书、地图、王室宗表,向天朝上国称臣纳贡,愿与大唐上国结束敌对永修同好!”
“哦?”李治脸上浮起了笑容,“呈上来。”
刘公公接过书册呈上龙桌,李治翻了两下随即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你等有此称臣之心着实可嘉,此事朕准了,朝后便为你等册立王位铸造金印,今后大唐与倭国一衣带水永结同好!”
“圣上且慢!”
唐高宗身为1400年前的大唐帝王,虽也高瞻远瞩政通人和,历史上的百江口一战更是打得倭国老实了九百年!但历史人物的认识始终有其局限性,唐高宗看不到九百年后明朝的倭寇海患、看不到清朝甲午战争的惨烈、更看不到抗日战争华夏儿女的痛苦!
唐高宗看不到,但叶青知道!
“圣上,倭人降表册中可有海图?”
“国师?”李治疑惑的把手中倭国降表册交与叶青,“要海图做甚?”
叶青故作神秘的笑了一笑,翻开手中降表册仔细看了几眼,果真没有海图,“圣上,九州一统,四海归心!没有海图怎能叫四海归心?”
李治扶着颌下端须微一思索,随即点了点头:“国师所言极是!我大唐天朝不仅要一统陆上九州,也应一统天下四海,如此才不愧我天朝上国之威名!”
自古华夏帝王皆不重视海权,叶青轻点一句,从帝王荣誉的角度第一次向李治灌输了海权的概念。自古有为帝王无不是重视功绩、荣誉之人,唐高宗有为,自也逃不过如此帝王心性,所以轻易的接受了叶青索要倭国海图的说词。
叶青索要海图之意,想来每一位现代的华夏儿女心里都会明白,倭国孤悬海外,若是没有海图,以公元7世纪时的航海技术实在难以来去自如。上次叶青和武媚从山东半岛走海路去朝鲜半岛是怎么走的?是沿着海岸线一路弯曲着走的!所以用了近一个月才到达朝鲜半岛!如此弊端,怎能不彻底根除?
再说倭国海域深藏妖魔,没有倭国人自己的海图,那不是凶险万分?
“既然国师有言,那就请诸位再次献上你国海图,朕即刻命礼部为你等君王铸造金印,日后永结同好!”
“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倭国使者与殿下百官同声高呼。
“圣后,可有补充?”李治微笑着握住了武媚的小手。
今日上朝武媚坐在李治身边规规矩矩只听不说,完全的维护了李治的面子,李治对此很是满意,昨夜心中还担心武媚会在朝堂上闹得自己下不来台,今日一见,才发现自己完全误会了这位贤妻。因此李治心里对武媚强求圣后的一点反感立即烟消云散,却不知眼前的武媚根本就不是昨日之焚情!
“圣上,臣妾有言不知当不当讲?”武媚轻声低言,话音仅李治与耳目异于常人的叶青能闻。
李治闻言,更是乐得心花怒放,大声说道:“圣后之言即朕之言,圣后有话尽管道来。”
这一刻的李治即君临天下又男人面子十足,等同与事业爱情双丰收,自然豪情万丈霸气侧漏,或许眼下武媚提一点小小的过分要求也会大手一挥:“准!”
不过武媚却不是那种近视眼的市侩女人,而是胸怀天下的一代女皇!
“圣上,臣妾以为,‘倭’、‘恶’谐音,殊为不吉,不若改其国名,更显同好之心?”
李治抚须微笑,“圣后言之有理,可是改何为好?”
“圣上,倭国地处东方,乃日出之处,不若就赐名‘日本’吧?”
“擦……”
这一刻的叶青,凌乱了……
[唐开元年间,史官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卷一《五帝本纪•虞舜纪里有关“东长•岛夷”句下注曰“武后改楼国为日本。”同书卷二夏禹本纪“岛夷卉服”句下又注曰“侨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此处的楼国与侨国俱指倭国。另在《括地志》中更有直观记录:“……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