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1月19日 10:12
!组织宣传队,深入乡野。一路下来,郑国奉命征讨宋国的消息,妇孺皆知。
宋殇公没想到事情闹大了,还以为郑国忍气吞声不会这么快寻仇。知道后,去找卫宣公,刚刚上台的卫国领导人,采取和平谈判的解决方针。齐国和郑国关系好,那就请齐僖公调节一下吧。负责外交类似国务卿的卫国外交部长紧急奔走于郑国宋国齐国之间,大家真给面子,都同意谈判。时间有了,地点选在瓦屋。瓦屋不是一间瓦房里,是一个地名,在河南境内。
四方会谈前,宋国和卫国领导人先期举行会晤,互相交个底。宋殇公带着重礼,在犬邱见面。统一口径,确定原则,会谈很成功。然后一起去瓦屋,宋殇公心里有了底,心情愉快很多。
齐僖公如期而至,挺守时。可是主要人物郑庄公不见人影,连个代表也不见,打手机不是不在服务区就是关机。郑庄公失约了。
齐僖公道:庄公不来,那还谈个鸟。我家里还有事,我也走了。
宋殇公极力挽留,郑国不来,我们三家结盟吧。齐僖公碍着面子,只好答应。嘴上答应,心里根本不当回事。宋卫是老交情,借着机会是真的增进了友谊。
郑庄公从洛阳走后,所作所为周王也知道了大概。特别反感,再不处理就气死了。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又冒出来。黑肩晓以利害,小不忍乱大谋。周王退了一步,还是认命忌父主持朝政,保留郑庄公中央的职务和待遇,具体工作全都交给了忌父。
中央文件送到郑国,郑庄公强作笑脸,自我解嘲:我料他周王不敢把我的爵位免了。忌父能干,都他干吧,我懒得管!
嘴上这么说,心里很不舒服。这股火往哪发?我很郁闷,想打人啊!
机会来了,齐国宋国卫国联盟的新闻滚动播出,庄公看见了,这还了得,他们绑到一起了。祭足,快想个办法,气死我了。
祭足道:那三个国家结盟就是闹剧,何必当真!这都是卫国在中间运作的。您现在就拿王命压他们,让鲁国和齐国起兵打宋国。鲁国贪财,比较好动员,他参加联合国军,齐国就一定会跟着进来。齐鲁是老朋友老邻居,还沾亲带故。这还不够造成声势,宋国周边的小国也要发动起来,现成天下共诛之的局面。谁不服从就打谁。
蔡国,卫国,郕国,许诸国,四个国家加上齐鲁郑,七国联军足矣。
郑庄公闹得这么凶,周王的中央政府真坐得住,应该发表一个声明,揭穿真相,告诉天下,我没有赋予郑国攻打宋国的权利。召开记者招待会,很容易就能澄清事实真相。可是,中央保持了沉默。怎么想的,我们只能揣测。一种可能坐山观虎斗,隔岸观火;一种可能宋国真就不把周王放在眼里,正好借郑国教训一下。可以有更多的解释,只有周王知道为什么。
郑国外交部长在战前赶赴鲁国,签署一项瓜分宋国的协议:战争打响之后,占领的宋国土地全都归鲁国。郑国出口气,鲁国得实惠。那些参战国有什么好处,没提。那这个协议就是秘密签署的,是桌子下面握手,袖子里的交易。
以前说过,鲁国是国君的弟弟公子翚(音灰)说了算,见到好处眼就红。这好事怎么能放过,马上联系齐国,相约郑国在中邱汇合。齐国和郑国结盟的条约还在有效期内,也想趁此壮壮声势,要想成为大国,有话语权,国际事务是要积极参与的。
鲁军出动:公子翚任司令,兵车200乘;
齐军出动:齐僖公弟弟夷仲年任司令,兵车300乘。
郑军出动:庄公亲自上阵,亲任司令,兵车400乘。郑国高级将领悉数参战。
奉天讨罪大旗猎猎作响,一辆大车专门就竖着这面旗。旗杆之上,挂彤弓弧矢。中邱人喊马嘶,各色战旗迎风飘扬。
三军汇合,郑庄公任总指挥,左路是齐军,右路鲁军,杀奔宋国。四个小国没到,也不等了,三国灭宋,富富有余。
右路鲁军推进速度很快,先和宋军接上火。伐宋第一场战役老挑(地名)之战打响。在利益的驱动下,公子翚身先士卒,势如破竹,不到三十分钟,结束战斗。俘虏259人。捷报传到指挥部,总指挥庄公立即发电祝贺。同时命令其余部队急行军,赶到老挑。战场正在打扫,俘虏低头在呵斥声中走着。血腥气弥漫在空中,乌鸦在飞。
鲁军首功一件,记在功劳簿上。部队休整,歇三天,不急,喝完庆功酒再继续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