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0月18日 14:10
“哈哈,虎背、狼腰、猿臂,不错不错,实练武的好材料。”
管亥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不知该如何应对。
张骅又将目光转向聂辽,收起了笑容,严厉道:“小兔崽子,不好好念书,整天惹是生非,今天要不是有客人在,看我不收拾你。倩儿,你下午吩咐厨房准备酒菜,招待客人,顺便给这小兔崽子上点药。”聂辽和聂倩告退后,张骅说道:“辽儿天资颇高,都是被他母亲张氏宠坏了,整天胡作非为。大家都累了,前去客房休息片刻,有事到书房找我。”
安顿好后,吕布在书房找到了张骅。张骅抢先道:“我知道你有很多疑问,可是我背出师门时日已多,师门的事我不想过问,也不能过问,师兄已回五台山了,你有何疑惑,直接回去问他。”
吕布的疑问被张骅一句话堵得死死的。不过吕布还有别的事情想八卦一下,于是询问道:“不知前辈和聂辽是什么关系?”
“辽儿是老夫的亲生儿子。”张骅脸色有些不善。
“那辽儿为什么自称姓聂?”吕布忍不住好奇道。
张骅长叹一声:“也罢,奉先,你可知马邑之谋?”
“略有所闻,汉武之时,屯将军王恢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在马邑县伏击匈奴。可这与在下的疑问有何关联?”吕布不解道。
“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正是我的先祖,我家先祖以身犯陷引匈奴前来,马邑之谋劳师动众却无功而返告终,朝廷上下为推卸责任诬陷是我家先祖泄露了军情。聂家既得罪于匈奴,又不容于大汉,于是只得改姓张,以避祸,而先祖为了铭记耻辱和仇恨,留下家训,不复聂姓,永不上匾额。辽儿偶然得知此事,时常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所以自保家门时总是以聂为姓。奇怪的是经老夫几次三番惩罚之后,辽儿已经不再以本姓示人,不知为何今天又再犯了。小儿无状,殊不知这样会为家族带来危险。”张骅怒道。
吕布心想:那聂辽既然是张骅的亲生儿子,那就是随他姓张,他现在应该叫张……辽!!他就是张辽,吕布第一次见这孩子时便觉得不同凡响,原来是五子良将之首,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张文远!
吕布十分震惊,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张骅误会了吕布失态的原因,寻味地问道:“奉先,你认为何为真,何为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奉先不远千里找到此地,定是想找到师兄一问究竟。但是奉先,你要记住里面很有可能是表面的反面,亲眼看到也未必是真,真相通常都被深深的掩藏在表相之下,就像聂家所收的冤屈,真相已经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难以昭雪。而寻找真相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追寻的过程中,可能会危及到你和你身边的人。”张骅语重心长道。
吕布一头雾水,并不知道张骅具体想向他传达什么,但是吕布似乎从张骅的感慨中捕捉到了些什么,于是求证道:“前辈是不是在逃避什么?”
“哈哈,师兄没有看错人,你叫高顺来,我有东西给它,师兄前来讨要此物被我一口拒绝,和你们在此地不期而遇,看来是天命。”
张骅给高顺是一把刀,此刀名为阳炎,通体赤红,没有任何花纹修饰,锋利异常,可吹毛断发。传说此刀为蚩尤所铸,乃上古神兵,是张家的传家之宝,可吕布总觉得此刀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作为回礼高顺将手抄的《六韬》留给了张骅。与高顺的师傅失之交臂,我们在张府只逗留了一晚便踏上了回程,希望这次能逮到那老家伙。
临别时吕布对张辽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既有远大的志向,为何不从现在起学万人敌的本事,长大后才有本事率军平寇,守土一方。”听了吕布的话后,张辽默不作声,可是眼中散发出了异样的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