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0月12日 15:50
带吕布去了他的房洞,看摆设,这间房洞只有高顺一个人住,靠,小小年纪就搞阶级主意,搞特殊化,吕布心里这样想着。
“我平时会点灯夜读,怕影响师弟休息,所以师傅吩咐我单独住。”
吕布心想:难道高顺也能掐会算?知道他心里的想法?不可能,应该是巧合,一滴汗从他额角流下。
吕布看到高顺几案上有两卷竹简,其中一卷只刻了一半,于是询问高顺道,“这两卷竹简是何书?”
“这就是《太公六韬》啊,师傅虽然只许我学后三韬,但是命我将整套兵书都抄刻一遍。”
吕布心想:靠!稀世珍宝就这样随意的放着,也不怕被偷了去。“那既然你有全本,可曾自学?”
“未曾,师傅吩咐,只允许我学习后三韬,所以抄刻的时候我故意不去记下前三韬的内容。”
“那你师弟们知不知道,你在研习此兵书?”
“知道。”
“那他们都不眼红?没有向你偷学得?”吕布惊奇道。
“师傅不让他们学,他们是绝对不会学的。我是师傅养大的,而师弟们原来是都是孤苦无依、无名无姓的孤儿,师傅收留他们,教他们生存必需的技巧,所以师傅对我们来说就是父亲。虽然师傅最近常年在外云游,可是每次回来都会给大家带些新衣服回来,校考每个人的武艺,并给于指点,有时还会给我们说一些外面的事情,师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完之后还会用道理来分析给我们听,大家对师傅都十分敬佩和爱戴。从不忤逆他的意思。”
“听说你所有的师弟都是你师傅五年前带上山的,能说的具体点吗?”吕布就快十万个为什么了。
高顺沉默了片刻,整理完思路后说,“最近几年师傅变了,师傅在山上隐居了好多年,我懂事起师傅就隐居在这里,以前还有一个小师叔,比师傅小了大约二十多岁。十年前,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大吵了一架后,师叔就下山去了,再没有回来过。不过师傅并没有很生气,也没有寻找过小师叔,只说师叔去寻自己的道去了,然后落寞的说他的道只有无为。那个时候师傅也会偶尔下山,用山上的东西去换些日常用品,可是从来不会对我说外面的事情。可是六年前的某一天夜晚,师傅像往常一样在谷中观星,然后突然大叫天变了,接着大声笑了起来。之后没有几天师傅便留下《太公六韬》,嘱咐我说我资质有限,只可研习关于行军练兵的后三韬,一个人下山去了。第二年就带着八个师弟上山了,八哥师弟都没有姓名,师傅也没有给取,我们就以排行相称,师傅说以后有等大家要下山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取的。师傅没有像教我一样,教师弟们认字,而只教武艺,我也问过师傅原因,师傅说时间来不及了。这五年间师傅总是行色匆匆,一年只回来两三次,每次只待数天,他老人家回来看我们的时候,总和我们说一些外面的事情,什么太平教,什么宦官,什么外戚。其实很多我们都听不懂,我感觉大多数时候师傅是在自己分析给自己听的。不过师傅也会讲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给我们听。今年年前,师傅回来和大家过年,走的时候吩咐我讲《太公六韬》抄刻一遍,还让我等待吕大哥,让我追随你,还吩咐我将兵书的原本赠于吕大哥。”
“将《太公六韬》赠于我?太好了,可否现在给我几卷,让我一睹太公吕尚经天纬地之才。”
高顺拿出了一个木盒,打开其中躺着五卷竹简,加上桌上的原本正好六卷。“我还没有抄刻完毕,吕大哥可先拿先三卷,文韬、武韬和龙韬去,其它的等我抄刻完毕之后定当奉上。”
“好。”吕布说完捧着书准备转身离去。
高顺阻止道:“吕大哥要去哪里?”
“回房啊。”吕布不解道。
“山洞数量不够,委屈吕大哥还有云鹏大哥和我同住。”
“哦,好。”吕布讪讪一笑。
“吕大哥,我开始抄刻了,你自便。”
吕布应承了一声便坐在一旁思量高顺说得话,高顺一口气从十年前说到现在,许多东西还需要消化一下,许多线索和疑点需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