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0月08日 10:56
知道哭泣了多久,嗓子都暗哑了。
老人见孩子约莫六七岁,衣衫单薄,在雪地里冻得簌簌发抖,便把他抱了起来,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那孩子只是发抖,半天才哆哆嗦嗦的道:“我冷,寒冷。”
老人问道:“你爹娘呢,怎么你一个人在这里。大冬天的?”
那孩子只是说:“我冷,寒冷。”
那老人叹口气,抱孩子抱在怀里,贴在自己胸膛上,用自己的体温给他取暖。
从此以后,老人不再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江湖上行走卖艺,而是有了个小跟班,一个拖油瓶,一个小伙伴。
老人名叫韩涵,在江湖上人称“刀郎”,因为他的嘴巴厉害,据说年轻的时候,甚至以一对四,和扬州城里四大妓院的老板对骂了三天三夜,花样百出,并且还没有重复,把扬州城里的那四个妓院老板骂得七窍生烟,三魂出窍,整整在床上躺了三个月,才恢复元气。自此以后,刀郎的名号不胫而走,江湖闻名。江湖上很多不能用武功解决的问题,就请他去用嘴巴解决,只是年纪慢慢的大了,再也没有那个精力骂人,只好流落江湖,靠拉二胡卖唱维持生计。
收留了小孩子之后,见那孩子无父无母,无名无姓,遇到他的那天,孩子一直说:我冷,寒冷,便给他取名韩冷,既跟了自己的姓,也为了纪念遇到孩子的那个冬天。
在孩子十二岁那年,韩涵撒手西去,韩冷便一个人继续在江湖上流浪,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他没有学到老人什么本事,倒把老人的尖酸刻薄、花言巧语、机智俏皮学了个十足十。
韩冷见眼前有家包子铺,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桃都大包子”。闻着包子传来的香气,肚子登时咕噜噜的响了起来,他吞了口口水,摸摸身上的几枚铜钱,心里盘算这怎么花尽量少的钱,买尽量多的包子。一边盘算,一边慢慢的走上前去。
走到那包子铺门前,只见一七八岁的孩子,被铺子里的伙计,揪着耳朵,从铺子里面提了出来,跟着屁股上一脚,那孩子便趴的地上,半天动弹不得。
伙计骂道:“小杂种,求钱没有,也敢来我们桃都包子铺骗包子吃。真是瞎了狗眼,看老子不打断你的狗腿。”一边说,一边猛往孩子腿上猛踹,看样子是不把孩子的腿踹断,不会罢休。
韩冷看着暗自生气,他也是像那孩子一样,遭人白眼,受人践踏惯了的,见孩子受到伤害,便即盘算怎么收拾那伙计。
这是,围观的一人道:“这位大哥,手下留情,一个小孩,何必和他一般见识。”
伙计道:“你们倒说得轻巧,他吃的包子你们来个他付钱呐。这狗杂种难道是你的儿子。”
那人听伙计说话难听,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便即住口不言。其他人见伙计蛮横无礼,纷纷指责,一人道:“叫你们老板出来,还反了你的天了。”一人道:“难道一个包子铺也由背景,否则怎么敢如此嚣张?”一人道:“莫非是官二代开的店,穷人就进不得。”更有人高喊:“抵制桃都大包子。誓死不买桃都大包子。”
老板见人们越闹越凶,只好出来,喝住伙计,说道:“伙计不懂事,是我的不对,没有好好的调教他,还请各位海涵。”说着,作了个罗圈揖。
围观众人见老板出来说话,也就不再和伙计计较,尽都住口不言。韩冷走上前来,问道:“包子多少钱一个?”
伙计道:“两文钱一个。”
“好贵哦,人家才卖一文钱一个的。”韩冷假作痴呆。
伙计道:“你抬头看看,桃都大包子,大包子,懂不懂?很大的,傻瓜!”
韩冷傻傻的道:“哦,大包子就是很大呀,我还以为是你的脑袋大呢。”
伙计挥手道:“去去去,没有钱就不要在这里耽误老爷的工夫。”
韩冷道:“我有钱,我有钱。来买五文钱的。”
伙计一时间还没有算计过来,两文钱一个,五文钱能买几个,韩冷早已拿起一个包子,撕下半边,喃喃道:“这个包子的这半边好,我买这半边。”有拿起另一个包子,说道:“这包子的外形不好看,我买馅心,买半文钱的。”一边说话,一边把那些包子撕得乱七八糟的,包子皮、馅心堆了一堆,还计算道:“包子皮值两文钱,馅心值三文钱,总共五文钱,钱都给你了,我就走了。告辞,不用送了。”
韩冷手脚很快,伙计还没有反应过来,早被他撕开十几个包子。韩冷见伙计和老板还在瞠目结舌,呆在当地,把那堆东西往怀里一装,拉起那孩子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