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0
是一种残酷的事情……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每次战斗下来,看到死的死,伤的伤,断头穿胸,失足断臂,血肉狼藉,每天呈现在我们面前,哀戚有余,有什么可欢喜的呢?所以军队中不应有欢乐的气象。有欢乐的气象,无论是喜悦,还是骄盈,终归要失败的。田单在即墨时,将军有死的决心,士兵没有生的愿望,因此终于击破燕军。攻狄人时穿着华丽的衣服,驰骋在淄渑两地之间,有生的欢乐,没有死的心意,因此鲁仲连预言他们决不能取胜。用兵之事应哀伤悲戚,不应有欢欣之象,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练兵如同作八股文的大家的思维一样,只要有百篇烂熟的文章在心中打底,那么文章的结构布局、立意主题之法,常有熟路可寻,行文腔调也会左右逢源,有一定准则。凡是那些读书太多,却潦草浮泛没有心得的人,一定不会写文章。用兵也应该有简达易练的军兵、纯熟有谋略的将领,阵法也不可贪多不切实际。
这时自己想控制全局是毫无把握的。立即追求成效,就会虚火上浮而身体困乏,内心不可不察觉这一点。我们常说进兵必须由自己作主,不可由于顾及他人言论而受牵制。不仅进兵这样,即便寻常出兵打仗也不能受人牵制。应该作战时,即使别的营垒不愿出战,我的营垒也必须接战开火;不应该作战时,即使别的营催促,我也要坚持稳重不轻易进兵。如果彼此都牵制关联勉强出兵,把用兵看作写应酬文章,那么就再不能出奇致胜了。
智慧解析
曾国藩制定的湘军营规规定,营中必须有三勤,勤点名,勤操练,勤站墙子(防守营墙);其用意是,勤点名则士兵不能私出游荡,勤操练则士兵体魄强健、技艺娴熟,勤站墙子则日日如临大敌,战时方能镇定。有了这三勤,士兵便人人不懒散,精力旺盛,斗志常存。他每次都要亲自去点名、看操、站墙子,给下属作表率。初练湘军时,每逢三、八操演,他都亲自训话,一讲就是两三个钟头。许多营规都是他亲自起草的,什么“禁嫖赌,戒游惰,慎言语”之类,他都要考虑,并写成文字。他还亲自起草了通俗的《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和《爱民歌》,令士兵诵唱。有时打仗他还亲自执刀督战。曾国藩作为一军统帅,如此躬亲实务,必会对湘军起到激励、督催作用,增强其战斗力。
营规还规定,士兵每逢朔望日必须向长官请安。表面看,请安只是行一普通礼节,实质上则是为了养成士兵“尊上敬长,辨等明威”的心理,以便战时服从号令,为曾国藩、为朝廷效死。对营中幕客,曾国藩则以不睡懒觉、不撒谎两件事严绳他们。曾国藩认为,能做到不睡懒觉、不撒谎,便是做到了“诚敬”,能“诚敬”,就能负巨艰,当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