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19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0
学习。”
曾国藩中进士后任职京官七年,从未回过家乡。他时时想念堂上老人,他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如堂上有望我回家之意,则弟书信于我,我概将家眷留在京师,我立即回家。如堂上老人全无望我归省之意,则我亦不敢轻举妄动”。可见,曾国藩不回乡自有不得已的苦衷。曾国藩归结不能归省有“三难”:第一是:在京寓欠帐五百多金,欲归则无钱还帐,而来往途费亦须四百金,甚难措办;第二是:不带家眷而归,则恐怕在家有事留住,不能遽还京师,是两头牵扯,如带家眷,则途费更多,家中又无房屋;第三是:曾国藩一个人回家,轻身快马,不过半年可以还京。第开缺之后,明年恐尚不能补缺,又须在京闲住一年。”
从以上三难中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不回家乡均与其经济拮据有关。前两难犯愁的是回乡盘缠无从筹措,后者则是若赋闲京师则失去经济来源。当时曾国藩已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四个月后又升授礼部侍郎,可算居京官高位。然他连回家省亲的盘缠都难以筹措,清廉程度可见一斑。清代官员俸禄非常微薄,俸禄显然不能维持官员的基本开销,贪污之风自然蔓延。曾国藩为扭转官场积重难返的贪污纳贿之风,曾在三十岁时立誓,终身保持清廉之身。他誓云:“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曾国藩临终前仍不忘此誓,留下遗嘱:“余若长逝,灵枢自以由运河搬运回江南归湘为便。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