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八卷 淡泊利欲,勤求廉矩——“廉矩”法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458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0


第八卷 淡泊利欲,勤求廉矩——“廉矩”法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

  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

  《挺经》原典

  翰臣方伯廉正之风,令人钦仰。身后萧索,无以自庇,不特廉吏不可为,亦殊觉善不可为。其生平好学不倦,方欲立言以质后世。弟昨赙之百金,挽以联云:豫章平寇,桑梓保民,休讶书生立功,皆从廿年积累立德立言而出;翠竹泪斑,苍梧魂返,莫疑命妇死烈,亦犹万古臣子死忠死孝之常。登高之呼,亦颇有意。位在客卿,虑无应者,徒用累歔。韩公有言: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盖自古而叹之也。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故六官经制大备,而以《周礼》名书。春秋之世,士大夫知礼、善说辞者,常足以服人而强国。战国以后,以仪文之琐为礼,是叔齐之所讥也。荀卿、张载兢以礼为务,可谓知本好古,不逐乎流俗。近世张尔岐氏作《中庸论》,凌廷堪氏作《复礼论》,亦有以窥见先王之大原。秦蕙田氏辑《五礼通考》,以天文、算学录入为观象授时门;以地理、州郡录入为体国经野门;于著书之义例,则或驳而不精;其于古者经世之礼之无所不该,则未为失也。

  崇俭约以养廉。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此所谓不知足也。欲学廉介,必先知足。观于各处难民,遍地饿莩,则吾人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可挽回矣。

  原典精译

  龙翰臣为官清正廉洁,令人敬佩。但他死后却家境萧索,没有剩下什么。所以说,不光清廉之

官不好当,就是做善事也是不容易的。龙翰臣一生好学不倦,曾想著书以引导后人。我昨天赠给曾赠送百金以助其丧事,并写了一副挽联:“豫章平寇,桑梓保民,休讶书生立功,皆从廿年积累立德立言而出;翠竹泪斑,苍梧魂返,莫疑命妇死烈,亦犹万古臣子死忠死孝之常。”我也曾想登高一呼,号召为官之人要廉洁勤政,但是考虑到自己现在的身份,估计也没有人会回应,也只是徒增感叹罢了。韩愈就曾说过:“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德之人常常是不能容存于世,而不贤之人却经常是志得意满。

  古代的君子修养德行是如何竭尽心力,我们是不能看到了。但他们修养身心,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却全依仗的是礼。从内部说,舍弃了礼法就无所谓道德;从外部说,舍弃了礼法就无所谓政务。春秋的时候,熟知礼仪、能言善辩的士大夫,常常可以使人钦服,使国家强大。战国以后,却认为繁琐的仪文为礼,这也正是被叔齐一直讥讽的一点。荀卿、张载兢却以礼为自己行事之标准,可谓符合古意,不同于凡俗。近世张尔岐作《中庸论》,凌廷堪作《复礼论》,

  也算是大体符合了先王的本意。秦蕙田辑《五礼通考》,以天文、算学归入“观象授时门”;以地理、州郡归入“体国经野门”。对著书的体例来说,可谓是驳杂而不精练,但是对于古时的治世之礼来说,则无不包括,所以此书也不算是太差。

  崇尚节俭,可以养廉。州县的助手杂役到省城当差,并没有固定的薪水。如今,每月可以得到数十两银子,还嫌得到的少,这就是不知足了。要学到廉俭二字,必须要先知足。看到各地的难民,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我们不缺衣食住房,已属万幸了,还有什么奢望呢?还敢任意糟踏东西吗?我们不仅要在利益方面做到“廉”字,还应当在名誉获取上做到一个“廉”字。

  智慧解析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