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五章 立人还须达人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279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0


第五章 立人还须达人

  

  曾国藩深谙人的心理,认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多鼓励扶助。他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厚赏来得兵将之勇,皆大欢喜,军心一统。

  除了用丰厚的报酬来吸引将领外,曾国藩还非常重视对将领的保举。刚出来带兵时他保举的将领并不多。结果他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妄保举,人才都流向了胡林翼幕府。后来才渐渐发现,主要是对下属保举得太少,使追随自己的人感到升迁无望而离开。因为人才长期没有出路,就很容易产生离心倾向。

  湘军攻克了武汉,这是清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回的第一座省城,朝廷上下都振奋异常。曾国藩把握住这个机遇,给皇帝上了个折子,开出了一大堆的名单,请求奖励。咸丰皇帝高兴之余,批准了曾国藩的全部请求。罗泽南、杨载福、李续宾这些人由此崭露头脚,这对鼓舞湘军的士气,起了极大的作用。于是,此后凡是有重大的战功,他都要保举一大批人。

  曾国藩在自己升迁时,总会荐举幕僚和下属升迁。在曾国藩的一生中,其荐举的人才甚多,其中大部分属于他的幕僚和下属。曾国藩幕僚约有4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都受过他的保举。其中有26名当上了督抚、堂官(相当于省部级以上),50名成为了三品以上的大员,以及难以数计的道、府、州、县官员。这些人几乎都受过曾国藩的保举,有的甚至一保再保。不仅是曾国藩的幕僚将佐,甚至在曾家当过差的下人也都发了达成了材。

  尤其

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不怕部属与自己同职齐名,鼓励他们“自立门户”“自辟乾坤”,并为之铺路搭桥。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重臣。

  曾国藩的举荐是有原则的,有几种人他是不荐的,比如才高德薄名声不好的人他不荐。

  很多时候人的名声和德行是相辅相成的,但也有特例,就是才高德薄之人。曾国藩的原则是,你有再高的才能,但是你的德行和名声不好,口碑不好,我是绝对不荐的。其典型就是金安清。金安清特别擅长钻营,再加上口才极好,文笔又好,特别是理财的能力极强,还有非常好的书法才能,其书法可以说是一绝,但这个人有一个最不好的名声,那就是特别贪恋女色,名声非常不好。

  曾国藩曾在家信中表达了对金安清的想法,说金安清其人的计策可用,但是金安清其人是不敢用的,因为用了他无益于我,他的不好的名声对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不敢用他。

  还有一种人也不能举荐,即才德平平,但升迁过快之人,也就是他的能力和他所占有的位置是不相匹配的。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一个人叫恽世临,在曾国藩的保举之下升迁极快,最后做到了湖南巡抚,但很快就被罢官了。这一罢官,对于曾国藩这个举荐之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否定。曾国藩反复思考之后得出结论是,自己没有看清这个人其实是才德平平的。恽世临生性特别倔强,而且任性,做起事来不顾大局,他到湖南做巡抚后,居然和总督毛鸿宾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并以巡抚的身份去弹劾总督,可以说是一个犯上之人,因此也很难处理好与同僚的关系,这是导致恽世临被罢官的很重要的原因。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