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三章 适应环境,学会忍耐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39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19


第三章 适应环境,学会忍耐

  

  曾国藩深知身居高位的人,凡事如果不能容忍的话,就会给别人、自己带来灾难。

  曾国藩认为,要达到善忍的心境首先必须除去内心的愤怒。他强调愤怒是一个人涵养不够,气量不足的表现,要想担当大事,就必须去除这种情绪。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一般来说,担当天下大事靠的是精神状态,积蓄郁结的过,也就倔强之至,也就不能不表现出一些忿恨行动。以后我兄弟凡有动气的时候,彼此要互相劝说告诫,保存倔强,去除愤怒激动,这就行了。如何才能去除心中愤怒激动的情绪呢?曾国藩认为主要是以静制动,通过静心来克服内心急躁的情绪。

  在曾国藩看来,为官者如果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情绪化的反应来,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实际上曾国藩是一个十分倔强的人,倔强的极端,是容易控制不了脾气。早年的曾国藩正是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毛病,一次他在家中为父亲祝寿,他的一个朋友也前来助兴。吃饭的时候,两人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冲突,结果曾国藩对着这位朋友破口大骂,几乎忘了场合和身份。曾国藩脾气最坏的时候,是咸丰皇帝免去他的兵权、他回家守制的时候。这期间,曾国藩因为心情不顺,变得性情格外粗暴,经常因为小事而大骂自己的弟弟和弟媳妇。他在家的一年中,与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闹过别扭,而且这些别扭都是曾国藩挑起来的。曾国藩后来对这段经历感到十分后悔,尤其是第二年曾国华战死于三河镇,他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认为正是他的情绪化反应引起了这样的灾祸。此后的曾国藩下了一番在力气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逐渐改掉了易怒的毛病。虽然有不顺心的事情,但都能理智地去处理。

  为了适应官场环境,学会忍耐,

曾国藩一生潜心钻研老子、庄子的思想,把《老子》、《庄子》、《易经》等史籍排在了重要的地位。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道:“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在曾国藩看来,古往今来的失败者包括那些英雄们,大都败在气度不够开阔、不能耐烦、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我一天天老了,也还经常有控制不了自己的肝火的时候。但是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抑制住怒气,这也就是佛家所讲的降龙伏虎。龙就是火,虎就是肝气。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没有过去这两关啊,也不仅是你我兄弟这样。关键要抑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他随便发作。儒家、佛家理论不同,然而在节制血气方面,没有什么不同,总而言之,不能情绪化,这样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

  同治三年,发生了沈葆桢与曾国藩争饷的事情。沈葆桢是他一手提拔起来,在最关键的时刻,却拆起了他的后台,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愤懑。然而他最后还是从大局出发,没有将事情弄大,而是以忍让一步而息事宁人:

  近日因沈葆桢截留军饷,心中很愤懑。然而细心想来,古人办事,被牵制、遇抵触的情况很多,每个朝代都有。人的天性不免会厌恶抵触。那些一定要别人顺从,总是设法铲除异已的行为,是权臣的行径。听任别人的抵触而百般忍耐,委曲求全的行为,才是圣贤的良苦用心啊。我正可以借用别人的抵触,来磨砺我的品德修养,这也许才差不多吧!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得曾国藩处事多了几分成熟理智,少了几分意气用事。这使得他在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时候,更加游刃有如。曾国藩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常人难以想像的忍耐力,走出困境,等待时机,以图自强,从而最终能够成就令世人羡慕的伟业。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