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二章 逞强斗胜注定会失败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757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19


第二章 逞强斗胜注定会失败

  

  曾国藩还时常告诫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不要争强好胜。曾国荃受其母亲影响,生性刚直倔强,处处想胜人一等。就是曾国荃的这种性格,险些惹出一场大祸。

  在攻下天京中立下头功的曾国荃,在曾国藩的劝说下,功成身退回到家乡隐居。不过,后来清廷又让他重新出山,前往湖北任巡抚。但曾国荃的到来,使久与曾氏兄弟有矛盾的湖广总督官文心生敌意。

  官文坐镇湖广,是清政府插在长沙上游的一颗钉子。湘、淮军在长江流域的崛起,清朝满洲贵族是不放心的,而利用官文控扼长江,是清政府对付湘、淮的一个筹码。胡林翼做湖北巡抚时,知道其中原由,所以一直对官文采取笼络政策,督抚同城,关系融洽,官文对胡林翼也是有求必应。胡林翼死后,官文与湘军的矛盾暴露,湘军进攻安庆时他不发兵,不供饷,曾国荃兵驻雨花台,在急需救援时他奏调多隆阿去陕甘“剿回”。但当时清廷用得着湘军,曾氏兄弟与他亦无多大干系,所以矛盾也没有公开爆发。可是,如今曾国荃做了湖北巡抚,又在那里组建“新湘军”,加上曾老九其人锋芒毕露,目空一切,并没把他这个满洲贵族放在眼里。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整一整这个不可一世的曾国荃。

  官文与湖北臬司唐际盛商量对策,唐为官出谋划策,让官文出面给皇帝上奏折,保奏曾国荃为“帮办军务”,让他率军去鄂北“剿捻”,离开武昌,驻兵襄阳,拔去这个眼中钉。官文依计而行,谕旨很快批复,正如官文所请。

  曾国荃不知是计,一直带兵打仗也不知“帮办军务”的官衔有多大,应不应该专折谢恩,只好写信给大哥。曾国藩回信说,帮办军务属于极其毫无实权的空名,如李昭寿、陈国瑞等降将,刘典、吴棠等微品职衔时,都曾得到过帮办军务之名目。故此不必谢恩,但也不可推辞或气恼,权当没有此事,以后在公牍上也别署这个头衔,不然会惹人笑话。

  恰在此时,湖北粮道丁守存向曾国荃拨弄是非,说湖北“新湘军”组建,所需粮草由粮台筹集,但官文却不让给“新湘军”供粮。原来这个丁守存曾因贪污公款被官文发现,敲诈了他大部家产才没有参劾他,他这次想借曾氏兄弟之手报复官文。曾国荃把这两件事合起来考虑后,大为恼火,决

定向皇帝告发他。

  曾国荃幕中并无文吏,恰在此时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来到湖北,遂同侄子商量拟稿。曾纪泽时年已27岁,由于父亲的薰陶,已知官场之险恶,叔叔之鲁莽。所以当即提出官文是满洲贵族,为太后和皇上所宠信,要弹劾他实非小事,最好先同父亲商量后再定。然而曾国荃却认为自咸丰八年复出后,哥哥的胆子越来越小,反而办不成大事,这次弹劾官文最好不要让他知道,以免被他阻挠。曾纪泽只好按九叔提供的内容拟稿,最终稿成,列举了官文贪庸骄蹇、欺罔徇私、宠任家丁、贻误军政、笼络军机、肃顺党孽等多条罪状,此折在襄阳郭松林营中发出。

  曾氏叔侄不甚明了弹劾官文的利害,也不善于具疏与人争辩。因此奏折过于草率,文字洋洋大观数千余,语言也未甚斟酌,参劾内容虽多是事实,但疏奏多不中肯。曾国藩闻到九弟具疏弹劾官文,深恐此举会遭大祸,赶紧从曾国荃手中要来底稿,看看奏言是否立得住脚,或可设法补救。看罢底稿,曾国藩认为所奏倒是事实,但言辞涉及军机处和“肃党”、怕是要引出更多的麻烦。他立即写信给九弟,信中写道:“强字本是美德,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也讲“明强”二字断不可少。但是强字必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屈不挠。如果对事情全不了解,一味蛮横,等到别人用正确的道理进行驳斥,并用事情的后果来验证,这时再俯首服输,前倨后恭,这就是京师讲的瞎闹。我也并不是不要强,只是因为见闻太少,看事不明不透,所以不敢轻易要强。信中对儿子反复责怪,不该做出此等招非惹患之举。

  曾国荃读罢哥哥的来信,方知事情的利害,但后悔已迟,只能等着事态的发展。曾纪泽受责,赶紧离开武昌,避开这个是非圈子。

  李鸿章出主意让曾国藩在此时拟折密保官文,请求清廷不要深究官文之罪,这样做可以挽回满贵对湘淮的仇恨,或可息事宁人。曾国藩本也痛恨官文,但迫于形势,只好照此办理了。队,这样他才保全了自己,使自己不断壮大,积蓄力量,以求一逞。

  从以上可知曾是位血气之人,但他是有一颗热情的心外加冷静的头脑,对自己有把握的事情要强,即在信中所讲的要“明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官场官运亨通,八面玲珑。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