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三章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688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18


第三章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以“慎独”出名的人物,名声最大的是东汉安帝时的荆州刺使杨震。杨震以“性公廉,不受私谒”著称,留下了个“清廉诫四知”的典故。《后汉书?杨震传》有这样的记载:杨震去荆州赴任,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当年举荐上来的,王密为了表示对杨震当年提挈之恩的感谢,“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你这样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杨震的一番话,“羞愧而出”。后人就把这件事当成“慎独”的典型,流传下来。

  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其实说到底了,如果是两个人办的事,那是“你知、我知”,如果是一个人办的事,那是“我知”,

说“无人知道”,那是自欺欺人。所谓“慎独”,就是要捅破“无人知道”这层窗户纸。宋代学人陆九渊就明明白白地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这样,把慎独与诚实、不自欺欺人、无愧于心相联系,就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道德境界,它表明了人对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的高度理性自觉。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慎独的最高境界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这里讲的随心所欲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指道德修养到一定程度后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慎独虽然是古人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是因为它是悬挂在你心头的警钟,是阻止你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是提升你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