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年03月06日 03:13
,大家都回自己的房间了。而我刚刚喝了好几杯清香不辣口的桂花酿,此刻竟觉有点炎热,但脑袋却昏昏沉沉,走路也有些踉跄。翠儿在旁扶着我回房。走到半道上,我似是想起了什么,停下脚步,醉眼朦胧地问翠儿到:“小翠,轩哥哥为何今晚不来跟我们一同赏月,往常每年的中秋节他不都说他府里无趣,会来跟我们一起赏月的吗?”我断断续续的道。
而小翠听到我的呢喃后,沉默了一会儿,看我似是醉酒的情态,便轻声对我道:“小姐,轩公子已经走了,四个月前轩公子身体好转后他们便搬走了。”
“喔,原来是这样啊,原来轩哥哥是搬走了,难怪我道最近轩哥哥怎么都不来找我玩了”。说着说着,不知怎地脸庞竟有泪滴落下,似醉似梦。
看我这样子,小翠也被吓到了,不知我是醉还是醒。罢了,醉还是醒,有何不同呢?又何苦非要分辨出一二呢?
在扶我回到房内,给我换洗好后,小翠看着躺在床上似是已入睡的我轻叹了一口气,而后把门关上。
在小翠走后,我缓缓的睁开了眼睛,这一刻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醒着的呀。她倒希望自己现在醉了,便可忘了刚刚自己想听到又怕听到现在已知道的消息。原来,轩哥哥已经离开了,从此,千山万水,两两相忘,这样也好。 轩哥哥,这次姝儿真的要把你忘掉了,我对自己说到。随即便闭上眼睛,缓缓入眠。
在确认床榻上的人儿是真正睡着后,一道黑影从梁上跃下。拿下戴在脸上的面具,一张英气俊朗的脸显露出来,来人,正是朱佑樘。
看着榻上正安睡的张姝儿,朱佑樘用手拨去她的头上的发丝轻声道:“五个月不见,你消瘦了。”
自从上次在广化寺见了那面后,朱佑樘回宫没多久黄河一带就发生了几十年一遇的大旱,春耕不成,庄稼干涸枯萎,灾民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而当时而那一代的灾民已经结成一团,意图涌进京城,再不采取措施,只怕会失去民心,引民起义。奈何明宪宗又沉迷于万安,万贵妃乱臣贼子的秘术、秘法中,对这些一概不理。于是,朱佑樘便和马文升,商辂等人商量,朱佑樘亲自前往济灾,马文升陪同,去抚恤灾民,安定民心。
而当朱佑樘真正到了受灾的那一带后,纵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被当时的场景震惊到了—只见管道上布满了衣衫褴褛的灾民,有老有少,男女老幼皆只剩一副空空的骨架子,颧骨突出,身上竟无多点肉。越往受灾深的地方走,场景越是悲惨。只见一条小路上相隔不远竟布满了一具具倒下的尸体,从形状上看,有大有小,小的不过总角小儿般大。加上天气炎热,一具具尸体散发出腐臭味,臭气熏天。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幕,朱佑樘被震惊了。忍住心里的反胃,他看着这一切,一遍又一遍,他从未真正见到如此残忍的一幕,他要把这些记住,以后他执掌的大明王朝,一定不会让这种惨况再出现。如果可以,他真想让他夜夜笙歌的父皇看看,这就是他治理下的大明王朝下的子民啊,食不果腹,尸横遍野。。。
从那以后,朱佑樘便和身边的官员侍卫一起为灾民分发济粮,一起和他们疏通河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天降甘霖,百姓都伏倒在地向他叩首,说是因为太子的慈爱打动了上苍上苍才赐雨的。看着伏倒在地的一片百姓,朱佑樘心里暗暗起誓:“我,一定要给我的万民一个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当朱佑樘再次回到宫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五个月。他一回宫,便朝清宁宫去。
“孙儿拜见皇祖母”。看到五个月没见到的皇祖母,朱佑樘上前便是行了一个踏踏实实的大礼。
“好啦好啦,快起来,我的乖孙儿,快来皇祖母这里,周太后心急地对朱佑樘道。
看着眼前经过五个月的磨练变得更为硬朗刚健,男子气概更足的朱佑樘,周太后心疼中带着欣慰道:“我的乖孙儿,受苦了。”
“皇祖母,孙儿不苦,此番出去,孙儿不仅帮扶了灾民,还颇有心得收获,皇祖母可放宽心。”朱佑樘对着发丝半白的周太后道。
而一旁的钱太后看着,也感慨道;“出去快半载,太子果真成熟稳重了不少。”
“谢皇祖母夸奖,瑞儿只是尽心参与赈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