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年02月10日 20:34
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个县令怎么可能会是河北袁绍的使者呢?
郭嘉对着袁术先是拜了拜,他想到了他这些年的遭遇, 处处碰壁,不就是以为自己是一个寒门出身吗?
出生真的很重要吗?为什么自己身上的才华就没有人能够看得到呢?郭嘉想到自己被袁耀绑了过来,应该是袁术的授意,认为自己的春天到了。
可……
事实上,郭嘉在原本的历史上,也就是因为处处碰壁,所以在河北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隐居,一隐居读书就是六年,然后在戏志才病重弥留之际,才向曹操推荐了这位鬼才。
现在的郭嘉,看得出来心性的磨练还不够,很容易发怒。
袁耀看着眼前的状况很可能再次升级,赶紧对着自己的老爹说道:
“父亲,郭先生有对付曹操的办法。”
袁术有着自己的狂傲,同样也有着自己世家大族应该有的底蕴,那就是:
凡是对我有用的,我先拿过来用了再说。
凡是对我有积极作用的,不管这出自什么人的身上。
这两个凡是之后,你可能就会被当作皮球远远地踢开,但是只要是在两个凡是之内,你……
嘿嘿,你还是我的座上宾。
袁术的脸色换上了一种和蔼的笑容,一种长官很看得起你的笑容,亲切的道:“说说吧,有什么办法?怎么解决曹操现在给我的压力。”
要是郭嘉这是第一次见到袁术的话,肯定以为现在的袁术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才,一个海纳百川的明主。
不过郭嘉已经见过刚刚袁术的真面貌了,而且自己游历的这几年的时间里面,见识到了很多这样的人物,袁绍,刘岱,陶谦等等。
郭嘉忍住了刚刚即将爆发的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看着袁术能在转眼之间换一种脸,感觉到了自己跟袁术的差别,心中默默有些佩服,便对着袁术说道:
“这件事情我只能对太守说,要是公子听得的了的话,就不灵了。”
袁术或许刚刚还有一丝丝对郭嘉的看好,但是这个时候郭嘉的第一句话,就让袁术感觉有丝丝的不爽。
嫌弃我家的败家子?还不能让他知道。
但是袁术还是掩藏的很好,只在等着郭嘉的方法,就看郭嘉能够说出什么样的话,要是全是废话的话,袁术都不想让他走出袁家的太守府。
袁术眯着眼睛想了一会,便对着袁耀挥了挥手。
袁耀这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不就的人,对于这种读书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三顾茅庐的那种经典之中,有些时候很怕得罪这些读书人。
可以说他忘了自己是一个大诸侯的儿子,而不是历史上那种只有一个小小县城的刘备。
大堂内,袁耀的离开,也没有让大堂变得有什么温馨或者说安静,缕缕檀香的烟气缓缓地上升,袁术和阎象两个人,一个人坐在主座上,另一个人坐在右下手第一个的位置上面。
只有郭嘉静静地站在大堂之内,最里面一直说着自己的话,时而还与袁术有些争执,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袁术羞辱郭嘉的时候,没有出手的阎象这个时候竟然帮着郭嘉,在中间拉架。
他们三个的这一次谈话,整整持续了两个时辰, 袁耀在外面等着等着,着实无聊,就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子里面。
看着书生还在看着那本从袁术的书房里面借来的《尚书》,在那里认真的看着。
“书生,我——我记得当初给你的承诺,是让天下人都有饭吃,都有书读对吧?”
还在扎头看书的书生没有注意到来到自己身边的袁耀,突然听到了这句话,心中很是感伤。
书生知道现在的时间是有多么的紧张,人人都能有饭吃,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尤其是 在南乡和酂县这两个地方。
但是人人都有书读,这个就基本上不可能了,民间有一两本书,都会被世家大族高价收走,他们不允许有书卷流落在民间。
不过现在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袁耀还能记得这样的承诺,书生感觉很满意。
“二爷,现在天下还不太平,只要天下的老百姓都有一口饭吃,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已经是一种福气了。”
“我准备在南阳建立一所书院,给那些老百姓的孩子也有书读,不管你说什么样的人,也不论你是寒门还是世家,都能来读书!”袁耀没有接着书生的话说,而是把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
“二爷,你知道颍川书院吗?”
“知道,奉孝(郭嘉的字)不就是颍川书院出来的吗?”
“那你知道颍川书院的收徒规矩吗?”
袁耀摇了摇头,发愣的看着书生,看看书生能带给他什么新的见识。
“在颍川书院里面,像郭先生这样的寒门子弟,是从小就收的徒弟,他们一般都在十岁之前就已经卖身给书院,在那些世家子弟当书童。他们这些人只有两个身份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颍川书院的学生,第二个就是那个世家的学生。”
“可以说颍川书院就是一个更大的家族,你建立这样的书院,只会让太守迅速的被人从南阳赶走。”
袁耀听完书生的话之后,感觉脑壳比筛子还大,心中只有两个字——好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