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9日 21:29
,《易经》中有解“兑,悦也”,是喜悦,悦己,内心欢愉,心花开放之悦。而“兑”又对应于物质三原色的“青”,“青”和精神三原色的“黄”互为补色,萧萧现在正处于青春年华,士为悦己者死的时节。而“兑”位又归属于色护卫的管辖范围,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吗?会不会这一切都是宫主风玲子的特意安排呢?
萧萧正在百思不解之际,突然感到周身气场,笼罩了一层艳丽旖旎之色,加上刚刚饮的奇茶,不禁心神一荡,顿觉胸中柴扉顿开,桃花朵朵艳,元神几欲出窍。他更是不敢多想,急忙盘腿打坐于榻上,心中默念《道德经》。
《道德经》是公元前四世纪老子所著,老子,即是萧萧的生父。
《道德经》是一部极其微妙费解而又庞大博深的书,文笔极其隐晦,内容无所不包。书里阐述着过去,指导着当今,预示着未来。
萧萧开始默念它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在未央宫六合八荒的“兑”字位,萧萧体悟到了他心中的道。道,不仅是指物质性的东西,更是指精神性的东西。道,始终是运动变化的,但又不会脱离它的本体,它的本质已经存在于它该存在的地方,世间万物只不过是遵循着道,因其而动,因其而变而已。
他继续诵念《道德经》的第二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美之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善之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一种恒长的规律。对美的追求,将是人类的终极归宿。在这里,美已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善也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会因丑的程度而改变美的本质,也不会因为恶的存在,而增加善的砝码。
萧萧在想象中的满天烟霞和朵朵桃花中,参悟着他的父亲完成的《道德经》。他在原有的基础上,似乎又升腾出其他的意象,出于经文而不滞于经文。这是他之前从没达到过的境界,无疑这是因了红顶普洱茶的原因,以及天时地利的机缘。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萧萧盘膝打坐于榻上,心口念着念着,元神便归于沉寂,恍然世外,不知所踪。
为什么风玲子要给萧萧和翩翩吃那红顶奇茶,而且又偏偏把萧萧置于兑字位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