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01月14日 22:14
。”奴婢见过李大人。”桑晴赶紧行礼。
李白略微一笑,然后回身关了门,几个人来到桌子前坐下。俞瑶兴奋地围过来,问道:“可有什么收获没有?”
李白见她如此心急,笑道:“果然不叫人失望。”说着已经从怀中掏出了刚才那个字条。
然后在灯下缓缓展开。
只见上面写着:
陛下回宫,当心忠武。
“当心‘忠武’?忠武是谁?”俞瑶不解地问道。
李白和楚云裳交换着眼神,桑晴想了一下,直言说道:“之前听闻主子说过,若奴婢没有记错,忠武将军,可不就是云裳和先生的结拜兄弟么?”
听到这句话,楚云裳的心里莫名的一阵难过,当年放浪不羁的子木摇身一变成了朝野纷议的忠武将军,她知道这不是他想要的,可是他想什么呢?自己又说不上来,或者自己根本就不了解他。
“没错,正是子木。高力士这封信定然是要送给李林甫的,我来之前子木将一切都告诉了我,此番巡查弊病百出,他本掌握了最重要的证据,却因为一时疏忽走漏了风声,这样一来,李林甫恐怕已经将他视为眼中钉了,高力士素来和李林甫走的较近,这次通风报信也是情理之中。”
楚云裳听他说完,沉思片刻,刚要说话,俞瑶已经嚷嚷道:“岂有此理,我早知道你们古代朝廷官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风很厉害,可没想到竟还真遇见了。”
俞瑶话没说完,就注意到楚云裳正没好气地瞪着她,俞瑶意识到自己嘴快,一时失言,赶紧自己打圆场说道:“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官场真黑暗啊,像我这么单纯的人肯定是玩不转的,幸好我是女子。”
楚云裳见她也知道自己的失言,也不再追究,横了她一眼,扭头和李白说道:“我听说,宰相和杨国舅关系日益紧张,那杨国舅虽然为人贪婪狡诈,但却是很惜才的,我想若是咱们放出风去,将子木英勇事迹吹到杨国舅耳朵里,不难他不注意到子木。这样一来,子木不但不会有危险,日后指不定还会得杨国舅庇佑,虽说杨国舅为人,我也不喜欢,但是眼下这是救子木的唯一办法了。”
李白皱眉思忖了一回,说道:“你是说,让两虎相争?但是以我对子木的了解,他断然是不会同意的。”
楚云裳又何尝不清楚这一点,子木太过于骄傲,从不认输。更别说依靠别人来苟活。
“我知道,但是为了他好,我会想办法说服他。”
“关于杨国忠这个人,我倒是了解一些,他原名杨钊,为人伶牙俐齿,巧为钻营,在宫内,他经常接近娘子,小心翼翼地侍奉陛下,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每逢禁中传宴,杨钊掌管樗蒲文簿,陛下对他在运算方面的精明十分赏识,曾称赞他是个好度支郎。不久,杨钊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杨国忠在与宰相李林甫的关系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互相利用。杨国忠为了向上爬,竭力讨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尽力拉拢。在‘倒亨’一事中,杨国忠等人充当打手,并积极参与其活动。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株连太子的党羽数百家。由于杨国忠恃宠敢言,所以每次总是由他首先发难。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结愈深。后来,李林甫与杨国忠由于新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产生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待王鉷的问题上。因王氏的宠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共同嫉妒的对象。但是为了牵制杨国忠,李林甫则极力提拔王氏;当杨国忠陷害王氏时,李林甫又竭力为其开脱罪责。我想陛下之所以如此信任杨国忠,除了取悦于太真娘子之外,主要是借以牵制李林甫的专权。同时为取代已经衰老了的李林甫做准备,陛下虽然表现出一副对朝堂之事不再过问的散漫状态,但是在他心里还是很清楚的。眼下太真娘子的恩宠如日中天,杨家势力也是渐渐壮大,李林甫一把老骨头活不过几年,年轻有为又善于逢迎的杨国忠必然会取而代之。”
李白一席话,三个女子都仿佛如醍醐灌顶般,仿佛对这深奥的权力之争和官场险恶都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楚云裳沉默半晌才回味过来,只是说了句:“我知道在这个皇宫里生存很艰难,但是更艰难的还是官场,大哥二哥既然都已经卷入其中,我们就不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亲近杨国舅不是目的,目的是我们要假以别人保护自己。”
李白听她这么说,苦笑道:“没想到云裳竟有这番志气。子木如今官至忠武将军,今后战场杀敌为国效力,自然是大丈夫施展宏图之志,而那些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得不到赏识的人,才是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