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8月20日 15:33
,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谁能告诉我这一章的意思的?我们从第一句话开始吧,从你开始一个接一个”路夫子看着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说的很好,下面一个”
“………………………………”
“………………………………”
“什么?”到皇普辛琪那里了,她站起来模模糊糊的问了一句什么,弄的全场大笑,
“没事,看来这位同学昨晚没睡好,旁边的同学提醒一下”路夫子人还好,初次上课没有为难她,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皇普帅很无奈将书翻好递给皇普辛琪,”
“哦,意思就是一个叫子禽兽的人找到了他的儿子送上东西,说:夫子到了我家来帮我们,一定告诉我们现在是正常的世道,不知道什么原因来求我们,想我们和他们合作,她的儿子还是拿着东西说:”夫子实在是太有良心了这么好,还送东西给我们,就算是你求我们,我们也在所不惜,大家互相帮助嘛。”皇普辛琪说完哄堂大笑,
“哈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
“安静”路夫子咳了一声,他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释,皇普谷和皇普帅快笑出病了,什么解释,实在是太搞笑了,他们还头一次听到这样解释论语的呢,
“还是你左边的那位回答一下,你给我下课将这句话抄50遍,下堂课我来提问”路夫子黑着脸看着皇普辛琪,
“是”她继续打瞌睡去,去他的论语,她什么都不管,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实际上的解释是这样的,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说的好,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