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年01月23日 02:11
师入城接管,辽军多数守将为我汉民,都是被强迫从军,早有开城受降迎接王师之意。”
杨可世听后暗自喜悦,又补充问道:“那城内契丹胡民对我王者之师的到来是何态度?”
“将军不必多虑,契丹胡民在城内只为少数,多数都为汉民。其次,听宫内传言说萧太后愿意接受大宋王师招降,只是不知道大宋意向。”
老者故弄弦虚顺着杨可世的心态回答他的提问,一步一步将杨可世引入歧途,可是杨可世对老者的话并没有多想,急于求功的他在和老者谈完话后,只是派了军士找了些和老者一同入营的百姓分开问了同样的话题,得到同样的答复后,心里欢喜异常,立即召集前营宋军将士于殿帐议事。
经过简单的议事后,杨可世决定亲帅五千轻骑前往燕京城,这一决定也有诸多将官反对,认为他的决定太过轻率,建议杨可世奏报童贯和种师道。
而急于求功的杨可世驳辩道:“王师出征于此,却迟迟未能动一兵一卒,如是奏报童大人他定不会同意,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驻军燕京城下!诸位将士不必疑虑,我自点五千轻骑名曰巡边,即刻起程前往燕京,如有事故我自行承担责任。”
‘呜、呜、呜’随着一声声牛角号吹起,大宋前军营寨大门慢慢敞开,杨可世跨上战马亲帅五千轻骑兴致勃勃地出了营寨,而老者处着拐杖走到营寨门口,面上带着阴笑挥着手送别杨可世。
杨可世虽然急于求功未经上报童贯,独断率军前往燕京招降,虽有报功的私心,不过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建武男儿,带领军队出了大宋地界,却接到巡而不战的军事指令,守在白沟河真是让他寂寞难耐,这也不能全怪他,只怪宋庭王朝军事方针的错误,消极待战错失时机,给耶律淳取得了加备燕京城的防御,并召调了兵马无数。
‘报’
一名宋军先锋骑快马冲到杨可世马前,只听他报道:“杨将军,前方就是兰沟甸,过了此地燕京近在咫尺,不过前方两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但被两山夹住,兰沟甸显得狭长,是易守难攻之地。”
杨可世听报后倒是犹豫了许久,不过他坚信老者之话,考虑后还是手一挥,五千轻骑鞭马加快马速,准备快速冲过兰沟甸。
杨可世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就在要冲过兰沟甸谷口时,突然辽军战鼓声声敲响,前方数千铁甲手持重盾挡在了谷口,杨可世‘吁’的一声急忙拉住马头,忽然清醒了许多,只道一句:“中计了。”
片刻箭雨从两山中腰倾泻而下,杨可世一个倒挂藏于马腹底下。箭攻过后,只听见‘轰隆隆’战马的急速奔跑声响起,杨可世站起身只见数千辽军铁骑策马杀来,身后跟着万名步兵,回头望向来路,也有数众辽军挡在后面。
杨可世奋力地拉起身中数箭的宝驹,一跃而上拔出长剑,大声说道:“将士们,我一身没有立过战功,虽为武夫出身!此时中计带害诸多兄弟,今要是我战死于此,我也虽死为荣。”
杨可世说完拉转马头,带着余下轻骑杀向身后辽军。
挡住去路的辽军见杨可世轻骑杀来,前队枪兵立即将长枪放平,同时加快步伐,冲向他们的轻骑。
‘轰隆’一声,辽军和杨可世的轻骑碰撞在了一起,顿时血渐横飞,许多宋军将士被辽军用长枪刺穿胸膛挑下马来,杨可世左臂手夹数根长枪,持剑砍杀辽军,没被刺中的其他宋军,跃马冲进辽军步兵阵营,展开了肉搏战,同时辽军骑兵也冲了进来,杨可世处在敌众我寡的境地,很有可能被辽军一一斩杀。
耶律大石站在山头上看着,命令道:“不留活口,逐一杀尽,让宋人知道谁可欺。”
说罢,传令士兵手举令旗向山下示意。
(注:耶律大石为辽国著名将领,并不是小说中的戏剧性人物)
而杨可世血战其中,持剑杀毙无数辽军,辽军见状知道此人便是宋军领头将领,逐向他围拢,无数只长枪同时刺来,宝驹立即被辽军刺毙,杨可世摔下马来,持剑对持着辽军,危急关头杨可世的部下策马冲将进来,杨可世跃上马背和剩余将士劈杀着冲出辽军步兵阵营,可是身后还有穷追不舍的辽军骑兵,辽军同样善于骑射,追在后面不时向他们射来箭矢,数名将士应声落马,被后面的追兵马足踩踏而死。
突然,杨可世所乘的马驹摔翻在地,两人同时被摔了出去,原来是马驹被一箭射穿了腿跟,两人站起身还未来得及跑,就被辽军骑兵围在了其中,马上辽军持枪刺来,杨可世和他的部下同时迎上,数枪顿时刺穿了他部下的胸膛,而杨可世因穿着胸铠未能被当即刺杀,但也被刺穿了胳膊和大腿,杨可世只感一阵巨痛,身体慢慢支持不住跪在了地上。
数名辽军抽回长枪,正要将杨可世刺杀时,只听一年轻男子雄厚有力的声音传来:“修要害人。”
杨可世及辽军同时向声音传来方向看去,只见是一名身着汉人衣裳的青年男子策马正向他们奔来,辽军两名骑兵不敢怠慢,鞭马杀向青年男子,两骑左右分开想同时夹攻于他,三马接近时没想到青年从马山纵身而起,拳打左边刀骑,脚踢右边枪骑,落下后稳稳坐于马背之上,而两名辽军骑兵同时摔下马背不再起身。
其余辽军见状,放下杨可世全部策马冲向青年,青年俯身拾起地上钢刀迎着辽军而来,接近时青年的马儿似乎知道主人心思,腾空而起,越过辽军众骑兵,落于他们的身后,青年立即调转马头,从后一刀一个将他们砍于马下。
青年策马冲到杨可世身前,下马亦要将他扶起,身后辽军步兵赶到,数百人喊杀着向他们冲来,危急关头杨可世只见青年高高跃起,从空中一掌打出,没想到青年内功如此了得,从掌中击出的内气分成八股,犹如威龙一般直袭辽军步兵。
‘轰隆’一声响过,好似霹雳炮炸响,正中的辽军士兵被击得四分五裂,其余士兵都被吓得不知所措,有的尽扔掉手中刀枪,惊叫着仓皇而逃
因杨可世伤势较重,青年一直护送着他回到了宋军前营,杨可世一进营地,不顾伤痛提着钢刀带着士兵就去找老者,没想到老者早不知道去向,经询问得知在他们出营后老者就不告而别,只留下数十妇孺。
杨可世愤怒异常,举起手中钢刀就要砍向这些妇孺,这些妇孺见要被杀,吓得痛哭流涕,声声叫着自己是汉人,老者跟他们无关。
但杨可世那肯听这些,一刀下去砍毙一名妇女,正要砍第二人时,青年跃了过来,出手抓住杨可世的刀背,欠道:“将军,何必如此,他们也是受奸人蛊惑,放她们去吧!”
杨可世听后扔掉手中的钢刀,取出十两银子又扔于地上,说道:“我今天放了你等妇孺,不管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将她抬去埋葬后,速速给我离去。”
隔日,杨可世身负重伤来到青年帐内,说道:“少侠,你的救命之恩我不知道如何报答,如是英雄愿意,我可以保举你为军中刀统,随我王师进攻燕京。”
青年听后立即推托了杨可世的盛情,并表示自己身为汉人,理应帮助宋军,如有需要自会出力相助。
杨可世听后虽有遗憾,但继续问道:“少侠,能否留下你的尊名。”
青年听杨可世而问,也不含糊直言相告道:“将军,我姓卢名叫友天,我还有要事去办,就此告别,望王师能旗开得胜定燕京。”
说罢,青年掀开帐帘大步走了出去,跨上宝驹鞭马出了宋军前营。
杨可世看着远去的卢友天,心中惋惜着这样的奇人,如是能为朝廷效力定能轻松取得燕京,而在他听说青年的名字后,似乎觉得在哪里听到过见到过他。
其实杨可世在十几年前就是雁门关守将宗泽老将军的部下,那天出关追捕卢友天两兄妹两人的带头宋兵就是他。
(注:杨可世实为北宋末年将领,只不过戏剧化了他和卢友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