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年06月19日 22:40
雪就跟朱棣说过,这图不要说是她画出来的,树大招风。这话,已经让朱棣琢磨了一上午了,但还是尊重了飞雪的话。
“公子是外行,自是看不出来。可是我们这跟水工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一看便知这设计不是一般人所做。这构思之大胆,设计之精巧,实在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也不知这图作之人该有何等的惊人之才才能画出这么、这么让我等难以企及的图稿!”李老汉陷入了对图纸和画图之人的无限仰望,“若是这图上水车真能造出来,那我大明百姓有福了!”
“师傅这话怎么说?”朱棣将一碗水递到了老汉的手前,老汉这才松开了又抓紧了的手。
“说起这水车的特别之处,那是一种超人想象的改造。你看这远处的水车,有大有小,小的假设力道有十石,只能灌十庙的良田。要是想再多灌,就得加大水车的力度,相应的也就得加大水车的体积。但是巨大的水车哪里是那么容易造的。像我这样水工,痴迷水车建造近三十年,也不过能造出六十石力度的水车,但也不是能造就能造的,没有好匠师没有极品的木材跟铁件都能成为拦阻。但是子给我的这图稿却跟传统的水车不一样,传统的技法是加大水车支架,这个却是最限度的利用水力加成,这样,同等体积的水车,这个怕是要比那个”李老汉指了指远处溪两岸分距坐落的水车,眼中有着赞叹和无奈,“多出不止三倍的水力……”
“我大明能人倍出,是百姓之福啊!”这一声感叹里,蕴含了李老汉多少感叹,仰慕、不甘、失落和佩服。
朱棣看着李老汉银白的发和黝黑的面,一时间仿佛看到了很多,古语有云,水能载舟……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很安静,朱棣是在想飞雪的特别之处,朱?是在赞叹真是不识眼前玉,飞雪却是在计较,没有料到这图竟然如此的不一般,当初只隐隐的记得是古代原图再现,后来一些当代的学者根据现代前沿学术再修补的图稿……还好像那是一个国内权威的学术报告……当时只是见农人挑水太过辛苦,却不多想一步历史总有它的发展轨迹,自己这多出的一笔又会引起怎么样变动。
树大招风,飞雪走在朱棣身后,怔怔的盯着朱棣的后背不知挪移。
“你都看了我一路了,都不累?”
飞雪从纠结中番然惊醒,四下一看原来已经进入了凤阳县城,而朱?和他的侍卫却不知哪里去了。
“四、四少爷呢?”条件反射和有备的回答那是不一样的,在闹市上怕露了朱棣二人的身份,飞雪差点没咬掉自己的舌头。
“唔,他有点事。”朱棣模糊的应了飞雪的问题,好在飞雪也只是随口一问。
“真没想到你还有那本事,”朱棣指的是飞雪画的那图稿。
“呵。我、我当时不知道怎么的脑袋就灵光了一下,呵,这么多年都没见过它灵光过哪,这回终于出息了一回。”飞雪捻着手指,眼神胡乱的映向别处。不是没想到胡扯一个什么自己在某一本古书上看到的这种理由,但是那总得为自己再圆无数的谎言,与其那样麻烦,还不如自我贬损一番让人笑一笑就过去算了。
但显然,飞雪轻忽了对面的人物,她忘了那不是一般的人,那是是未来的牛人明成祖。
“呵,是这样?”朱棣其实一点都不信。无聊着顺着飞雪突然紧张的眼神望了出去——
那是?!
“燕姐?!”还不用朱棣说什么,飞雪就已经轻呼一声,向前奔去。那带着一个丫环一个家丁刚出了布店门口的人可不就是已经太久没有见过面的燕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