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9月16日 09:02
候,大臣们却去掉了这两字,这让皇上大发雷霆。
索尼解释说:“先皇清太宗的字也仅有十五个。按照清例,只有皇后才有‘承天辅圣’的字样,如果妃嫔生子而为帝后,则可谥此字号。可是皇贵妃生前既未封为皇后,也无子嗣为帝,如果加上‘天圣’二字,实悖情理,有违礼制。望皇上三思。”
鳌拜、苏克萨哈等大臣也来劝皇上,皇上这才作罢。
随后,皇上命词臣拟定端敬皇后祭文。可是连写三稿都不能让皇上满意,皇上本想招已回乡的范学士回来,后听说范学士正生病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中书舍人张宸根据皇上与董妃的生活细节,再饰以极具哀感的文词,写成了一篇祭文。
皇上读罢,顿时泪如泉涌,立即升张舍人为兵部督捕主事。
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皇上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自己则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行状一开始,即说:“顺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崩。呜呼!内治虚贤,赞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天穷。惟后制性纯备,足垂范后世。顾壶议邃密,非朕为表著,曷由知之?”语极哀痛。
皇上接下来又下令将三十名太监和宫中女官悉数赐死,为董贵妃殉葬。
凡是服侍过董妃的除紫鹃之外的丫头太监以及服侍过废后静妃的丫头太监,在后宫中走动的部分丫头太监均为赐死之列。皇上念及紫鹃对董妃的一片忠心,特提名留下她,让她转侍贞妃。可是紫鹃说,董妃娘娘对她形同姐妹,恩重如山,如今娘娘不在了,她也断无独活之理,主动要求陪葬。便她临死前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将三十个殉葬奴婢改为她一个。她说,董妃娘娘一生仁德慈爱,她心里总是装着他人,想着他人。她的宽厚和豁达,紫鹃感同身受。娘娘如果地下有知,她一定不会让皇上用这么多人为她殉葬的。如果皇上这样做,娘娘肯定不会高兴的。因此,她希望皇上能改变主意,就让她去陪伴娘娘吧。皇上想,既然是娘娘的意愿,那就少一点吧。三十个不要,但三五个还是要的。皇上希望服侍过娘娘的丫头太监还能继续服侍端敬皇后,另一个就是废后的贴身奴婢秋月,皇上点名要用她陪葬。皇上认为秋月在废后身边是干了不少不利于董妃的事情的。皇上想起南雪儿生前说过希望宽恕静妃,皇上不想违了南雪儿的意。但皇上也不想就此放过静妃,他要用秋月的死来儆罚静妃,任何跟皇上作对的人最终都没有好结果!秋月没有哀求,她知道自己作的孽太多,这一天是迟早会来的。她只希望静妃娘娘念在她一片忠心上,逢年过节能给她烧一张纸她就满足了。静妃虽有不舍,但她知道皇上已积聚了太多的怨气,稍一不慎就有可能自身难保,为了自己,她也只能舍卒保车了。一向颐指气使惯了的静妃第一次在秋月面前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她哭着对秋月说,她静妃一定会记着秋月,每年都会祭奠烧纸钱给她的,让她放心。
皇上劝紫鹃留下,并说这是娘娘生前的意思,她不想让更多的人为她丧失生命。娘娘要紫鹃好好的活着。皇上还有一层一意思,那就是董妃最亲近的人只有紫鹃,留着紫鹃,看着她,就像看到娘娘一样。紫鹃见皇上苦留,又是娘娘的意思,最终打消了陪葬的想法,被安排去服侍贞妃。
董妃去世五天后,在茚溪森和尚的主持下举行了颇有佛教气息的盛大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