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6月11日 16:47
贵贫贱,以了冤缘相报。
在秦广王的身侧两边还各站立穿着,相貌皆为不同的文武四大判官。
他们分属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查察司。
说起这四大判官,在阴曹地府那可是赫赫有名。
下面笔者再简单的介绍一下:
左手的第一判官,一看就是阳间老好人的样子。
只见他身着绿袍,笑容可掬,双手执着一个厚厚的册子,此乃是掌善薄。
此判官便是阴曹地府四大判官中的赏善司判官。
几乎凡是生前行善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奖赏。
在六道轮回中,或登天进入天堂,或投胎做人,只须在孟婆处喝上一碗迷魂茶,忘却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间烟火。
左手的第二个判官,乃是一个身穿紫袍,凶神恶煞,怒目圆睁,双唇紧闭,一副公事公办样子的判官。
此判官乃是阴曹地府四大判官中罚恶司判官。
凡是来报到的鬼魂,先经孽镜台前映照,显明善恶、区分好坏。
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罚恶司判官处置,他根据十殿阎罗王的“四不四无”原则量刑。
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无——无礼、无义、无廉、无耻。
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再交阴差送到罚恶刑台上,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再交轮回殿,拉去变牛变马,变虫变狗等等,重返阳世。
右手的第一个判官,乃是一个双目如电,刚正不阿,一副大义凛然样子的判官。
此判官乃是阴曹地府四大判官中的察查司判官。
其职责是让善者得到善报,好事得到弘扬,使恶者受到应得的惩处,并为冤者平反昭雪。
站在秦广王右手第二个位置的判官乃是一身古代书生打扮,只见他左手执着生死薄,右手拿着勾魂笔,此乃是阴律司的首席判官崔判官。
崔判官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
说起这崔判官,那可是了不得,他乃是驰名阴曹地府判官界的头号人物。
《两游记》载,此公姓崔名钰,在唐太宗李世民驾下为臣,官拜兹州县令,后升至礼部侍郎,与丞相魏征过从甚密结为至交。
崔判官生前为官清正,死后当了阎罗王最亲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管人生死,权冠古今,你们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笔,只需一勾~点,谁该死谁该活便只在须臾之间。
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人。
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
据说当时崔判官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
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
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
当年唐太宗因牵涉泾河老龙一案,猝然驾崩,前往阴司三曹对质。于是魏征修书重托,崔珏不但保护唐太宗平安返阳,还私下给他添了二十年阳寿。在还阳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扫荡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草寇中惨死的成千上万的冤魂前来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纠纷,帮助李世民代借一库金银安抚众鬼,太宗方得脱身。崔珏也因此名声大震,并从中发了一笔横财。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只见秦广王一拍左手中的震山河,再一看此时殿下的“西瓜”早已是堆缩着不成样子。
秦广王只往大殿下瞥了一眼,不由得便皱了一下眉头,按理说象“西瓜”这样的大奸大恶,十恶不赦之罪鬼是不大可能来到第一殿秦广王处的。
要知道,新从阳间来的鬼魂,一路经过鬼门关的门槛儿,奈何桥的恶鬼道,桃止山的鬼门这三道关口,不要说是象“西瓜”这样大奸大恶,十恶不赦之罪鬼,就是罪责较轻的都来不到秦广王这里。
他们早在那三道关口处便自动的进入了不同的阎罗王殿,打入了不同的地狱受苦。
先前关于秦广王的介绍笔者也说了,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
所以说,能来到秦广王处的来自阳间的鬼魂,基本上都是些无大善也无大恶的鬼魂。
当然,偶而也会有例外,就如这“西瓜”等鬼魂。
而这一类往往也是最最难缠的刺头,但秦广王做为第一殿阎罗王,自有他自己的一套手断。
只见他再次一拍左手中的震山河,大喝道,
“众鬼卒,赶紧将殿下之罪鬼,拖上孽镜台。”
立时殿下便有两个相貌丑陋,皮肤和毛发皆是红红绿绿的鬼卒,拖着如烂肉一般的“西瓜”步向了大殿右侧的一处高台。
只见那高台高有一丈,镜面大足有十围,向东悬挂,上横七字,曰:孽镜台前无好人。
诗曰:
魂登孽镜现原形,减字偷文暗补经。
阴律无私实判断,阳人作恶受严刑。
此诗明确说明【孽镜台】之所为。
一切业障皆有报应。
善魂不必来孽镜台。
只因台上书曰:孽镜台前无好人。
倘若善人一死,其灵性光明。
在孽镜台前,只有空明一切。
只因心中无阴影存在,所以看不清楚其原形,善魂光线如是愈趋清明,公德越大,则越向天堂而去。
或直向各殿另查功过。
皆不必来此。
故而“孽镜”又称“业镜”。
孽镜也,乃是天地灵气所洁而成此台,凡人魂魄到此,即可照耀其本身面目。
丝毫不能隐藏。
实则这并非孽镜台之利害。
只因世人自少到老,一生罪孽重重。
但人亦为灵性之物。
所做之事,自己明白。
正所谓心知肚明。
将自己一生的罪孽尽摄于心。
心中有数,手足行动。
不离心之指使,人死魂到孽镜台,本因孽镜阴阳成,碰到魂魄二气,可将人之一生罪孽映出。
佛经有言:“万法由心生!”
就是这个道理。
那时方知万两黄金带不来,一生惟有孽随身。
入台照过之後,批解第二殿,用刑发狱受苦。
曹天寿一见“西瓜”被两个鬼厉拖押着登上了孽镜台,一时不由得也勾起了他的好奇之心,因此也随后蹑手蹑脚的跟上。
曹天寿不知,他这一上孽镜台,在大殿上坐着的秦广王立时眼前就是一亮,紧接着右手中持着的笏就是一抖,竟险些掉落在身前的殿台上。
好在秦广王乃是阅历无数,倾刻间便稳定住了心神,那两个原本就目光如炬的眼神,此时就象两个小太阳一样的闪闪发光,当然那光没有一点热度,乃是最最冰冷的地狱之光。
曹天寿只感觉身上一寒,立时举目在大殿上扫了一圈,最后只是在坐在中央的秦广王的身上停留了一下,便摇了摇头,似乎自己也感觉那是错觉,于是再次向那如一潭湖水一样的孽镜台上望去。
只见那原本如古井无波的孽镜台上,竟然随着“西瓜”的到来而缓缓如阳间的电视机屏幕一样出现了影像:
只见一个身材瘦弱的年青人,正爬入一家墙内,随后弯腰开启窗门,跳入室内,里面正有一对中年夫妇已经睡着,这位年青人进屋便是翻箱倒柜,好像是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正在此时睡觉之中的中年男人醒来,大惊之后奋力疾呼,只见那个身材瘦弱的年青人忽然抽出一把匕首,向梦中醒来之人剌去,顿时,鲜血直流——
曹天寿在孽镜台前整个人都看的傻了,心里更是感到莫名其妙,再一细看这孽镜台上的“西瓜”,虽然保养的细皮嫩肉的,但也应该有五十开外,而那孽镜台上的瘦弱青年,不要说那瘦弱的如旗杆一样的外表,就是年龄也最多超不过二十岁——
想着想着,曹天寿似明白了一些,再一细看那孽镜里那青年的脸面,复又仔仔细细的端详了一下“西瓜”的脸面,二者虽说差别巨大,但却也隐隐有一些相象。
曹天寿不由得醒悟,心中更是一阵感叹,要不是事先便知道了这孽镜台的一些妙用,又有谁会相信,在阳间乃是高官厚禄的一方大员“西瓜”,竟会在年青时原来是那样登堂入室的鸡鸣狗盗之辈。
而且手上还有两条鲜活的生命罪孽!
虽然“西瓜”后来所做的勾当一点也不比年青时的小,但他好歹还披着一张大善人的光彩外衣。
接下来孽镜里显示的便都是些“西瓜”的更为“光彩”的阳间之勾当。
什么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幼女,妻妾成群,鱼肉百姓,栽赃嫁祸等等不一而足。
看的曹天寿这个局外人都是一阵阵的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吃其肉,生食其血。
情绪更是一阵阵的不稳定。
坐在高高殿堂之上的秦广王,此时正一眼不眨的向曹天寿所在的方向望着,眼里似多了一些东西,心里也是越加的复杂。
就连站在右手第一位置的阴律司崔判官俸上的生死薄上关于“西瓜”的生死记录,和位于左手第二位置的罚恶司判官送上的关于“西瓜”罪行的册子秦广王都浑然不觉。
罚恶司判官和崔判官不由得相互看了一眼,然后也都齐齐向着孽镜台上的“西瓜”之处望去,可关于“西瓜”在孽镜台前的所有程序都是并无一丝错漏,两位判官没有看到孽镜台上的任何可疑之处,竟反而心安了,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秦广王能看到的他们未必能看到,而他们能看到的,则秦广王必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