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4月24日 18:15
小弟徐康去世了,母亲已年过六旬,无人供养,只好出门乞讨,此事被曹操知道,曹操派人把我母亲抓进了许昌,下了大牢,主公,这是我母亲在牢里的手书,说我如果不归降曹操,曹操就要把我母亲架到火炉上,活生生烤死,恕我无礼,我要前往许昌,以身赎母!”徐庶道。
“先生且慢,先生等等,曹操虽然奸恶,但我想他断断不能把六旬的老人架在火上生生烤死,请先生安心,容我设法相救如何?”刘备道。
“不,我要去许昌,现在就去,早到一刻是一刻,我不能让老母在牢里受罪啊!”徐庶道。
“先生,这,这也许是曹操的奸计呢!”刘备道。
“主公,这是我想过了,哪怕是曹操的奸计,我也要回去,当阳乃冀州辖,而冀州早就归于曹操了,曹操如果想拿我母亲,那简直是易如反掌,主公,容我告辞吧!主公,我身为人子,母亲有难,岂能坐视,此外我心神已乱,已不能辅佐主公了,主公啊,这一切都是天意,主公,容我去吧!”徐庶道。
“来人!”刘备道。
“在!”侍卫道。
“备马!”刘备道。
“诺!”侍卫道。
送徐庶途中。
“主公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主公请回吧!”徐庶道。
“君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刘备道。
“与主公相遇,是我平生一大快事,不幸中途而别!请主公放心,我到许昌之后,终生不为曹操拟一谋,设一计,只求侍奉母亲,以尽天年!”徐庶道。
“保重保重!”刘备道。
“拜别主公!”徐庶道。
“来人,听令,明日把前面那片树林全部伐尽!”刘备道。
“主公,为何要砍掉那片树林啊!”侍卫道。
“它挡住了,徐元直的身影!”刘备道。
“诺!”侍卫道。
“主公!主公!”徐庶道。
“先生,你不走了是吗?是不是不走了?”刘备道。
“不,主公,因我心乱如麻,竟然忘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徐庶道。
“何事?”刘备道。
“襄阳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住着一位当代奇才,主公如果得到他,无异于,周公得吕望,汉王得张良啊!”徐庶道。
“此人才华比君如何!”刘备道。
“拿我比他,那真是驽马比麒麟,寒鸦比凤凰,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堪称天下第一人!”徐庶道。
“当真?”刘备道。
“千真万确,此人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因为住在卧龙岗上。所以又号,卧龙先生!”徐庶道。
“卧龙?”刘备道。
“多年来,他身边的师朋们,纷纷各寻其主,或事曹操,或事袁绍,或事公孙瓒,以便成就功名大业,唯有孔明独居山野,栖身草棚,巍然不动啊!”徐庶道。
“他为何这样!”刘备道。
“我也曾问过孔明,你为什么如此,孔明说,曹操,袁绍,公孙瓒之流,不配做他的主公,我再问他,那么天下谁配做你的主公,孔明叹道,只怕没有啊,与其寻找主公,不如为自己创造一个主公!”徐庶道。
“与其寻找主公,不如为自己创造一个主公!这话说得空前绝后,千古未闻啊,想不到这世间,竟然真有此等大贤!”刘备道。
“多谢先生,刘备就算肝脑涂地,也一定会请的孔明出山!”刘备道。
“哎,难哪,但愿主公,有此幸运,拜别!”徐庶道。
“多谢!”刘备道。
许昌内。
“请问来者可是徐元直?”曹仁道。
“不错,在下正是徐庶!请问阁下是谁?”徐庶道。
“我就是被先生打败的上将军曹仁,因在下损兵折将,主公罚我在此迎候先生,我在这已经是站了三天三夜了,你要是再不来啊,我的腿可就要站断了!”曹仁道。
“曹将军,请将军带我去见丞相吧!”徐庶道。
“请请请!”曹仁道。
大殿外。
“元直!”曹操道。
“待罪之徒徐庶,拜见丞相!”徐庶道。
“元直啊,我对你真是朝思暮想!”曹操道。
“敢问丞相,家母在哪里?”徐庶道。
“令堂大人,正在客馆歇息!”曹操道。
“家母没在牢里?”徐庶道。
“这是谁人给我曹操造的谣言,先生的母亲就如同我的母亲,我怎么会把自个的母亲,关进牢狱里呢!放心吧,他老人家在客馆休息呢,你就放心吧!”曹操道。
“容我见过母亲,再来拜谢丞相!”徐庶道。
“好好,请!快去快回我等你。”曹操道。
客馆内。
“娘娘,儿来了!”徐庶道。
“儿啊,是你吗,真的是你吗?”徐庶母亲道。
“娘,儿来迟了,让母亲受罪了!”徐庶道。
“庶儿,你来了就好,你来了就好啊!娘想你,娘在梦里都惦记着你啊!儿啊,你不是在刘皇叔那儿效力吗,为何来许昌!”徐庶母亲道。
“娘,儿接到一封信,说母亲被曹操抓入牢中,要儿来许昌,以身相赎!”徐庶道。
“为娘从来不曾写过什么信,这是奸计,你,你难道看不出来吗!”徐庶母亲道。
“儿看出来了,可是,儿不能不来啊!”徐庶道。
“为什么?”徐庶母亲道。
“儿身为人子,母亲被囚,儿岂能不来相救啊!”徐庶道。
“庶儿啊,你,你从小饱读诗书,你不会不知道,这自古忠孝难两全哪,刘皇叔乃仁义之君,贤德之至,名满天下啊,他又是皇室宗亲,你能够为他效命,就是为大汉尽忠啊,那曹操是什么人,他,他是欺君罔上的奸贼!徐庶啊徐庶!为娘万万想不到,你竟会弃明投暗,成了个愚夫蠢汉啊!”徐庶母亲道。
“娘!”徐庶道。
徐庶母亲出去之后,跳城楼而死。徐庶虽然来许昌了,但是他终身不为曹操献一策出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