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7月26日 18:04
学去参加晚会,舞会,诗歌朗诵等节目的时候,她只能在台下默默地当看客。
班级篮球赛的时候,她每场都去看。尽管她没有穿漂亮鲜艳的衣服,没有隔几天就换一个发型,尽管她不够漂亮不够美丽,但是,她也同样是一个正经历青春期的女孩。和班上的其他女孩一样,也喜欢看着男生穿着球衣,露出结实的肌肉在球场上飞奔,汗水挥洒的样子。
和其他女孩不一样的是,她总是默默地在一边观看。同宿舍的几个女孩每次篮球赛的时候,都会对那些男生品头论足,而她根本上就插不上话。还有一些女生在男生休息的时候又是送毛巾,又是送水。她更是不敢。
她总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格格不入,要不是同宿舍的女孩都去,她根本就没有勇气去看。在这个城市,她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感使得原本开朗的她变得异常沉默,沉默得让人完全将她遗忘了。
我不敢说何秀荣代表了一类人,但她至少代表了一种现象。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还有不少像何秀荣这种情况的。
我们一直都在讲素质教育,在讲应试教育,但是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和不同。时常,我听到有很多人都在不停地说,应试教育只会培养书呆子,只有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出来全面的人才。
何秀荣的例子正好给那些提倡素质教育的人一个佐证。然则,我在这里想要问的是,考试的成绩代表了什么!
大学里面应该是够素质了吧,但是没有人再去关心学习,甚至是所谓的补考和清考都沦为了一种形式。同学们的注意力不在集中在那些成绩上面,全都集中在爱情,集中在漂亮,集中在如何去引起异性的注意上面。
对知识的追求早已被大家抛到了九霄云外。一个人上台讲话能够侃侃而谈,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够唱歌跳舞,能够打扮自己就表明是素质高吗?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似乎有些偏颇了。
我不是所谓的专家,也不是所谓的学者,当然也就不具备话语权。只是,作为一个经历了大学时期,经历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的人,迫切希望专家学者们对我们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同和关联能研究得更深入一些,不要总是提出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那样是对我们祖国的未来不负责任。
写到这里,真是有点害怕了。只不过是一部描写大学生的小说而已,有点走路子的味道了。假如谁看了我的文,不赞同的我的这一番话,就请见谅,我只是发表一下而已,仅此而已。
关于何秀荣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是否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问题上,其实,这是中国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地资源分配上的问题。她的家乡地处偏僻,根本就没有老师愿意在那里长期留下来教育这些学生。读书的昂贵费用根本就是那些家长所负担不起的。像她这种能够读书,而且能够考取大学的人,在当地就已经算是佼佼者了。
相同的她,如果换一个地方,我想她一定会比其他的同学做得更好。她不应该被我们遗忘,而是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关心,不是哪一个人的关心,而是整个社会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