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朱自清散文名篇

罗马

书名:朱自清散文名篇 作者:朱自清 本章字数:4279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7:37


  罗马

  罗马(Rome)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象起来,总是气象万千似的.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仿佛于百一.这些废墟,旧有的加上新发掘的,几乎随处可见,象特意点缀这座古城的一般.这边几根石柱子,那边几段破墙,带着当年的尘土,寂寞地陷在大坑里;虽然是夏天中午的太阳,照上去也黯黯淡淡,没有多少劲儿.就中罗马市场(Forum Romanum)规模最大.这里是古罗马城的中心,有法庭,神庙,与住宅的残迹.卡司多和波鲁斯庙的三根哥林斯式的柱子,顶上还有片石相连着;在全场中最为秀拔,象三个丰姿飘洒的少年用手横遮着额角,正在眺望这一片古市场.想当年这里终日挤挤闹闹的也不知有多少人,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手法;现在只剩三两起游客指手画脚地在死一般的寂静里.犄角上有一所住宅,情形还好;一面是三间住屋,有壁画,已模糊了,地是嵌石铺成的;旁厢是饭厅,壁画极讲究,画的都是正大的题目,他们是很看重饭厅的.市场上面便是巴拉丁山,是饱历兴衰的地方.最早是一个村落,只有些茅草屋子;罗马共和末期,一姓贵族聚居在这里;帝国时代,更是繁华.游人走上山去,两旁宏壮的住屋还留下完整的黄土坯子,可以见出当时阔人家的气局.屋顶一片平场,原是许多花园,总名法内塞园子,也是四百年前的旧迹;现在点缀些花木,一角上还有一座小喷泉.在这园子里看脚底下的古市场,全景都在望中了.

  市场东边是斗狮场,还可以看见大概的规模;在许多宏壮的废墟里,这个算是情形最好的.外墙是一个大圆圈儿,分四层,要仰起头才能看到顶上.下三层都是一色的圆拱门和柱子,上一层只有小长方窗户和楞子,这种单纯的对照教人觉得这座建筑是整整的一块,好象直上云霄的松柏,老干亭亭,没有一些繁枝细节.里面中间原是大平场;中古时在这儿筑起堡垒,现在满是一道道颓毁的墙基,倒成了四不象.这场子便是斗狮场;环绕着的是观众的坐位.下两层是包厢,皇帝与外宾的在最下层,上层是贵族的;第三层公务员坐;最上层平民坐: 共可容四五万人.狮子洞还在下一层,有口直通场中.斗狮是一种刑罚,也可以说是一种裁判: 罪囚放在狮子面前,让狮子去搏他;他若居然制死了狮子,便是直道在他一边,他就可自由了.但自然是让狮子吃掉的多;这些人大约就算活该.想到临场的罪囚和他亲族的悲苦与恐怖,他的仇人的痛快,皇帝的威风,与一般观众好奇的紧张的面目,真好比一场恶梦.这个场子建筑在一世纪,原是戏园子,后来才改作斗狮之用.

  斗狮场南面不远是卡拉卡拉浴场.古罗马人颇讲究洗澡,浴场都造得好,这一所更其华丽.全场用大理石砌成,用嵌石铺地;有壁画,有雕像,用具也不寻常.房子高大,分两层,都用圆拱门,走进去觉得稳稳的;里面金碧辉煌,与壁画雕像相得益彰.居中是大健身房,有喷泉两座.场子占地六英亩,可容一千六百人洗浴.洗浴分冷热水蒸汽三种,各占一所屋子.古罗马人上浴场来,不单是为洗澡;他们可以在这儿商量买卖,和解讼事等等,正和我们上茶店上饭店一般作用.这儿还有好些游艺,他们公余或倦后来洗一个澡,找几个朋友到游艺室去消遣一回,要不然,到客厅去谈谈话,都是很"写意"的.现在却只剩下一大堆遗迹.大理石本来还有不少,早给搬去造圣彼得等教堂去了;零星的物件陈列在博物院里.我们所看见的只是些巍巍峨峨参参差差的黄土骨子,站在太阳里,还有学者们精心研究出来的《卡拉卡拉浴场图》的照片,都只是所谓过屠门大嚼而已.

  罗马从中古以来便以教堂着名.康南海《罗马游纪》中引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光景大约有些相象的;只可惜初夏去的人无从领略那烟雨罢了.圣彼得堂最精妙,在城北尼罗圆场的旧址上.尼罗在此地杀了许多基督教徒.据说圣彼得上十字架后也便葬在这里.这教堂几经兴废,现在的房屋是十六世纪初年动工,经了许多建筑师的手.密凯安杰罗七十二岁时,受保罗第三的命,在这儿工作了十七年.后人以为天使保罗第三假手于这一个大艺术家,给这座大建筑定下了规模;以后虽有增改,但大体总是依着他的.教堂内部参照卡拉卡拉浴场的式样,许多高大的圆拱门稳稳地支着那座穹隆顶.教堂长六百九十六英尺,宽四百五十英尺,穹隆顶高四百○三英尺,可是乍看不觉得是这么大.因为平常看屋子大小,总以屋内饰物等为标准,饰物等的尺寸无形中是有谱子的.圣彼得堂里的却大得离了谱子,"天使象巨人,鸽子象老鹰";所以教堂真正的大小,一下倒不容易看出了.但是你若看里面走动着的人,便渐渐觉得不同.教堂用彩色大理石砌墙,加上好些嵌石的大幅的名画,大都是亮蓝与朱红二色;鲜明丰丽,不象普通教堂一味阴沉沉的.密凯安杰罗雕的彼得像,温和光洁,别是一格,在教堂的犄角上.

  圣彼得堂两边的列柱回廊象两只胳膊拥抱着圣彼得圆场;留下一个口子,却又象个玦.场中央是一座埃及的纪功方尖柱,左右各有大喷泉.那两道回廊是十七世纪时亚历山大第三所造,成于倍里尼(Pernini)之手.廊子里有四排多力克式石柱,共二百八十四根;顶上前后都有阑干,前面阑干上并有许多小雕像.场左右地上有两块圆石头,站在上面看同一边的廊子,觉得只有一排柱子,气魄更雄伟了.这个圆场外有一道弯弯的白石线,便是梵蒂冈与意大利的分界.教皇每年复活节站

在圣彼得堂的露台上为人民祝福,这个场子内外据说是拥挤不堪的.

  圣保罗堂在南城外,相传是圣保罗葬地的遗址,也是柱子好.门前一个方院子,四面廊子里都是些整块石头凿出来的大柱子,比圣彼得的两道廊子却质朴得多.教堂里面也简单空廓,没有什么东西.但中间那八十根花岗石的柱子,和尽头处那六根蜡石的柱子,纵横地排着,看上去仿佛到了人迹罕至的远古的森林里.柱子上头墙上,周围安着嵌石的历代教皇像,一律圆框子.教堂旁边另有一个小柱廊,是十二世纪造的.这座廊子围着一所方院子,在低低的墙基上排着两层各色各样的细柱子——有些还嵌着金色玻璃块儿.这座廊子精工可以说象湘绣,秀美却又象王羲之的书法.

  在城中心的威尼斯方场上巍然蹯踞着的,是也马奴儿第二的纪功廊.这是近代意大利的建筑,不缺少力量.一道弯弯的长廊,在高大的石基上.前面三层石级:第一层在中间,第二三层分开左右两道,通到廊子两头.这座廊子左右上下都匀称,中间又有那一弯,便兼有动静之美了.从廊前列柱间看到暮色中的罗马全城,觉得幽远无穷.

  罗马艺术的宝藏自然在梵蒂冈宫;卡辟多林博物院中也有一些,但比起梵蒂冈来就太少了.梵蒂冈有好几个雕刻院,收藏约有四千件,着名的《拉奥孔》(Laocon)便在这里.画院藏画五十幅,都是精品,拉飞尔的《基督现身图》是其中之一,现在却因修理关着.梵蒂冈的壁画极精彩,多是拉飞尔和他门徒的手笔,为别处所不及.有四间拉飞尔室和一些廊子,里面满是他们的东西.拉飞尔由此得名.他是乌尔比奴人,父亲是诗人兼画家.他到罗马后,极为人所爱重,大家都要教他画;他忙不过来,只好收些门徒作助手.他的特长在画人体.这是实在的人,肢体圆满而结实,有肉有骨头.这自然受了些佛罗伦司派的影响,但大半还是他的天才.他对于气韵,远近,大小与颜色也都有敏锐的感觉,所以成为大家.他在罗马住的屋子还在,坟在国葬院里.歇司丁堂与拉飞尔室齐名,也在宫内.这个神堂是十五世纪时歇司土司第四造的,长一百三十三英尺,宽四十五英尺.两旁墙的上部,都由佛罗伦司派画家装饰,有波铁乞利在内.屋顶的画满都是密凯安杰罗的,歇司丁堂着名在此.密凯安杰罗是佛罗伦司派的极峰.他不多作画,一生精华都在这里.他画这屋顶时候,以深沉肃穆的心情渗入画中.他的构图里气韵流动着,形体的勾勒也自然灵妙,还有那雄伟出尘的风度,都是他独具的好处.堂中祭坛的墙上也是他的大画,叫做《最后的审判》.这幅壁画是以后多年画的,费了他七年工夫.

  罗马城外有好几处隧道,是一世纪到五世纪时候基督教徒挖下来做墓穴的,但也用作敬神的地方.尼罗搜杀基督教徒,他们往往避难于此.最值得看的是圣卡里斯多隧道.那儿还有一种热诚花,十二瓣,据说是代表十二使徒的.我们看的是圣赛巴司提亚堂底下的那一处,大家点了小蜡烛下去.曲曲折折的狭路,两旁是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墓穴;现在自然是空的,可是有时还看见些零星的白骨.有一处据说圣彼得住过,成了龛堂,壁上画得很好.别处也还有些壁画的残迹.这个隧道似乎有四层,占的地方也不小.圣赛巴司提亚堂里保存着一块石头,上有大脚印两个;他们说是耶稣基督的,现在供养在神龛里.另一个教堂也供着这么一块石头,据说是仿本.

  缧绁堂建于第五世纪,专为供养拴过圣彼得的一条铁链子.现在这条链子还好好的在一个精美的龛子里.堂中周理乌司第二纪念碑上有密凯安杰罗雕的几座像;摩西像尤为着名.那种原始的坚定的精神和勇猛的力量从眉目上,胡须上,胳膊上,手上,腿上,处处透露出来,教你觉得见着了一个伟大的人.又有个阿拉古里堂,中有圣婴像.

  这个圣婴自然便是耶稣基督;是十五世纪耶路撒冷一个教徒用橄榄木雕的.他带它到罗马,供养在这个堂里.四方来许愿的很多,据说非常灵验;它身上密层层地挂着许多金银饰器都是人家还愿的.还有好些信写给它,表示敬慕的意思.

  罗马城西南角上,挨着古城墙,是英国坟场或叫做新教坟场.这里边葬的大都是艺术家与诗人,所以来参谒来凭吊的意大利人和别国的人终日不绝.就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诗人雪莱与济兹的墓.雪莱的心葬在英国,他的遗灰在这儿.墓在古城墙下斜坡上,盖有一块长方的白石;第一行刻着"心中心",下面两行是生卒年月,再下三行是莎士比亚《风暴》中的仙歌.

  彼无毫毛损,

  海涛变化之,

  从此更神奇.

  好在恰恰关合雪莱的死和他的为人.济兹墓相去不远,有墓碑,上面刻着道:

  这座坟里是

  英国一位少年诗人的遗体;

  他临死时候,

  想着他仇人们的恶势力,

  痛心极了,叫将下面这一句话

  刻在他的墓碑上:

  "这儿躺着一个人,

  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末一行是速朽的意思;但他的名字正所谓"不废江河万古流",又岂是当时人所料得到的.后来有人别作新解,根据这一行话做了一首诗,连济兹的小像一块儿刻铜嵌在他墓旁墙上.这首诗的原文是很有风趣的.

  济兹名字好,

  说是水写成;

  一点一滴水,

  后人的泪痕——

  英雄枯万骨,

  难如此感人.

  安睡吧,

  陈词虽挂漏,

  高风自峥嵘.

  这座坟场是罗马富有诗意的一角;有些爱罗马的人虽不死在意大利,也会遗嘱葬在这座"永远的城"的永远的一角里.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朱自清散文名篇》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