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朱自清散文名篇

前言

书名:朱自清散文名篇 作者:朱自清 本章字数:242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7:36


前言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朱自清(1898—1948),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又是着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着有长诗《毁灭》(1924),散文集《踪迹》(1924)、《背影》(1928)、《欧游杂记》(1934)、《伦敦杂记》(1934),杂文集《你我》(1936)、《论雅俗共赏》(1948)、《标准与尺度》(1948)和文学研究论集《经典常谈》(1946)、《诗言志辨》(1947)、《新诗杂话》(1947)等.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6岁时随家移居扬州,少年时代在扬州度过,自称扬州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1917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朱自清开始写诗,并加入新潮社,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员.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语文教师.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兼任中文系主任.1931年留学英国伦敦一年并漫游欧洲.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公开反对国民党内战,多次参加反美反蒋反内战的斗争.1946年回北平后,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8月12日病逝,去世前还嘱告家人,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人合作创办新文学的第一个诗刊《诗》;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编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其《导言》第一次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在大学课堂首次开设现代文学课程"中国新文学研究".不过,他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在散文领域,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创作原则,在当时起到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作用.在"五四"新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散文创作领域中,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独特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提供了全新的审美特征,尤其是《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看作白话美文的典范.他以其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从写于1921年的《歌声》开始到1948年去世为止,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以写景叙事类"美文"为主,中期以欧洲游记为代表,后期则以议论性的杂文为主.从题材内容上看,他的散文包括写景抒情、记事叙事和社会批评三类.他的写景散文,以感觉的细腻和想像的丰富见长,风格优美细致、纤敏柔婉;以亲友伦理关系为主题的散文,风格朴素沉郁、洗练深挚;而社会批判类散文,则通过感觉的丰

富性使得理性思考也蕴含了丰富的感染力,三类散文在风格上各有不同,但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艺术上影响更大的是叙事、写景、抒情和言志类散文,主要收录在《踪迹》、《背影》及《你我》当中,许多篇章长期入选各种中小学语文教材,为几代人所熟知和喜爱.这些散文具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凝练明净、细腻秀丽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和完美动人的意境.不仅潜隐着一种缠绵、委婉、深沉的感情,又以精妙的比喻勾描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他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功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那些写景抒情篇章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做骨子,加以观察的细致准确、描写的精工传神、想像的五彩缤纷,构成了诗情浓郁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人生的历练,朱自清中后期散文创作的基调明显发生了变异,无论思想内容、文体手法和语言风格都有显着转变.这时期的文章,主要收在《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和《语文影及其他》等集中,在思想上秉承他一贯尊奉的"为人生"的初衷,延续了《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和《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文章的内涵,大多讨论有关人生、社会的问题,或抨击黑暗当局的罪恶,或表现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的真诚同情,显示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善良品质,锋芒毕露,光彩熠熠.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创作对象的转移,使这时期散文在手法上由抒情转向说理,文体上由抒情写景的美文转向杂文.这时期的散文不像以前那样采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是以简洁凝练的笔触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增添了较浓厚的思辨色彩与哲理意味,显示了很高的艺术功力.  而在语言风格上,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语言的建树方面,这是朱自清中后期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也是他对现代散文美学的又一大贡献.他善于从鲜活的口语中吸取营养,感情不改其真,自然亲切,雅俗共赏,彻底汰除了早年某些散文中的做作之弊,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虽说仍然是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一般作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出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做的开拓性贡献.中后期散文尽管没有前期"美文"那样为读者所熟悉,但同样具有深厚绵长的艺术魅力.  本书所选58篇散文,均根据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朱自清全集》编辑而成,并根据需要适当增添部分注释.至于文中个别词语,可能在用法上不合当代白话文的通行规范,那是早期白话文多少都会存在的现象,为尊重原作者之故,这里仍然以原文为准,不予更改,请读者注意.  编者2006年5月24日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朱自清散文名篇》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