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7:33
最大贡献,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朱自清是一名出色的小品散文家,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在中国散文的百花园中,朱自清的散文独具一格,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显示了"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也并非做不到",尽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的历史任务"(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作为民主斗士的朱自清,从青年时代起,就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但是他无力改变内忧外患的形势,为此苦闷彷徨,甚至躲进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然而,朱自清毕竟是一位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不会让自己"蛰伏"很久。1945年他回成都时对夫人陈竹隐说:"以后中间路线是没有了,我们总要把路线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闻一多遇刺后,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和方向。面对反动统治,勇敢而坚定地投身到"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斗争中去。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大义凛然的骨气:"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大全集前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纵观朱自清的作品,从早期的清秀隽永到中期的质朴腴厚,到后期的激进深邃,无不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无不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
《朱自清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朱自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游记、杂论、诗歌、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大,本书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散文作品。相信这些触动灵魂的优美文字,定能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宝石般熠熠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