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07月31日 11:54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
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
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
《春秋》言是,其微也,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之所以
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
《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天下之道毕是矣。乡是者臧,倍是者亡。
乡是如不臧,倍是如不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
客有道曰:“孔子曰:‘周公其盛乎!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
戒。’”应之曰:“是殆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也。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
成王而及武王,履天子之籍,负扆而坐,诸侯趋走堂下。当是时也,夫又谁为恭
矣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
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孰谓周公俭哉!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
太岁,至汜而泛,至怀而坏,至共头而山隧。霍叔惧曰:‘出三日而五灾至,无
乃不可乎?’周公曰:‘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
遂选马而进,朝食於戚,暮宿於百泉,旦厌於牧之野。鼓之而纣卒易乡,遂乘殷
人而诛纣。盖杀者非周人,因殷人也。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反而定三革,
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於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四海
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故外阖不闭,跨天下而无蕲。当是时也,夫又谁
为戒矣哉!
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舆
固马选矣,而不能以至远一日而千里,则非造父也。弓调矢直矣,而不能射远中
微,则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调一天下,制强暴,则非大儒也。
彼大儒者,虽隐於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
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用百
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
之徵也。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
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英杰
化之,嵬琐逃之,邪说畏之,众人愧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
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
隆,是俗人者也。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
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於世俗矣,
然而不知恶者;其言议谈说已无以异於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呼先王以欺愚者
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
亻患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法后王,一制度,隆礼义而杀
《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
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
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
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
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无所拟怍,张法而度之,则
暗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故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
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用
万乘之国举错而定,一朝而伯。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於行之
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
豪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
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
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
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
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
师法则隆积矣,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性不足以独立而治。性也者,
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注错习俗,所
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於
神明,参於天地矣。
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
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
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
民安习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故人
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为
君子则常安荣矣,为小人则常危辱矣。凡人莫不欲安荣而恶危辱,故唯君子为能
得其所好,小人则日徼其所恶。《诗》曰:“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
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此之谓也。
人论:志不免於曲私而冀人之以己为公也,行不免於汙漫而冀人之以己为修
也,其愚陋沟瞀而冀人之以己为知也,是众人也。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
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
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
工农商贾也。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人伦尽矣。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言政治之求,不下於安存;言志意之
求,不下於上;言道德之求,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
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於坛宇宫庭也。故诸侯问
政不及安存,则不告也;匹夫问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
不听也。夫是之谓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也。
--(本章结束)-多多电子书--
更多好看的电子书请访问www.duoduo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