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资治通鉴菁华

后记

书名:资治通鉴菁华 作者:司马光 本章字数:78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9


后记

  

  在中国传统史学着作中,如果想挑选出最出类拔萃的两部着作,无疑是《史记》和《资治通鉴》.两者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高下难分.相较之下,《史记》的艺术色彩浓烈,更富于传奇色彩;《资治通鉴》则更具纪实性,语言朴实沉着,不发挥,不渲染,更坚实厚重.《史记》可以当小说读,而《资治通鉴》是扎扎实实的历史.

  从作者的角度来比较,可以说,司马迁与李白类似,浪漫而充满激情,其文字瑰丽而令人遐想;司马光与杜甫类似,文字扎实而老练,所记史实准确而细密,读者所能感受到的,多是具体的人际纷争、权谋机诈,令人不得不感叹现实的沉重.

  《资治通鉴》的特色,与司马光的经历有关.司马光治政,特点是务实、稳健,这已经成为史学界的共识.写作这本书时,司马光已经年近五十,沉浮官场三十年.现实中的成败得失,让他写出来的东西极具政治智慧.他并不重视情节的离奇,而是希望把现实中的谋略显现出来,即所

谓"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正因为这种实用的功能,《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清代学者王鸣盛赞誉道:"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毛泽东曾通读此书十七次.而金庸则认为此书道出了中国人的处世规律:"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资治通鉴》全书约300万字,横跨16个朝代,涵盖1362年的历史.对于当代普通读者而言,阅读原着以及全译本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所以我们对《资治通鉴》进行了选译.省略了帝室仪礼、奏表文书、君臣琐事等等,留下了最能体现谋略智慧的部分.所选故事,也许并不离奇,但平实、细致,更具历史感.看似随意的断章中,潜藏着古今如一的世道人心.

  译文忠实于原文,务求清晰简洁,可以让读者轻松愉快地进入历史的天空.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资治通鉴菁华》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