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8
容麟恼羞成怒,将慕容精灭口,然后逃出城,去投奔西山丁零的残余部落了.自此,中山城的军民情绪更加震惊动荡.
慕容宝不知道慕容麟的去向,而且以为清河王慕容会的部队就驻扎在附近,担心慕容麟会夺走慕容会的部队,然后跑去抢占龙城.于是,他把慕容隆及骠骑大将军慕容农召来,商议着想要放弃中山,去死守龙城.
慕容隆说:"先帝忍辱负重,历经千辛万苦,才完成的中兴大业,在他死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面临这样的危难.都是我们辜负了先帝的嘱托和厚望啊!现在,外面强敌压境,而我们内部又爆发变乱,同胞骨肉相残,民间人心惶惶,这种状态的确不能打退强敌.如今被逼到绝境,迁回旧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龙川那一带地域狭小,物产贫乏,百姓穷困,不足以作为我们取得大的进展和成功,进图中原的依靠.但是如果我们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农耕,加紧练兵,几年之后,不管是官府与还是民间一定会慢慢充实起来.而赵、魏之间互相征讨,连年战乱,百姓一定不胜其苦,怨声载道.那时,他们就会怀念我们燕国的统治,或许我们还有机会,掉头回来继续往日的帝业.往近处想,我们也可以依靠险要的地势,巩固自己,足够我们在那里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了."
慕容宝说:"言之有理,这次我完全听你的."
慕容隆身边有个辽东人高抚,精通占卜算卦,深得到慕容隆的信任与厚爱.他暗地里建议慕容隆说:"殿下此次虽主上回迁,绝对到不了龙城,也无法见到您的母亲太纪.假如让主上自己回去,殿下留守此地,一定可以完成大的功业."慕容隆说:"国家面临灭顶之灾,主上奔波劳苦,遭受异族羞辱,而且我的老母亲也在故国,到死时能够头向北方,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你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但是,他还是把手下的官吏僚属召集起来,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决定去留.只有司马鲁恭、参军成岌愿意追随慕荣隆北迁,其他人都想留下,慕容隆并没有横加阻拦.
慕容农的部将谷会归劝说慕容农说:"现在中山城的幸存者,大多是在参合陂之战中,被拓跋所杀的士卒的亲人,他们都同仇敌忾,奔走相告,誓同魏军决一死战,却一再受到慕容麟的压制.现在听说主上要弃城北迁,都表示:‘只要是慕容氏家族中的人,我们便拥戴他当皇上,希望他能领导我们在与魏军苦战,就算战死,也没有什么遗憾.’大王您不如顺应人民的心愿,留在这里,协同百姓击退魏军.如果事成,京畿地区的战乱就会平息,到时候再迎回皇上,也不失为是一个忠臣呀."慕容农本想杀了谷会归,但又觉得他是个人才,杀了可惜,于是只是表明自己的心志说:"如果一定要背弃君主才能继续生存,那我宁愿去死!"
十四日,慕容宝趁着晚上,带着太子慕荣策和慕容王族一干人等,率领一万多骑兵,出中山城,投奔慕容会的军营去了.年幼的河间王慕容熙、勃海王慕容朗、博陵王慕容鉴还没能逃出城来,于是慕容隆又亲自驾车,回到城里去迎救,终于使他们全部脱险.君主都逃出城去了,后燕将领李沈等人就投降了北魏.其他的几个王室、大臣就率领工匠、艺伎等三百人逃奔邺城去了.
中山城成了弃城,城内群龙无首,老百姓惊恐不安,连东门都没有关闭.魏王拓跋想连夜进城,冠军将军王建却想着抢劫城中财物,以担心手下的士卒趁乱偷盗府库中的财物为由,要求天亮之后再进城,拓跋也同意这样做.后燕开封公慕容详,没来得及随慕容宝北返,城中的军民便将他拥戴为统帅.有了首领,百姓们便关闭了城门抗拒北魏军.拓跋调动所有的军队发起进攻,城中百姓顽强抵抗,接连几天也没得逞.于是派人站在攻城用的巢车上,靠近城墙,向城里喊话:"慕容宝已经将你们抛弃,自己逃跑了.你们这些老百姓在这负隅顽抗,白白送死,谁会记得你们的忠诚?"城里的老百姓便回答说:"我们都是些无知小民,只是不想落得像参合陂那些人一样的下场,只想在这里拖延,好多活个十天半月罢了."拓跋气急败坏地瞪着王建,吐了他一脸的口水.他又让中领将军长孙肥、左将军李栗二人率三千骑兵追杀慕容宝,但是没有追上,但还是顺便攻下了新城戍之,这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