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6
胆识,并更加赏识他,又将他升为中大夫.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郎将.
文帝带领群臣巡视霸陵,对群臣说:"嗟乎!我的陵墓是用北山岩石做的外壳,间隙中填满了切碎的麻絮,又用漆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坚固的就像一个整体,恐怕没有人能打开了!"左右近侍都唯唯诺诺,说:"是啊!是啊!"这时,只有张释之又发表不同意见,说:"假若里面放些奇珍异宝,勾起了人们的贪欲,就算用熔化的金属把整个南山封起来,也照样有人能打开;假若里面没有这些东西,就算连石墩都没有,也不必担忧有人要去打开它啊!"文帝称赞他说得好,不人云亦云.
张释之担任廷尉期间.有一次,文帝出行,车驾经过中渭桥时,从桥下跑出一个人,使皇帝驾车的马匹受了惊,从而惊了圣驾.文帝很生气,令骑士去追捕那人,并将他送交廷尉治罪.张释之将处置意见向文帝报告:"这个人违犯了皇帝出行,闲杂人等避让的规定,应当处以金钱上的惩罚."文帝见判得如此轻,发怒道:"这个人直接使我乘的车的马受惊,幸亏这匹马脾性温和,要是换了其他的马,我早就受伤了!可廷尉为什么只简单地判他罚钱?"张释之解释说:"律令,制定了是用来规范天下所有人的.这件案子依据现在的法律,就是这样定罪,如果按照个人意愿,随意加罪重判,法律在人民心中就会丧失威信.如果在马匹受惊之际,皇上就命人将他杀死,也就算了.可廷尉在天下人心目中又是公正严明的典范,现在陛下既然已把他交给廷尉,廷尉当然要依法办事,如果有所倾斜,那么天下人用法就没有了轻重的标准,百姓将无所适从了!还请陛下深思."文帝考虑了好一会儿,终于还是说:"廷尉判决的有理."
那之后不久,高祖庙中神位前的玉环被盗,那个贼人被捕.汉文帝龙颜大怒,将他交给廷尉治罪.判案意见下来后,张释之奏报:按照我朝"偷盗宗庙服御器物"的律条,判处案犯当众斩首.汉文帝又大怒:"这个人如此大逆不道,连先帝的器物都敢偷盗!我把他交给廷尉审判,是要将他全族都诛灭;而你却依法只判他一个人的死罪,这和我恭敬地侍奉先祖的本意是相违背的."张释之见皇帝如此愤怒,摘下官帽,磕头谢罪说:"依照律法这样判,已经足够.况且,就算是同样的罪名,根据情节逆顺程度不同都可以区别轻重.今天这个人因为偷盗宗庙器物的罪名就被灭族,如果某天,有个人因为愚昧无知,从高祖的长陵上取走了一捧土,陛下还有什么更重的惩罚加罪给他呢?"于是,考虑之后,向太后说明了情况,按照张释之的意见判了那个人的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