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7
,诚惶诚恐。‘当时我对他说:’您享受着三品大员的俸禄,承担伊尹和周公那样的责任,有什么惭愧的呢!‘自古以来,伊尹和周公作为最忠诚的臣子,万人敬仰。陛下难道不希望自己任命的宰相,能像伊尹和周公那样吗?假如我按照张昌宗的意思做,肯定能获得高官厚禄。如果站到魏元忠那一边,很快就会被满门抄斩。臣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但是,臣害怕以后会被魏元忠的冤魂弄得日夜不宁,所以不敢不说实话。"
武则天听后,说:"张说是个小人,反覆无常。他应当和魏元忠一样,被关进监狱问罪。"
几天后,武则天就这件事,再次召见张说。他的说法和上次的一样。武则天勃然大怒,让河内王武懿宗连同另一位宰相一块审问他,张说的回答没有变化。
朱敬则进言,为魏元忠和张说辩解:"魏元忠的正直忠诚,众人皆知。张说入狱也没有明确的罪名。如果陛下就这样将二人治罪,臣担心陛下会失去民心。"
苏安恒也为二人上奏章,他认为:"陛下刚登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您善于纳谏。如今,陛下上了年纪,反倒越来越喜欢阿谀奉承了。魏元忠被罢官下狱后,老百姓惶恐不安,民众认为陛下亲近奸佞之臣,远离贤良忠臣。很多大臣害怕违背张易之等人,会毫无价值的死去,所以在朝堂上一言不发。但是,他们经常在自己的家中担忧朝廷的现状,唉声叹气。现在,赋税劳役很重,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不好。加上奸佞之徒的为所欲为,陛下不适当的赏赐和刑罚。臣担心,长此以往,民心动荡,引生变故。如果有人在皇宫内起兵,到大明殿夺取陛下的皇位。到那时,陛下用什么抵挡呢?"
后来,张易之等人看到了这本奏章,恼怒不已,打算除掉他。幸亏有朱敬则、凤阁舍人桓彦范和著作郎魏知古的多方周旋,极力保护,苏安恒才保住性命。
最终,魏元忠被武则天贬为高要县尉。高戬和张说二人则被流放到岭南。
魏元忠在离开长安时,去向武则天辞行。他说:"陛下,臣已经老了。这次离开长安,多半会死在外面,恐怕再也见不到陛下了。不过,总有一天,陛下一定会想起我。"
武则天追问他为什么这样说。魏元忠指着武则天身旁的张易之、张昌宗,说:"这两个人,迟早会酿出一场祸患。" 张易之兄弟二人立刻走到武则天面前,捶胸顿足,向她哭诉魏元忠诬陷他们。武则天见状,长叹了一口气,说:"魏元忠,你走吧!"
殿中侍御史王晙又要上奏,替魏元忠申辩。宗璟劝他:"魏元忠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你现在上奏,万一再惹怒了陛下,您这不是给自己招祸吗?"
王晙说:"魏元忠对朝廷忠心耿耿却被降罪。我是出于正义,才要为他申冤。即便我因此被贬,也不后悔。"
宗璟感慨道:"我没能为魏元忠洗脱冤屈,真是有负于朝廷啊!"
魏元忠离开的那天,太子仆崔贞慎等八人在郊外为他饯行。张易之化名柴明,递上了一份密告。密告中说:"崔贞慎等人与魏元忠密谋造反。" 于是,武则天让监察御史马怀素立刻审查这件事。她对马怀素说:"状子上写的事情都是真的。你大概审一下,然后尽快把处理意见呈报给朕。"
马怀素接手案子没多久,就来了好几拨太监,奉命前来催促。这些太监们对他说:"案情非常清楚,您为什么要拖延那么久,不赶紧作出判决呢?"马怀素奏请武则天,想让告密的柴明出面,与崔贞慎等人对质。武则天说:"朕也不知道他在哪儿,你按照状子写的去审讯就行了,还找那个柴明干吗?"
后来,马怀素把查明的实情上报给了武则天。武则天气冲冲地问他:"你这是在替那些反贼遮掩吗?"
马怀素答道:"臣不敢包庇谋反的人!魏元忠身为宰相,被贬出京。崔贞慎等人作为朋友,在城外为他践行。这就是事情的真相。臣实在不能就此诬陷,说他们这样是在密谋造反。汉朝时,梁王彭越因谋反,被砍头示众。但是,梁大夫栾布仍然对着彭越的首级,汇报自己出使的情况。对与栾布的这一举动,汉高祖并没有降罪。现如今,魏元忠只是被贬职,出京赴任。陛下就要杀掉这些为自己朋友送行的人吗?陛下控制着臣子们的生死,如果您觉得这些人有罪,可以直接惩罚他们。但是,陛下把这件案子交给臣来办理,我只能据实上奏。"
武则天又问他:"以你的意思,这些人全部无罪?"
马怀素答道:"臣愚钝,确实没发现他们有什么不轨行为。"
武则天原本是要严惩这些太子身边的官员。听了马怀素的这番话,她考虑再三,打消了最初的念头。由于马怀素的公正和仗义执言,崔贞慎等人才得以免遭张氏兄弟的诬陷。